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 在开车的时候 不顺自己的意思 就会怒不可抑 你觉得他们有需要改善吗?
怒气到达什么程度会影响安全
Ai: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而且确实牵涉到心理学与公共安全。
为什么有些人开车容易怒不可抑?
这种现象叫做 “路怒症”(road rage),是驾驶人在交通中表现出高度愤怒、攻击性行
为的状态。原因可能包括:
1. 控制感失衡:开车时人会习惯掌握节奏,一旦被“卡住”或“挑战”,就会感到被侵
犯,进而爆怒。
2. 压力累积:平时累积的生活压力、焦虑、忧郁情绪,容易在封闭空间(车内)爆发。
3. 匿名性效应:车内是半封闭空间,驾驶人会觉得自己“不被看见、不被约束”,降低
了自我控制。
4. 自我中心或习惯性反应:有些人自我意识较强,认为“别人让我不顺=冒犯我”,就
会反应过度。
怒气影响安全的程度?
研究与数据显示:
‧ 有路怒倾向的驾驶者,发生车祸的机率高出一般人 2至4倍。
‧ 若怒气强烈到出现以下行为,就属于高风险:
‧ 急踩油门、煞车(报复性驾驶)
‧ 对他人逼车、逼近
‧ 张嘴咆哮、骂人分心
‧ 分心操作(如拿手机拍对方、比中指等)
这些行为都会导致反应能力下降、注意力分散,严重者甚至可能发生伤亡。
是否需要改善?
绝对需要。
不只是为了他人的安全,也为了自己不要成为情绪的奴隶。情绪不能“开过头”,不然开
的是车,送的却可能是命。
如何改善?
1. 觉察自己的“怒点”:了解什么情况会引爆自己。
2. 事先设定预期:提醒自己“上路会遇到烂事,是正常的”。
3. 使用心理缓冲语:像“他可能只是没注意”、“我晚一点到也没事”。
4. 如果怒到无法控制:安全停车、深呼吸、喝水,甚至暂时下车走一走。
5. 长期改善:冥想、情绪觉察、咨商等帮助调节冲动反应。
你如果曾目睹或身边有人有这样的情况,也可以用“关心”的方式切入,而不是指责:“
我担心你开车时那么生气会出事,要不要一起找方法冷静下来?”
这不只是一个个人的问题,也是整体社会安全文化的缩影。
问题:
你觉得常常在公共场合失控的人 会有安全上的疑虑吗
Ai:
是的,常常在公共场合失控的人,确实可能构成安全上的疑虑,不只是对他人,也包括对
他自己。
为什么“失控”会引发安全疑虑?
1. 失去理智判断力
当一个人在情绪高涨时(例如愤怒、歇斯底里、恐慌),他的理性脑会暂时“离线”,可
能做出冲动、不合比例的反应。
2. 可能出现攻击行为
情绪失控者可能朝他人怒吼、推挤、甚至动手。即便一开始只是情绪发泄,但场面若升高
,有潜在暴力风险。
3. 破坏公共秩序或引发群体恐慌
在捷运、医院、法院、学校等场所失控,会让其他人感到害怕,甚至引发踩踏或集体混乱
。
4. 伤害自己
有些人情绪爆发时,会拍打自己、撞墙、丢东西,可能造成自伤。
是否等于精神疾病?
不一定。情绪失控≠精神病。有些人只是长期压力大、情绪调节机制薄弱,没学会健康的
发泄方式。但如果这种失控是重复性、高强度、且不自觉的,可能与:
‧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
‧ 情绪调节障碍
‧ PTSD或创伤反应
‧ 严重忧郁症发作
等心理健康议题有关,值得关注。
什么情况下需要更高程度的介入?
‧ 有人身攻击行为(对他人或自己)
‧ 拿器物恐吓、威胁、或摔砸东西
‧ 拒绝离开现场、对公共设施造成损害
‧ 出现妄想、语无伦次、认知混乱
‧ 有明确的自杀语言或行为倾向
这些都需要立即安全处理,甚至报警或送医。
怎么处理这类情境?
对旁人来说:
‧ 保持距离,先保护自己安全。
‧ 避免言语挑衅,冷静低声安抚,如“我们等一下再说”。
‧ 如果有风险,迅速报警,不要独自处理。
对当事人(如果你关心他):
‧ 平时鼓励他寻求心理协助。
‧ 私下给予支持,但设立界线:“我在乎你,但当你那样失控时,我也会很害怕。”
‧ 鼓励学会更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如写字、运动、心理治疗)。
总结:
公共场合常常失控的人,并不是坏人,但如果失控成为一种惯性、且对周遭造成实际风险
,就不只是心理层面的问题了,也是安全层面的议题。关心是好的,但该设下的界线与应
对,也不能少。
=====
最近对于Andy 家宁的事件
心有戚戚焉
其实如果是两个人私下互整开玩笑
通常会开玩笑之后
然后一笑置之
也不会太把两个人互动说的话听进心底
或许是拍片频率过高
也或许是互整为了流量越来越激烈
反而没有时间休息好好互相修复感情
加上一些误会
两人之间就没有信任感了
当然两个人互相一起创频道
一个人承受被整的痛苦
一个人要肩负起整人的创意
理所当然
收入应该各半对分
我想当初一定是觉得都一家人
所以没有算得很清楚
当然情感走到现在台面上互揭伤疤
也只是徒增哀伤罢了
透过法律 该要到的
应该会得到合理的报酬
感情都没了
再继续互相伤害有意义吗?
如果要赚公共财这种流量的钱
真的要找专业的咨商师
定期的去梳理感情
这个比去按摩啦 上课啦 信教捐献啊
都还来得有专业性的支持
台湾两千三百万人
有执照的也才那几千人
这个钱一定要花而且很值得花
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