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7-1

楼主: anglesong (小雨)   2025-05-27 21:05:54
问题:
为什么有些老人管理者 会把挑错找毛病 当成是工作的一部分 你觉得改没有营养的东西
真的会帮助工作进展吗
Ai:
这是一个在职场中非常常见、但也常令人沮丧的现象。
为什么有些老一辈管理者会“把挑错找毛病当成工作的一部分”?
1. 来自工业时代的管理文化
很多老一辈管理者在阶层明确、强调控制与服从的时代成长,他们受的是“严格管理就是
好管理”的训练。他们相信发现错误、纠正细节,是展现能力与责任感的方式。
2. 权力维持与存在感的投射
有些人其实并不清楚怎么“引导”或“赋能”部属,只知道靠挑错来显示自己有价值。透
过不断指出问题,他们让自己显得必要、不可或缺。
3. 风险防卫机制
在高压或责任重的环境中,一些管理者倾向预防万一,因此强调“零错误文化”,即使是
无关痛痒的小细节也要修正,避免日后被上级责备。
4. 误把“介入”当“贡献”
有些人不知道什么是高品质的工作产出,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形式上动刀(字体、报告
排版、句子顺序)——因为他们没办法指导内容,只能干涉形式。
“改没有营养的东西”真的能帮助工作进展吗?
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而且会造成以下后果:
‧ 耗费心理能量:员工把心力花在不影响目标的小事上,反而失去创意与主动性。
‧ 降低信任与士气:员工会觉得“你只是在找碴,不是在支持我”,进而产生疏离。
‧ 造成学习错误:若只强调避免出错,员工会倾向“不出错”而不是“做好”,变得保
守而不创新。
‧ 拖慢决策节奏:太在意小事,导致进度停滞,反而阻碍真正有意义的成果。
该怎么看待或面对这种文化?
‧ 如果你是员工:可试着用“目的导向”的语言回应,比如说:“我想了解我们这样调
整,对最终交付的成效有什么帮助?”
有时候这能帮助对方意识到他们在钻牛角尖。
‧ 如果你有机会成为管理者:记住“挑错 ≠ 管理”,帮助别人看见价值、指向成果、
引导学习,才是高阶管理者该练习的路。
如果你愿意,我也可以帮你整理一段话,让你在面对这类主管时,用比较稳妥又专业的方
式表达你的看法。
问题:
你觉得一个专业的管理者 会有什么样的管理手段
Ai:
一个专业的管理者,不只是管人、控错,而是能够激发潜能、驱动成果、维系关系。以下
是他们常具备的管理手段与特质:
一、目标导向但不微管
‧ 设定清晰的目标与衡量指标,但不介入每一细节。
‧ 相信团队的专业,提供方向与资源,而非步步监控。
例子:
“这次报告要让非技术长官也能一目了然,我们能不能用视觉图表来呈现关键数字?”
二、建立信任与心理安全
‧ 允许失败、接受试验,鼓励表达不同观点。
‧ 对员工诚实,也愿意接纳员工对自己的建议。
例子:
“如果你觉得我在哪个地方不够清楚,请直接跟我说,我们是一起在找更好的解法。”
三、善用回馈机制
‧ 正向回馈强化行为,负向回馈聚焦“行为改善”而非“人格批评”。
‧ 把“回馈”变成习惯,而不是等到绩效考核时才一次说完。
例子:
“你昨天在会议中的说法切中重点,我觉得这是你最近表达能力提升的一个好例子。”
四、资源整合与排障高手
‧ 帮团队挡掉不必要的干扰与官僚流程,是个“推进者”。
‧ 在资源不够、跨部门卡关时,主动协调解决。
例子:
“我来跟行政那边谈,这个系统权限我帮你们先开好。”
五、懂得授权与成长规划
‧ 根据成员强项分配任务,不是一视同仁地乱分。
‧ 鼓励员工自我成长,有意识地设计挑战任务。
例子:
“你这次负责带新人,我知道你上次流程掌握得不错,这是成为Team Lead前的一步练习
。”
六、自己也在学习与调整
‧ 对错误有反思力,对新趋势保持开放。
‧ 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以身作则、持续精进。
补充一句话总结:
真正的管理,不是控制别人做事,而是让对方愿意做、能够做、而且做得比你预期更好。
如果你现在有面对一些“不那么专业”的管理者,我也可以帮你想一套策略,如何“上对
下沟通”地把专业感传递出去,而不让人反感。你有想具体模拟的情境吗?
=====
我觉得有太多那种软实力是很重要的
这种东西一定对组织是有帮助
尤其是要跟长期重要大单客户保持关系
但可能社会有一批管理者从工业时代
是基层人员 但是往上升变成主管
就上面交办什么
就往下丢照本宣科
挑小毛病
真的是

但可能就有一群可能是 67年级生吧
要勇于跳过管理者跟人资反应
不用怕什么被人讲说背刺啥鬼的
总比公司被这种咖拖着让竞争对手
无痛超越 或是趁机并购来得好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