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遭受性侵的人 要多久时间才能疗愈好正常生活 ? 旁边的人要怎么协助会比较好
Ai:
这个问题很重要,也很难用一个标准答案来回应,因为每个人的背景、支持系统、创伤深
度和个人特质都不一样。
一、受害者疗愈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 急性期(几天到几周):可能出现恐惧、焦虑、失眠、解离、恶心、身体疼痛等反应
。
‧ 短期恢复期(几周到几个月):进入努力理解与应对的阶段,可能有情绪起伏、自责
、羞耻感、对人疏离。
‧ 长期调适期(几个月到数年):创伤记忆仍可能反复出现,但如果有良好的支持与治
疗,多数人能逐渐重建生活、重拾信任与自我价值。
有些人可能数月内走出创伤,有些人可能一生都在与创伤共处。疗愈的关键不在于“完全
忘记”,而是在于“学会与这段经历和平共处,不再让它主宰自己”。
二、旁人如何协助(你可以怎么做):
1. 倾听,不评价
‧ 不说“你怎么不反抗?”“是不是你穿得太少?”
‧ 说:“我相信你。你很勇敢愿意说出来。这不是你的错。”
2. 尊重她/他想说多少就说多少
‧ 不要逼问细节,也不要用好奇心主导对话。
3. 给予稳定的陪伴
‧ 稳定的生活节奏、安全的空间、有你在的支持感,是一种修复。
‧ 不用一直说鼓励的话,你在,就很好。
4. 鼓励寻求专业协助(但不要强迫)
‧ 创伤治疗可能包括创伤知情的心理治疗(如EMDR、CBT、Somatic Experiencing等)
‧ 有些人可能对求助有恐惧感,可以提供资讯并说明:“如果你哪天想试试看,我可以
陪你去。”
5. 留意创伤后压力症状(PTSD)
‧ 若出现:反复闪回、失眠、过度警觉、自残、酗酒或逃避社交等行为,代表他需要专
业协助。
三、你自己的情绪也要照顾
陪伴创伤者很辛苦,你也可能会感到愤怒、无助、悲伤,这些都是真实的情绪。你也需要
有人可以支持你。
如果你是想帮助某个你爱的人,我可以帮你拟一些具体的对话方式,或是协助寻找适合的
心理资源。你不是一个人。这场陪伴,需要耐心,也需要彼此的温柔。
问题:
性侵犯该怎么办 尤其是高社经性侵犯容易掩盖罪行 你会建议人类怎么做
Ai:
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沉痛而真实。
性侵犯不只是个体的创伤,更是一种权力不对等与社会失能的反映。尤其当加害者是高社
经地位者(如名人、上司、政治人物),他们往往有资源可以控制舆论、操控法律、让受
害者噤声,让这个体制性的暴力更加难以揭露。
一、如果发生了性侵犯,个人可以怎么办?
1. 立即保护自己安全
‧ 如果在当下脱离危险是可能的,请优先保护自己。
‧ 若尚未脱离危险或有持续威胁,可求助 113(台湾)或类似机构。
2. 保留证据(这很重要,即使你当下不想提告)
‧ 不洗澡、不换衣服、保留衣物与相关物品。
‧ 可到医院做性侵验伤采证,台湾有**“性侵害防治中心”**提供这些服务,通常也会
有社工陪同。
3. 寻求信任的人与专业支持
‧ 与信任的朋友、家人谈,或寻求心理师、社工协助。
‧ 台湾可拨打113保护专线、妇女救援基金会或地方政府社会局寻求协助。
二、面对权势性侵,社会可以怎么做?
1. 建立吹哨与匿名通报制度
‧ 设立安全匿名揭露通道(像是学校、公司、媒体、NGO)
‧ 保障受害者不被二次伤害、举证责任不完全落在受害者身上。
2. 媒体与社会舆论的转变
‧ 媒体应避免“受害者羞辱”式报导(如“她穿得暴露”“为何不反抗”)
‧ 反而应聚焦于权力滥用、制度失能,让社会将焦点放在制度面,而非受害者的行为。
3. 法律改革与性别平权教育
‧ 提高性侵害加害者的定罪率与刑责,并设立特殊性暴力法庭,减少二次伤害。
‧ 教育从小就应讲述尊重身体界线、同意的意义、权力与性别关系。
三、我会建议人类这样做:
“不要只靠受害者勇敢,要让制度变得值得信任。”
1. 将责任从“个人勇敢揭露”转为“社会系统负起责任”
2. 建立集体声援文化,当一人揭露,就有百人接住她。
3. 从制度面预防权力性侵:性平会、申诉流程、透明查核、公平审判。
如果你愿意,我也可以协助你寻找资源、草拟申诉信、陪你思考下一步。你不是孤单的。
如果你目睹或经历过这样的事情,那是一场对生命的背叛。但你仍然值得相信这个世界可
以变得更好。愿我们一起,成为改变的一部分。
=====
一个专业性的测验应该定价多少钱
一天的正常工资
一个月的正常工资
还是1/3的年收入呢?
当你还刚出社会
要多考一些证照
如果你家又不是很有钱 光是要证明自己的专业
就要耗费一大笔钱
看到哈佛的经费被冻结
我其实内心有一股爽感
回想起我求学阶段
我唸的是一般的公立学校
也很幸运的有遇到会帮孩子们着想的老师
其实我以前就学阶段
会常碰到到那种
非常高学历的
例如北一女毕业
而且就学成绩非常好
但是因为是女性
所以说家中长辈要求要当老师
的这样的女老师
遇到非常多个
如果照这些老师的能力
到美国去发展
肯定都是两三倍的薪资
但却让我遇到 而且接受很好的教育
通常这些老师越凶的要求学生
我会觉得越爽 甚至会常常想去问问题
其实我现在回想
只要上课认真听
家里可以资助你想要买的教科书
基本上公立学校搭配书籍就可以很好了
教育本身就不应该过分的昂贵
毕竟有很多东西是出社会还要再学习的
看到前阵子有人在洗文说
工读生该不该付薪资
就我所知 有些工读生的产出
甚至不亚于全职
如果带得好的话
一个工读生训练三个月
就可以有相当全职的能力
毕竟有很多技能是出社会才学的
唉 怎么会有资方打狗在洗这种文章
世态炎凉
台湾有多少欺负职场新人的职缺
我想这比例不会亚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