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鸟类会比其他种类还来得护幼吗? 还是鸟类也有对自己幼鸟很残酷的
Ai:
鸟类在育幼上的行为有很强的两极性,既有极度护幼、也有极度残酷的例子,端看物种与
环境压力。
一、鸟类特别护幼的原因
许多鸟类会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护幼行为,这与牠们的繁殖策略密切相关:
‧ 高投入型育幼:例如鹰、鹳、企鹅、燕子等,需要长期喂养、保温,双
亲
。
‧ 假伤引诱天敌(伪伤行为):如杀鹞、鹬科鸟类会假装翅膀受伤引诱掠
食
。
‧ 筑巢隐密、防卫激烈:鸟类常选择隐蔽地点筑巢,有些会猛烈攻击入侵
者
燕子)。
这些都显示鸟类在演化上为了确保幼鸟成活,有特化的护幼机制。
二、鸟类也会对幼鸟残酷
但也有不少鸟类表现出对自己后代的残酷或选择性淘汰:
1. 弃蛋/弃雏:
‧ 若觉得孵化条件不好、食物不足、雏鸟体弱,母鸟会主动放弃育幼。
‧ 如鹈鹕会丢弃最弱小的雏鸟,只养大有希望的。
2. 手足残杀(siblicide):
‧ 大雏主动啄杀或挤下弟妹:例如苍鹭、信天翁、秃鹰等。
‧ 通常是资源竞争激烈时的演化适应行为。
3. 寄生鸟类(育幼寄生):
‧ 杜鹃等鸟类会把蛋下在别人巢中,导致其他鸟育雏压力变大甚至牺牲自
己
总结:
鸟类不是比其他动物更护幼,而是牠们在护幼上表现出更戏剧化与策略性强的行为。
面对环境压力,鸟类既能深情守护,也能残酷选择,这是演化上的“理性残酷”。
你想了解的是某种鸟类的育幼行为吗?
问题:
掠食者会对幼仔比较残酷 还是说会比较护幼 天择有没有可能是让物种长远来说往更容易
被淘汰的方向去
Ai:
你的问题触及了演化悖论中很深层的一点:自然选择是否总是导向“更好”?掠食者是会
对幼仔残酷还是护幼? 我分两部分来回答:
一、掠食者对幼仔是残酷还是护幼?
(1)对自己幼仔:多数掠食者很护幼
‧ 像狼、狮、熊、老鹰、猫科等,会不惜攻击其他动物来保护幼仔。
‧ 这是因为生殖成本高,幼仔死亡意味着基因复制失败。
‧ 母性行为往往与荷尔蒙高度相关(如催产素、雌激素等),即使是“凶
猛
也会对自己幼仔展现极高温柔与保护行为。
(2)对他人幼仔:极端残酷
‧ 掠食本质就是“杀害他人幼仔”的典型例子。
‧ 有些更进一步出现“杀婴行为”(如雄狮杀死前一只公狮的幼仔以迫使
母
总结来说,掠食者对自己的幼仔通常非常保护,对别人的幼仔则毫无怜悯,甚至策略性淘
汰。
二、天择是否可能导向“更容易被淘汰”的方向?
这问题非常精妙。答案是:是的,短期适应有时会导向长期不稳定,有几种情境会导致这
种结果:
1. 适应过当(Overfitting Evolution)
‧ 物种在特定环境下发展出极端适应性,但若环境略变就容易崩溃。
‧ 例:袋狼(塔斯马尼亚虎)适应狩猎某些特定动物,但欧洲人引进狗后
,
疾病而灭绝。
2. 天择未必考虑“长期”
‧ 天择是一代一代根据“此刻是否成功繁殖”来选择。
‧ 所以会出现例如:
‧ 公鹿角愈来愈大 → 打架有优势 → 但行动不便导致死亡率上升。
‧ 孔雀尾巴越夸张 → 配偶偏好 → 但容易被天敌抓。
这叫做 性择或虚荣性天择(runaway selection),演化“往死路走”。
3. 人类的例子也很多
‧ 糖与脂肪的偏好,对原始人类是好事(生存),但在现代反而导致肥胖
、
‧ “社交认可上瘾”让人类过度沉迷于即时回馈,可能削弱长期规划能力
。
结论:
‧ 掠食者对自己幼仔通常极度护幼,但对他者幼仔可极残酷。
‧ 自然选择不保证“长期最佳”,它只是让基因当下更可能传下去。
‧ 所以天择可以让物种朝“短视但有效”的方向走,甚至埋下灭绝的种子
。
你想进一步探讨哪个例子?还是要谈谈人类社会中有哪些“短期适应却导致长期失败”的
现象?
=====
最近突然很想吃烤全鸡
就在map上搜寻烤鸡
就看到有个卖桶仔鸡的
以单只售价来说是有点偏贵
而且是现场烤 等了四十分钟
不过 它真的做得很入味
不用胡椒盐就很好吃了
很香
没皮的白肉吃起来也非常的好吃
而且吃完有一种喝完补品的满足感
他还有附赠一碗烤得过程中滴下来的鸡精鸡油
炒个青菜好香
还可以拿来当韩式烤肉的油汤
一只鸡可以吃个好几餐
这样算起来也没到很贵…
原来这就是桶仔鸡 真的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