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ry37

楼主: KC90   2025-04-24 19:20:49
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第三篇日记
今天是个温度偏高的日子,一出办公室那道旋转门就像被人用热风狠狠拍了一巴掌,太阳虽然已经开始西下,但整个城市依旧焖得像个快要爆炸的保温瓶。我没有撑伞也没有戴帽子,只靠着一副眼镜遮光,骑着机车一路从内湖办公大楼骑回市区,脑袋里被今天堆积的会议和报告搅得乱七八糟。
工作日的第三篇日记通常是最难写的时段,因为前两篇已经把比较有情绪的事情先写完,等到晚上这个时间点,又还不到沉淀整天的时刻,反而是一种不上不下的疲倦。但也因此,这种日记往往会变得特别真实,因为它是在疲惫中挤出来的那些想法,没有太多修饰。
今天下班路上,我绕路经过了建国南路的花市一带,不是为了买花,而是单纯想在这片绿意中给自己换口气。那边有几家花店已经开始在收摊,几盆黄金葛和小盆栽放在骑楼旁边,店家用水管随手一冲,水珠溅在地面上,反射著夕阳的微光,有种很宁静的画面。我停在那边看了一会,突然想到前阵子被我浇水浇到快烂根的龟背芋,好像也该重新整理一下了。养植物这件事,有时候比想像中需要更多的心思——你得懂得节制、也得观察变化、学会等待,这些其实都跟人际关系有点像。
今天工作本身不算太有戏剧性,几封急件信、一场突如其来的主管会议、还有下午临时帮忙别组支援简报的任务。这几年职场上越来越能感觉到“谁能临时补位”其实比你本职能耐还重要。像今天,原本是别部门的负责人要报告结果,但她临时生病,主管就直接问我能不能代打,我当下虽然愣了一秒,但还是点头说可以。简报内容我虽然不是主导者,但过去多少接触过相关资料,加上现在资料系统方便,临时捞资料也算迅速,结果报完出来,主管居然还拍拍我肩膀说:“反应不错。”这种话虽然听起来很制式,但在这种高压环境里,其实算是种肯定了。
但我心里知道,这种“救火”的事不能当作常态。一方面是对自己过高负荷,另一方面也怕同事会不小心把“你总是可以”这件事视为理所当然。可这就是现实,我们的角色常常不是靠编制分明,而是靠彼此的默契、习惯与“谁能挺身而出”来分工。这样的环境,有时让人成长很快,有时却也让人觉得筋疲力尽。
下午三点过后,我在茶水间泡了一杯微糖拿铁,是公司那台自动咖啡机的口味,不特别好喝,但总比喝白开水来得有精神。站在落地窗旁边等咖啡时,阳光从玻璃斜射进来,有一种明亮却略显黏腻的感觉。我突然想起高中的某一堂自习课,那时班导突然宣布要大家去学校前庭除草。整个班级从图书馆旁的门鱼贯走出,我们拿着扫帚和夹子、戴着布手套,在操场边缘蹲著剪草,当时我就曾被夕阳晒得整张脸发红,耳后一直流汗,但还是记得有种莫名的宁静。可能是因为身边有朋友边做边闲聊,也可能是因为那时候觉得“只要不用上数学课,干嘛都可以”。我笑了笑,突然发现
自己好像很久没体验那种简单又直接的快乐了。
进入职场以后,快乐往往不再是一种自然的状态,而是一种需要刻意安排的结果。你得设定行程、约朋友、找兴趣、安排旅程,甚至连放松都要经过计画,这种“安排快乐”的方式有点像是买保险,你永远不知道值不值得,但你总觉得应该做一些什么。这让我有时候会怀念那种下课直接冲去7-11买冰淇淋、再走去大安森林公园坐着聊天的日子,不用太多目的,也不需要理由。
傍晚六点半左右,我提早收工,因为今天没有加班会议。沿路我边骑车边想晚餐要吃什么,经过民生社区时差点被一家牛肉面店的香味勾走,但最终还是选择买了附近超商的鲑鱼饭团和一瓶养乐多,简单地填了肚子。站在7-11外面的小桌子旁吃饭团,感觉有点像学生时期的放学时光,尤其旁边还坐了一群穿运动服的高中生,正在吵吵闹闹讲著社团的事,我看着他们,突然觉得心情也轻了起来。
在便利商店结帐排队时,我无意间注意到前面一位妈妈推著婴儿车,里头的孩子戴着小鸭图案的帽子,正在伸手抓一瓶鲜奶。她看起来有点疲惫,手上还拿着一叠帐单,应该刚从附近的超商缴费完。小朋友不停地喃喃说著什么,语音含糊却带着一种纯粹的期待,仿佛一瓶奶就是今天最大的愿望。这一幕让我想起小时候,每次跟妈妈去超市,我也总会在收银机旁硬要塞一包糖果进购物篮,而妈妈嘴里总说“不要乱拿”,手却还是默默帮我扫了条码。那种被默默照顾的感觉,现在回头想起来其实很珍贵。我们长大后再怎么努力,也不一定能完整地回报那些小时候无意识接受的好
。也许,生活里很多不起眼的时刻,才是最值得记得的记忆。
离开便利商店后,我走过一排机车时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那对母子。那个小朋友已经开心地捧著奶瓶在喝了,妈妈蹲下来帮他拉好帽子。很普通的画面,却让我感到一种奇妙的平静。生活其实很吵杂,但这样的片刻就像安静地按下了一个暂停键。
现在时间是晚上七点半,窗外天色已经变暗,远处的街灯一盏一盏亮起。屋子里只有我自己,房间的灯是暖色系的黄光,很适合写东西。这种时刻,是我一天里最能冷静下来的时候。虽然今天过得不算特别精彩,但能平安度过、能吃上一口饭、能在工作中解决些麻烦、能想起一段旧时光,对我来说,就已经是很珍贵的事了。
或许,生活真正的重点从来不是什么大事业或壮阔梦想,而是在这些看似微小、却拼凑出每一天的细节里。我们可能无法记得今天报告的PPT做了几页,但却会记得某个下午的阳光、某段花市的气味,还有那句突如其来的“你反应不错”。那些都是累积的温度,是平凡人生的闪光点。
明天又会是新的一天,而我,也会继续走下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