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KC90 2025-04-24 09:35:24《日记|2025.04.24 凌晨》
那段台北长大的童年回忆
今天凌晨,手机滑著滑著,不知怎么又滑回了 Google Map。当地图慢慢放大,回到那个熟悉的小区域,看到那条熟到不能再熟的街道,我突然间停住了。
那是我小时候住的地方,一条小小的巷子,两侧是楼龄三、四十年以上的公寓,巷口还有间永远在卖关东煮和米粉汤的小吃摊。我盯着那个地图看了好久,脑子里不断翻涌出很多画面,像是老电影慢慢倒带一样,一格一格地跳出来。
我从小就在台北长大,住在市中心偏边的一个老社区。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多高楼大厦,连便利商店都很稀少。家楼下是水果行、修车行和一间铁门总是拉一半的小型文具店。那家文具店其实也是我小学时代的快乐泉源。
每次期末考考完,妈妈就会让我去那间文具店挑一样奖励。可能是一支造型铅笔、一组新的贴纸,或者一本里面都是日本卡通角色的笔记本。那种笔记本我永远都舍不得用,只会拿来写一些“秘密计画”:像是什么时候要偷偷打电动、或是如何在下一次段考前拯救数学。
讲到电动,不能不提我人生的第一台掌机——Game Boy。那是我在国小三年级生日那年得到的礼物,我记得当时我一边拆开包装,一边尖叫,爸妈还以为我受伤。那段时间我疯狂地玩《神奇宝贝》和《俄罗斯方块》,甚至为了破关,把字典里的英文单字照抄一遍,硬是搞懂游戏里的指令。那也是我第一次觉得学英文好像真的有点用处。
童年的记忆很多都跟街道有关。夏天的时候,我们一群小孩会在巷口骑脚踏车、打弹珠。有一年台风来了,把社区后面那棵大树吹倒,我们兴奋得像发现新大陆,隔天就带着绳子和塑胶袋去玩“冒险王”。那棵倒下的树,就变成我们秘密基地的一部分。
我们那群小孩,其实也没几个,大概四、五个男生、两个女生,平常下课就各自换好衣服后在楼下集合。有时候是打篮球,有时候是玩躲避球、鬼抓人,还有一段时间疯溜溜球,全部人都在学那种电视上“睡眠一分钟”的招式。后来大家升上不同国中,有的搬家,有的换学区,就这样渐渐联络少了,甚至连名字都快忘记了。
说到小时候的学校,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音乐课。那时候学校会有那种团体直笛比赛,老师总是逼我们一个一个上去吹,看谁走音。全班都怕得要命,我也不例外。但也就是在那堂课上,我发现自己好像还满喜欢音乐。从此之后我开始自己摸吉他、学简单的和弦,虽然现在也没什么进步,但那个契机是从音乐课来的。
我童年的时代还是没有智慧型手机的年代,最先进的通讯工具大概就是 BB call 或家里的室内电话。那时候交朋友很单纯,就是放学一起走回家、或是假日家长们相约出去踏青。也许是因为没那么多娱乐,我们对事情的热情都特别高,像是小学四年级参加学校办的“科学展览”,我们一群人做了一个超阳春的火山爆发模型,还用醋和小苏打粉来假装熔岩,结果全场最受欢迎。那一刻的成就感,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会让我笑出声来。
国中时期我转学到了比较远一点的地方,那算是我第一次离开原本熟悉的生活圈。通学的距离拉长了,旧朋友也少了联络,那段时间其实有点孤单。下课后,我常常一个人坐在学校附近的便利商店,边吃关东煮边写作业,有时候也会偷偷写点短文或乱画漫画。当时我心里很想变成漫画家,还画了很多分镜草图,幻想有天可以出单行本。当然,后来这个梦想随着升学压力慢慢淡去了。
其实想起来,我并不觉得我的童年有什么“大事件”,但那些日常片段,一直深深刻在心底。像是冬天早上起床时,妈妈会帮我把制服放在暖气前烘热,或是夏天傍晚爸妈带我去夜市买芒果冰,这些很小很小的事情,现在想起来却是最温暖的。
有时候我会问自己,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想不想重过一次童年?我其实不太确定。现在的生活虽然累、现实、压力大,但也因为那些童年岁月,我才会成为现在的我。那份在狭小公寓里学会的知足感、在巷口打球时学会的团队合作、在音乐课害怕中学会的勇敢,这些都让我撑过了很多不容易的时刻。
而如今,那些人,那些事,早已散落在台北的每一条巷弄里。也许再回去已经物换星移,也许那棵倒下的树早已连树根都清除干净。但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童年都会藏在我心里某个不被打扰的角落,安静但清晰地存在着。
有时候在街上看到现在的小朋友滑着手机、戴着智慧手表,一边玩游戏一边看YouTube,不禁会想,如果我们那个年代也有这些东西,我们会变得跟现在这一代小孩一样吗?会不会就不会那么常约在楼下踢球、也不会为了玩电动苦苦哀求爸妈,甚至不会有机会在一台没有网络的电脑前自己摸索怎么画小画家、怎么开Word、怎么偷藏游戏在资料夹里面。也许科技让生活变得更方便了,但那种什么事都要靠自己摸索、靠朋友之间口耳相传才能玩到一个东西的成就感,真的很难再有。不是怀旧,而是那种原始的快乐与单纯,好像是这个年代的孩子比较难体会的。
前几年有一次回到老家附近走走,原本的水果摊不见了,文具店早就关了,变成一间早餐店。楼下那块以前我们常打球的空地,也被规划成收费停车场。说实话,当下心里有点空,像是那段童年的证据被一点一点擦掉。可是仔细想想,也许那些地方的改变才是台北的本质。这城市从来都不会停下脚步,一年一样、十年一样地不停翻新、重整,唯有人的记忆还停留在那些旧街景里。所以我后来不再那么纠结于“找回童年”,而是学着把这些记忆整理好,像是一本只给自己看的相簿,在某些想起来的时候,静静地翻几页,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