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香港“反送中”示威以来首次高官大洗牌传递的三大信号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0-04-22 17:16:18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2378595
┌─────────────────────────────────────┐
│ 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方针得到全面贯彻落 │
│ 实。中央政府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不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确 │
│ 保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赢得了广泛的赞 │
│ 誉。” │
│ ——《政府工作报告》,1999年3月5日 │
└─────────────────────────────────────┘
香港自去年爆发“反送中”抗议后政府首次有问责官员人事调动,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
聂德权被平调,接替罗智光出任公务员事务局局长。入境处处长曾国卫成为首位纪律部队
首长身份去主管这个涉及香港政制发展与中港两地关系事务的部门。
另外,财经及库务局局长刘怡翔,创科局局长杨伟雄和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将分别由
金融发展局行政总监许正宇、劳工及福利局副局长徐英伟、机电工程署署长薛永恒接替。
许正宇和徐英伟皆是建制派政党民建联的成员,薛永恒属于技术官员。
“问责官员”是香港政府里一类较高级别的官员群体,与公务员有所区别。香港从2002年
开始推行主要官员问责制改革,将所有司长和局长职级由公务员职位改为以合约方式聘任
,并须为过失负责任。此次被撤换的职位一共有5个,其中只有原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
聂德权获得平调,这5人的任期均未届满。
中国国务院称,“根据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提名和建议”作出任命。香港行政长官特首
林郑月娥称,感谢离任官员的贡献,形容今次换班是“向前看”,主要考虑是带领香港走
出经济困境。她说,新任局长在极不容易的时候加入问责团队迎难以上,她表示敬佩。
根据香港民研4月初的民调显示,各司局长中民望最低的,依次是律政司司长郑若骅、保
安局局长李家超、教育局局长杨润雄、政务司司长张建宗,他们全部都没有被撤换,反映
今次人事调动的考量并非以民望为主,预期整体不会对港府民望有显著影响。
香港政界及媒体分析认为,今次被调走的人主要是被视为不够强硬,在反修例风波中,并
非最能替政府“打仗”的人,同时可能是部分人要为建制派在去年区议会选举大败而负责

中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认为,主要应付修例工作的官员没有被调走,是中央不希望
给予外界觉得修例是错误,或是示威者示弱。
“被警诫”的聂德权
外界最关注的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的人事变动。被平调的聂德权,近期卷入中联办地位问
题的风波,而要道歉。中联办近日高调评论香港立法会内务委员会遭民主派议员拉布的事
件。民主派认为,中联办违反《基本法》22条,条文列明,“中央人民政府所属各部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得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根据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务”。
但中联办其后反驳,称中联办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有权力、有责任就“一国两制”和
《基本法》正确实施等行使监督权。
香港政府在4月18日发出新闻稿,称中联办是《基本法》22条下设立的机构之一,但之后
多次修改和发出另外的新闻稿澄清,指中联办并非“中央人民政府所属部门”,而是“获
中央授权专责处理香港事务”,“有权力和责任代表中央政府”。
聂德权和特首林郑月娥先后就造成混乱道歉。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周三在记者会上表示,官员调动与两办言论及新闻稿事件无关,不过,
部分政界人士质疑,聂德权被调去重要性较低的的公务员事务局,是变相被警诫。
香港民主派活动人士罗冠聪批评说,“香港政府只向中联办问责,高官民望几低都无事,
但中联办一不喜欢,就人头落地。其实聂德权只是说过去二十年特区政府的口吻,可谓温
和至极,但在最新极左政治形势下,都已经变得大逆不道。”
香港民主党主席胡志伟则认为,聂德权被换走是与去年建制派在区议会选举失利有关,反
映当局要为建制派找“代罪羔羊”,而聂德权作为掌管选举的人,自然会被“祭旗”。
网媒《香港01》分析说,聂德权平调并非就《基本法》22条争议问责,而是被委以重任,
文章指出,去年香港示威中,公务员也有发起集会,一些前公务员主事官员亦频频发声批
评香港政府的做法,北京可能是希望整顿公务员系统内的“不理想情况”。聂德权是政府
公务员体系出身,被视为林郑月娥的爱将,外界一直猜测他事业有望再上一层楼,出任政
务司司长。
他周三(22日)在记者会上表示,他未来会继续致力维护坚守法治及政治中立等公务员团
队的核心价值。
“武官”取代“文官”
香港入境处处长曾国卫接替聂德权出任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是首位纪律部队首长担任
这个职位。曾国卫近日曾先后赴中国湖北和日本横滨,处理受疫情影响的香港人回家。他
今年3月接受《紫荆》杂志讲述多次接载港人的行动,形容“没有国家的支持,我们根本
不可能完成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在访问中,他于办公室摆放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
肖像,柜上放了一张与习近平握手的合照。
曾国卫周三在记者会上表示,新任命对他是全部挑战,但他过去多年在政府的行政管理经
验,加上过去与不同内地部委合作及相处,可以胜任工作,未来会确保选举公开、公平、
诚实进行,加强推广宪法和《基本法》,以及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工作。
香港建制派立法会议员田北辰认为,曾国卫在入境处工作多年,与大陆亦有联系,加上他
“情商高”,适合处理《国歌法》等具争议的议题。
公民党立法会议员杨岳桥对BBC分析表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主要负责处理选举,政制改
革、人权保障、内地事务等事宜,曾国卫过去工作与政制无关,出现“武官”代替“文官
”的情况,反映其任命背后,中央的信任和忠诚度,比能力和履历更为重要。
曾国卫担任入境处处长期间,曾拒绝多名记者、学者、社运人士和政治人物入境香港,包
括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编辑马凯、英国保守党人权委员会副主席兼香港监察创办人罗哲
斯、台湾闪灵乐队主音林昶佐、八九民运领袖封松德和周锋锁等。
杨岳桥担心曾国卫会在未来立法会选举,做法好像担任入境处时般狠,而出现大规模的DQ
事件(被取消参选或议员资格)。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对BBC中文分析说,入境处在香港体制只是一个“处”,而非更重
要的“局”,但在中国体系内,则属于重要警政法系统,掌握很多人的个人资料,所以一
直备受重视,入境处过往的高官很多在离任后也继续在建制内发展,“这是北京管治的手
段,让人在位的时候,要思考以后的出路,所以他们一定听话的”。
林郑月娥称,留意到坊间“文官、武官”的说法,她强调没有分别,例如多届海关关长大
多政务官出身,而常务秘书长大部分是政务体系。她说没有中央不满政务官的情况,自己
是用人惟才,欢迎更多资深政务官员加入问责团队。
学者料中央态度转趋更强硬
另一受外界关注的是财经及库务局。原局长刘怡翔是政府体系出身,民望在司局长级排行
第二,但新接任的许正宇则是民建联背景,被外界称形容是“根正苗红”,也被观察人士
认为,这反映北京希望主管库务的官员有充分的忠诚度。
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讲师丘梓勤接受香港媒体访问时认为,这个职位过往一般政治色彩
较小,但如今财经系统会更为政治化。他说,整体而言从新任局长背景和职位调动来看,
反映日后中央对港路线会更加强硬,而政府未必能够重拾管治威信。
据香港媒体及观察人士的分析,上任几个月的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在出任山西省委书记时,
以整顿官场和平乱为最大政绩,近日,中联办和港澳办高调和态度强硬发言评论香港事务
,港府官员调动也是在此一脉络下进行。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对BBC中文表示,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表明要完善人事任命制度,
北京近期放两个不熟悉香港的人主导中联办和港澳办,他们更加直接听从中共最高层的指
示,北京不再以过往透过特首间接管理香港,而是“垂直管理”,今次任命是显示北京要
“牢牢掌握人事管理权”。
他认为,北京失去对“一国两制”的耐性,未来会继续以强硬作风治港,传媒界、教育界
也会进一步收紧,而香港反抗声音亦会继续加大应对,可能会出现“大家不会想见的方法
”。
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高级讲师吕秉权在《明报》撰文分析,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对
港任务,主要有4方面:第一、完善现行法律和制度,让中央对港落实全面管治权;第二
、建立和健全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第三、必须以爱国者为主治港(行政
、立法、司法),中央对特首和主要官员有任命、监督和罢免权;第四、完善教育制度,
正视国民教育缺失。
他认为,由于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将至,十九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对港任务绝不能逾期不落
实,免得影响习近平的权威,在“止暴制乱”过后、中央对港人事更替、疫情稍稳之时,
中央研判这是大举出手的最好时机,预料北京会先搞好9月的立法会选举,之后着手处理
国家安全问题、清算公务员、处理教育等问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