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社论-永久和平的道路仍然漫长

楼主: inebriety (酩酊)   2014-06-29 07:38:19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29000752-260109
张志军结束访台行,这次访问有3个层次的重大意义:历史的证明、民共的破冰、和平的
定锚。
首先看“历史的证明”。我们可以暂借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两句话,来检视马英九总统上任
6年来,两岸交流发展对人心造成的改变有多大?“我们不欢迎他,不希望他来。”这是6
年前大陆海协会长陈云林来台时,蔡英文说的话。她认为陈云林访台会伤害台湾主权,民
进党号召围城,曾爆发严重的流血冲突。
“希望两岸能交流,增进对彼此的了解,也不排斥互访。”6年后,蔡英文态度天差地别
。她肯定张志军来台,可以增加彼此了解,更进一步递出橄榄枝,表达她愿意“互访”。
不但不再号召围城,还大表欢迎,甚至主动抛出愿见张志军的讯息。
蔡英文变了吗?不是,是台湾社会改变了,对两岸交流、重要人士互访,已经能用更成熟
、理性的心去看待,主流民意明显选边,民众乐见理性交流增加互信,以实现永久和平与
稳定的两岸关系,民进党不得不改变。
这也可以从旺旺中时最近公布的民调看出,35%的台湾民众欢迎张志军来台,高于不乐见
张志军访台的24%。但不管乐不乐见张志军访台,51%的受访者表示张志军回访,应该表示
欢迎,并且以礼相待。
这就是张志军来台第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这是一个历史的证明,证明台湾期待两岸和
平交流的主流民意确然存在,这个主流民意会超越政治领袖的个人意志,在主流民意的大
潮中,就算是铁铸的大山,也得长脚转弯。
第二个意义是“民共的破冰”。虽然张志军此行并没有实现蔡张会,但张志军以其官方身
分,拜访民进党籍高雄市长陈菊,代表民共关系向前推进的一步。大陆方面,不再以国民
党为唯一交往对象。毕竟,在台湾的民主政治逻辑中,执政党有可能轮替,但两岸关系却
不容倒退。如何和一个长期反中的政党交往,是大陆方面的重要功课。
另一方面,张志军访台,民进党的反中策略也有所改变,从“皮硬骨硬”的反中铁板,至
少向着“皮软骨硬”的方向发展。除了前文所提及蔡英文态度的转变之外,绿营也采取了
“分流策略”。由独派团体、岛国青年担纲抗议先锋,民进党不再站到反张志军来台的前
线,以营造民共之间和解的氛围。不管这是民进党策略性的权宜之计,还是真心的想走出
“暴力反中”、“无能处理两岸关系”的社会印象,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来说,都是一种进
步。
第三个意义则是“和平的定锚”。历史是连锁的循环,善意会累积善意,同样的恶意也会
累积恶意。如何不断的创造善意循环,避免陷入恶意循环,以巩固和平,这就是两岸间的
共同功课。
不管是今年2月陆委会主委王郁琦访问大陆,或者这一次张志军回访台湾,都意谓在天秤
的善意一侧,两岸多加了砝码,从这一点来看,张志军来台,本身就有重要意义。
张志军身为大陆主管两岸事务的官员,亲自访台,可增加对台湾的认识,也有助于其决策
思考。只要善意不断的累积,两岸的和平有一天就会出现定锚效应,和平之锚会愈扎愈稳

这个和平定锚的意义,也为国际社会所重视。张志军访台,美国国务院亚太助理国务卿罗
素表示,美方欢迎推进两岸关系,双方人民都能接受的所有步骤。而今年4月,在王郁琦
访问大陆后,罗素更曾表示,对中华民国政府两岸政策高度肯定,认为“王张会”是历史
性的里程碑。同时强调,美国欢迎并赞赏马总统任内两岸关系的惊人进展。美国的态度,
也是世界各国对两岸关系的一贯态度,用简单白话来说,就是乐见两岸和平。
今年2月,陆委会主委王郁琦访问中国大陆,张志军说:“破解两岸难题需要有点想像力
”。王郁琦则妙回了:“不但需要想像力,还要有决心。”张志军访问台湾,各界都在关
心,会让两岸关系增加多大的想像空间?而下一个问题是,想像力有没有可能化为解决两
岸难题的行动力,照射出两岸关系另一道机会的曙光?
两岸关系必须放在东亚地缘政治架构下观察,不能讳言,台湾正处在美日与中国大陆权力
竞合最敏感的前缘,而台湾内部依然存在反中与台独势力,两岸永久和平的道路依然漫长
,两岸关系另一道机会曙光的照射,需要两岸中国人更大的智慧与决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