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vikk33 (陈V)
2018-06-04 19:27:02他们喜欢王阳明,一点也不奇怪
https://sosreader.com/n/user/@paleistmac-Lewis/article/5a120d8feceaed97b4023e70
一些西方传媒报道,习近平竟然推崇明代的王阳明。在贵阳,当年王阳明遭流放而“悟道
”之处,重新建立了一些关于王阳明的“主题乐园”。共产党明明是反对传统文化,就算
近年搞孔子学院,习近平为何特意提王阳明这个人呢?
其实王阳明,或者儒学,本身就是专制者的归宿。这是命定的,即使那不是习近平,也会
抬出王阳明。日本的明治武士,后来的军国主义者,中国的蒋介石待等,都爱王阳明。当
然也有很多正常人喜欢他,但王阳明的思想之中,就是有一些机括,非常吸引上述的那群
东方独裁者,令他们深深认同,数百年余韵或阴魂不绝。
中国人的儒家思想,有一个道统。即孙文那句“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
、孔子,相继不绝”。后来唐宋之际,开始了“孟子升格运动”,孟子也进入了道统。道
统到这里。北宋建立之前,是胡汉欧亚国际帝国李唐的崩溃,经历了很多年率兽食人的混
战,国势粗安之后,宋代的儒学根据“时代需要”,建立了新的儒学,即理学。
政治而言,压抑战争、崇尚文治,并且再次建立强大的外部社会道德规范,以安定国家人
心;在读书明理的人之中,佛、道两家的哲学思辩程度,早已超出汉儒那一套,于是宋儒
吸收了佛道思想,建立了“理气之辩”的模式去解释世界的各种现象,创造传统(
inventing the tradition),将孟子提过的“气”,扩大为宇宙物理的所有现象和物质
的构成,试图将不断发展的世界和新难题,统摄于一个“新儒家”的框架之下。
“北宋五子”和继后的朱熹,建立了有别于混战时期,大多数人“个体”价值的年代,侍
奉五朝八姓十三帝的冯道不是有能力的世界仔,而是无忠无义之徒。在两宋,理学建立了
一种类似民族主义的集体性,使得宋人面对强大的辽人、金人,乃至横扫世界的蒙古人,
表现了强大的抵抗力和“民族气节”。
王阳明是很多年之后的人,蒙古已经入主中国,之后又遭歧视链最末的那班人(所谓汉人
)赶走。王阳明身处的明朝中国,已经进入稳定状态很久。理儒学解释世界的方法,是一
种方便法门式的接驳,始终不是西方那种由基础开始的人文/自然科学。例如程颐朱熹之
类的那一派人,会主张学者可以研究生物、物理、天候,天地万物,进而渐次发现那个儒
学者相信是善的真理,所谓“格物”然后“致知”。甚至出现真理与人的对立。所谓“存
天理,去人欲”,人的个性和欲求成为要灭绝的东西。
但理学那一套,是要有相当智力和开化的主张,是从客观世界归纳出一条真理的方法。但
这些大学者、士大夫却发现,现实不是如此,他们被亿万不读“圣贤书”的一般人甚至文
盲农民所包围。可以想像个别有理想的学者会因此惊恐,这些无能力或没有资源读书明理
、研究客观世界的人,不就完全没希望脱离小人,成为君子了吗?如果世上大部份人是命
定的邪恶、不可得救,那儒家的理想和系统就崩溃了。
就像西方的神父发现非洲美洲之后,他们突然想,这些人,或世上很多人,一生都没读过
圣经,也没有神父听他们悔改、帮他们洗礼,那他们不是命定无法得救,必然落地狱?
于是出现了“心学”。由陆九渊开始,到王阳明,乃至之后的李贽。这也是一种发明传统
,他们主张从孟子而来,人之性善本来就具足于心的理论。由于他们假定真理也是善的,
因此客观的真理,就在人的心中。成为君子是不假外求,在心里就可以找到道德和行为依
据。
新儒家的杜维明说,王阳明就像西方的马丁路德,这两人的确有可比之处。王阳明的系统
,将一个人改善或成圣的可能,放在自己本身,所以人人都有希望,但动力本来就内藏,
主要并非来自外部世界。“马丁路德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每个人都可以依靠信仰完成自我
救赎。”
这个系统发展下来,就出现一种必然出现的异变。所谓“心即理”,但每个人的心都不一
样,心无时无刻改变,或根本不存在,那么心里的理,也只是一个人的道,不一定合于“
大道”。明朝士大夫追求“普世救赎”和社会追求个性解放、个体特殊性,促进了心学的
大为流行,但也造成了统一标准的位移。于是只要有足够自信和狂热,就可以“我自行我
道”,心即是理,老子就是道理。
这必不然是心学家的主张,但“心学”必然如此发展。这就像部派佛教之争,服从外部世
界还是内心神秘世界的比例,决定了这种战争。多年后的李贽,则是这场战争的产品。
好了,真正重要的地方来了。王阳明除了发明了“真理所在”(客观与内在),试图将客
观知识和主观感受的分界消除,还发明了属于知识份子的行动主义,即所谓“知行合一”
。本身王阳明就不是单纯的道学先生,江西、福建、广东交界发生人民起义,王阳明带领
镇压,杀人如麻。南昌宁王反叛,亦是如此。从王阳明的履历,你可以看见为什么日本人
那么尊崇他。因为日本的知识份子(即是封建制下的武士),在王阳明身上看见自己憧憬
的原形。
蒋介石也是王阳明的推崇者。你可以说,二战的中日之争,是王阳明信徒的内部战争。当
人的心(个人/国家欲求)和理(外在规范)发生冲突的时候,“心即理”,解决了,然
后“知行合一”,行动不要受到“理”的规范,而要听从“心”的指引。
那么故事回到习近平,或古往今来每一个希望“大有为”的统治者。他们一上场,发现国
家已经充满规范,充满旧臣、派系、潜规则,希望得到主体性、希望“干一番大事”的人
,都会在王阳明身上找到共鸣。陆王心学的特色,并不是完全破坏尧舜禹汤文武孔孟的资
源,也不是后现代的否定真理,而是将自己和真理的界线主观地融解,以行动取代思考。
在不否定外界道德规范的同时,将自己在其中的主体性和行动提升到极限。这是武士,西
乡隆盛、东乡平八郎……也是蒋介石,也是毛泽东、习近平。
儒家是秩序的维护者,从孔子“吾从周”以来,维护了中国无数的皇朝,日本的德川幕府
。但是开创者、专制者、杀人狂,也可以找到资源,那就是提倡秩序,但也肯定主体的心
学。心学行动起来,可以是慈善家,教育家,也可以是嗜杀和极权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