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vikk33 (陈V)
2018-03-16 13:41:22海外华人圈为何至今仍“逢左必反”?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1495
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
温哥华近年爆发的反流浪汉安置所抗议中,许多华人妇女在自己的“群”中唾弃左派,却
忘了妇女的权益、华人的平权,都是同一群左派人士争取而来的。缺少公民意识、历史常
识和逻辑训练,思考社会问题当然永远只能停留在“看山是山”的阶段。
文:赵一昉
很讽刺,国际妇女节在中文世界过成了另一个“消费日”。这个日子的初衷是什么,男人
和女人似乎都不这么在乎了,好在还是有媒体在三月八日当天给读者们做了些常识普及教
育——三八妇女节是左翼人士抗争和女权运动的产物。有趣的是,就在笔者生活的温哥华
,不少中国新移民正在抗议街友避难屋的设置,其中华裔女性为主力军。她们在抗争的同
时,不忘在媒体和微信群组里一口一个唾弃“左派”。
中国(或华人世界)的女权运动亦有长远的历史,同样也是左派人士为先锋,当年的左翼
若得知自己念兹在兹的妇女同胞百多年后就如此污名化左派阵营,不知九泉之下作何感想
?
大温哥华地区的流浪汉避难屋问题,在技术层面笔者不做“应该安置”或者“不应该安置
”的讨论,关键在于部分华裔移民在价值层面的态度。不论抗争团体的对外论述多么强调
“我们不歧视弱势群体”,但在他们的微信群组内部的讨论,还是私底下言论都在强调一
个逻辑:个体的弱势是因为本身的道德缺陷,例如懒惰,或者能力缺陷,例如无能,所以
他们弱势的命运可用“活该”总结,反对救助他们就在道德逻辑上成立了。
而这批人士还有个很有意思的逻辑,那就是认为西方所有主流媒体都是“极左媒体”。
“左”的概念,为何和华人如此不对盘?
为什么那麽多海外华人会认为主流社会所认知的偏左和偏右媒体都是“极端左翼”媒体?
为什么“左”的标签就等同于负面?而价值上为什么鄙视弱势群体的思维方式就那麽能得
到共鸣?左派是如何被一步步污名化的呢?
这些问题笔者也问了周围的朋友,各有各的说法。先谈谈什么叫做“左”,什么叫做“右
”。其实这个话题没有想象那麽简单,笼统说左派强调平等,右派强调自由,但这不代表
一个偏左的人不在乎自由或者一个偏右的人不在乎平等。经济的光谱上讲,左派更强调大
政府及经济利益分配,右派更强调小政府及保障市场经济自由不受政府干涉。从社会及议
题的角度看,左派更强调尊重多元,保护弱势群体与少数族裔,政治上更趋于世界主义。
而右派在同性恋,堕胎等问题上相对趋于反对,文化上更保守传统,政治上更偏向民族主
义。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在有些问题上思想偏左,有些问题上思想偏右,更宏观的看,没有
所谓绝对性的对与错,而是在具体议题面向上个人的价值及利益趋向罢了。事实上,在西
方(事实上在中国也有类似现象)左右是互相渗透的。一个偏左的媒体不会认为应该消灭
市场经济,而一个偏右的媒体也认同族群歧视是错误的。换言之,左派和右派的一些价值
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而这批人士还有个很有意思的逻辑,那就是认为西方所有主流媒体都是“极左媒体”。
“左”的概念,为何和华人如此不对盘?
为什么那麽多海外华人会认为主流社会所认知的偏左和偏右媒体都是“极端左翼”媒体?
为什么“左”的标签就等同于负面?而价值上为什么鄙视弱势群体的思维方式就那麽能得
到共鸣?左派是如何被一步步污名化的呢?
这些问题笔者也问了周围的朋友,各有各的说法。先谈谈什么叫做“左”,什么叫做“右
”。其实这个话题没有想象那麽简单,笼统说左派强调平等,右派强调自由,但这不代表
一个偏左的人不在乎自由或者一个偏右的人不在乎平等。经济的光谱上讲,左派更强调大
政府及经济利益分配,右派更强调小政府及保障市场经济自由不受政府干涉。从社会及议
题的角度看,左派更强调尊重多元,保护弱势群体与少数族裔,政治上更趋于世界主义。
而右派在同性恋,堕胎等问题上相对趋于反对,文化上更保守传统,政治上更偏向民族主
义。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在有些问题上思想偏左,有些问题上思想偏右,更宏观的看,没有
所谓绝对性的对与错,而是在具体议题面向上个人的价值及利益趋向罢了。事实上,在西
方(事实上在中国也有类似现象)左右是互相渗透的。一个偏左的媒体不会认为应该消灭
市场经济,而一个偏右的媒体也认同族群歧视是错误的。换言之,左派和右派的一些价值
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
所以当一些华裔移民认为加拿大和美国所有主流媒体都是极端左翼的时候,不经要怀疑是
否在北美主流偏左和主流偏右的价值对于新移民来说都太“极端”了?而只有“极端右翼
”的思维才符合部分新移民对于正常社会的期待?
笔友的朋友们有不同看法。一派是文化决定论,认为中国传统儒家的意识形态里面是合理
化等级制度的,所以文化上就是几千年的“右翼意识”为主体思维定式。这个思路多少有
些五四时期,知识分子要打破千年封建社会的逻辑,但同时多少有些逆向文化歧视的嫌疑
。还有朋友觉得其实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左派政府更喜欢加税,对于华人社区的产业结构
来说这是触及了利益,在经济问题上反对左派就顺便把左派认同的一切价值都给反对了。
类似的逻辑,就是因为很多人在同性议题上站在保守主义一边,所以一切左派的东西都要
反对。这个可能是部分人的现象,但不足以说明海外华人圈那种“逢左必反”现象。
公民意识、历史常识和逻辑训练的缺乏
政治学科普媒体《政见》的发起人方可成在一次讲座里表达了一个观点:中文世界如此鄙
视“白左”,主要是因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作祟。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核心就在于认定弱
肉强食是唯一真理,丛林法则本质上不应该受到人为干涉。而社会达尔文主义发展到一定
境界,就会出现类似于纳粹德国这样的历史悲剧。笔者认为除了社会达尔文主义某种程度
是中文世界主流价值观之一外,还有三个现象要注意。
首先,许多海外华裔移民社区缺乏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的关键在于权利与责任对等,以及自身为社会的一份子。所以光展现自身权利,
而不考虑自身的社会责任是不行的。华裔新移民选民在做政治表达的时候还停留于“我为
了孩子”、“我的房价要跌了”和“我很害怕”,而很少从全社会的角度看是这么做是否
更节省社会成本及巩固全民安全。
事实上,谁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但如何将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做结合是个值得思考的
地方。退一步说,当其他人某种程度“狡猾的”论述自己的立场符合全民利益时,部分华
裔移民还在自鸣得意的展现“真小人”式的洒脱。
其二,海外华裔移民社区缺乏历史常识和“历史感”。
相信大多数华裔移民是基本认同童工不合理,男女是平等的,华人不该被歧视,上班不能
无休止加班,但这些我们看来的常识,他们可能不知道历史上有左派努力的功劳,当他们
在某种程度合理化对其他少数族裔歧视的时候,可能忘却了华裔是如何被歧视,以及民权
运动对于北美亚裔的重要性。
几乎没有人会晓得民权运动里面也包括了像Grace Lee Boggs这样的华裔女性左翼运动先
驱的努力。另外,上个世纪后叶,因为冷战和香港局势的关系,海外华人社区里面部分的
港台背景人士,的确有“逢左必反”的情绪。或许而后进入西方的大陆移民,也被这样的
标签所影响,虽然他们并不知道一开始“反左就是反大陆”的意思。
其三,海外华裔移民社区缺乏人文学科的逻辑训练。
当然学科鄙视链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人文学科本身或许在华人心目中就是失败者的代名
词,但实际上,面对社会问题,如果一整个社区都缺乏专业人文学科训练人才的时候,的
确容易产生看问题只看表面的思维惯性,产生类似于“黑人社区就是犯罪率高啊,所以黑
人如何如何”这种论述,而不懂得去思考历史脉络和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对于个体和一个群
体影响的思维方式,在网络上甚至成为一种主流。
如果一个圈子或社区思考社会问题永远停留在“看山是山”的阶段,那麽“逢左必反”也
就成了自然。纵观历史,不论左派、右派,还是“苹果派”,都有先驱和群体为人类作出
贡献。如何理性看待不同的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才是最值得讨论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