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领悟出温度的重要性后,有更进一步对浅焙手冲的理解
1 温度愈高愈酸苦,温度愈低愈淡甜,但会有个适切的温度会以轻柔酸、甜感为主
但这不好抓跟其他次要因素如研磨粗细或浸泡、冲泡时间有关
传统说什么萃取酸甜苦是本质上错误的概念。
这也可以跟冰滴、冷萃一起思考,在低温下,甜感会最明显
但是萃取会最弱,所以必须用长时间来cover。
2 注水前段1/3就几乎决定了整杯的风味,尤其是愈前段愈会影响整杯风味走向
很多高手在最尾段降温根本影响不了萃取,咖啡早就被萃干净了,
影响的只是最后下壶的咖啡温度。
但最后下壶的温度的确也有其重要性,这影响入口温度的感受度,同样咖啡不同温度下
感受也会不同。
粕谷哲说最一开始的第一段注水多一点,咖啡会较酸。若注水少一点咖啡会较甜。
他有说原因吗? 我来告诉你
原因就是他妈的温度。同温下,你注水量多,是会让水温持续升高到比较高的温度
所以在较高温下,咖啡就会比较酸一点。你注水量少,在断水之后,
温度会下降的比较快,是故当然甜感会明显一点。
如果你闷蒸就用冷水,等待一下你其实是会闻到花果香非常明显的香气
很多人说什么高温香气会奔放,那是你从没用冷水闷蒸。冷水的香气是最佳
因为它完整释放了咖啡豆本身的小分子轻芬芳物质。用热水香气才会混杂了油耗味
难闻的要死。
根据以上两点铁则
你可以自行使用不同的策略来得到你想要的味道。
冷水闷蒸酸苦感会很低,以甜感为主,尤其是冷水浸溼了整个咖啡粉,这也确保
粉层不会以极高温萃取,所以后面再怎么高温都冲不太酸。
缺点就是萃取容易不够,太淡,body不足,酸感不够也会影响整杯风味
所以冷水闷蒸后面一定是配合较高温的热水,可能90度以上。
如果你喜欢酸感活泼、明亮的感觉,那我会建议你使用高温95度左右闷蒸
但要注意闷蒸的水量不要太多,粉不宜过细,否则会产生负面的酸苦味。
如果你是用高温闷蒸以取酸,下一注的注水一定要使用稍低温,否则容易过于酸苦。
最后要注意的是,尾段注水时咖啡风味早就决定,萃取时几乎没什么影响,
主要是控下壶的温度,最后冲完咖啡下壶温度最好能在50-60度左右。
太高会烫口,烫口什么都难喝,太低会觉得凉掉,没fue。
以上经验分享,不服来辩,但请勿非理性回应,谢谢。
觉得有实验精神很好,但也不用这么斩钉截铁,而且你说的很多方面,感觉都跟豆子本质非常有关
作者:
FantisyP (天使的脚步)
2025-03-23 10:09:00冷水法试过,有点咖啡味的咖啡水.平淡无奇.而且是用高温
尾段单喝"没什么味道",但是跟前面冲煮的咖啡混和会大幅影响尾韵延伸与整体平衡,才会有截流或抽杯这种方法自然在这段的温度变化改变也会有所影响
作者:
johnkry (john)
2025-03-23 16:21:00我试了一下,我觉得最后回到萃取问题时,就是用什么手段去达到风味目标而己,可以参考,不见得必然
作者: shinjikawuru (pinky) 2025-03-23 16:56:00
不服来辩是要怎么辩 文字又不能尝到风味你的味蕾也不是大家的味蕾 手法分享就好不用站太硬
作者:
flag698 (love.mr.children)
2025-03-23 19:50:00不讨论豆子软硬度、研磨粗细分布、不跟烘焙问题一起讨论,通则谁都马会讲,随便你讲,没啥好讨论的
作者:
l87cm (iiii)
2025-03-23 20:48:00冷水萃取真的母汤 会变咖啡水。且会出油耗味多数是烘焙出了问题...虽然冷水手冲母汤;反之用在冰滴确实会因为时间拉长变好喝只能说萃取条件跟KPI不同,冷翠冰滴允许用时间换;手冲无法同器具同豆子调教下,常见的高温控温框架理论会存在还是有原因的
作者:
kyobear (北极熊)
2025-03-23 22:55:00试问以此框架解释陶公鼎滚水煮咖啡的手法?
作者: mitchness (实现梦想的力量) 2025-03-24 13:07:00
元PO要把自己常喝的豆种,生豆处理法,烘焙度都列出来,争议会小一点,相信是真心推荐讨论只是用字遣词比较..............
作者:
cowbaya (靠北啊)
2025-03-24 13:16:00你说的冷水到底是几度
作者:
KingChaly (ROC Dream)
2025-03-24 17:23:00你先用摩卡壶煮杯浅培再来说
作者: vzQBf 2025-03-25 01:25:00
这篇很有启发
先肯定你实践的精神,你说别人一昧反对,倒像是你完全没针对别人的论点在回应。就像手冲还有很多还不能用科学清楚解释的地方,结果你的态度就是斩钉截铁,根本上就有违科学精神而且不只我问的,你冲的浅焙豆跟别人冲的浅焙豆不一定一样,主角应该是豆子吧,至少分享你冲什么豆啊如果想要有意义的讨论,那我依你的理论提个问题大家思考讨论看看,咖啡正向物质要低温一点才能好好发挥,为何不全程使用较低温的水萃取? 比如说超细研磨全程80度80度浸泡10分钟+搅拌? 这样方式依你的理论有没有机会更好喝?手法本来就有很多可能性,很多方式都有机会可以冲出好
浸泡的ok,像杯测时味道都满好的,但问题是过滤问题
喝的咖啡,只是说真的未必可以用科学清楚解释原因或清楚理解过程发生的所有事。 你的问题是你好像已经超越科
在过滤皆段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搅动,最后味道又易过粹
比起老是问参数的方式,我肯定你自己找到好喝的方式不过萃取就是取舍,对于不同豆子有所调整,但是要进一步说科学上就是如何,应该是还不太能达成的
作者: vein828 2025-03-25 09:30:00
等等,所以你从上一篇的冷水预浸直接跳到这一篇的热水预浸再降温吗?两篇是同个人在喝吗XD
重要就是在温度的操控。这直接影响酸甜。温度的操控是大盘根基,剩下才是研磨、水质、滤杯形式
作者:
eddy13 (eddy)
2025-03-25 09:44:00看起来原po是不喝酸的人,所以他自己是用低温闷蒸,然后推荐要喝酸的人用高温闷蒸
如果能够操控好温度,从此没有新手在那边说冲太酸所有人都知道怎么操控酸甜,打趴一堆花拳绣腿咖啡师
你上次的冷水闷蒸满有用的 可惜这边酸民太多jaysuzuki你是不敢用回复文章 只敢推文 怕被砲是不是?
你的程度就乖乖学别人参数就好,相信你没有能力砲出什么东西大师叔你继续加油嘿,早就出现的方式现在才知道要试有愧自称R
作者:
jakkx (风蓝)
2025-03-25 14:12:00我最喜欢这种讲话态度的人了。可以直接帮我过滤不用看的言论。
作者:
zero04685 (zero04685)
2025-03-25 15:50:00您好!因为我目前尝试在用物理跟科学方式理解咖啡萃取,发现您在文中提及的内容跟我现在的理解有点不太一样,想请问您所谓高温取酸跟苦 低温淡甜的原理是什么呢,因为我的理解中,咖啡内部并没有照成“甜”的物质,所以有点好好奇,另外这个框架是作用在所有咖啡上吗,非常感谢!
作者:
kyobear (北极熊)
2025-03-25 20:10:00这样的论述方式基本上是信仰了还是保持快乐的秘诀就好
作者: mitchness (实现梦想的力量) 2025-03-26 12:33:00
原来是周伯通 XD
zero04685试试大火超短时烘 第一口那个焦糖甜味很夸张
作者:
ikaros (silence)
2025-03-27 20:25:00甜是味觉 口感是触觉 您的究极手法看来是小众玄学豆子本质好 萃取均匀 用小富士2.5号 95度也不会过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