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单品] 手冲的手法讨论

楼主: ericlin06 (艾瑞克)   2020-11-15 00:41:51
※ 引述《jacky1989 ()》之铭言:
: 各位咖啡界的高手大家好
: 我在手冲咖啡时,有一些小疑问不太了解,有先爬过资料,也问过朋友
: 目前我使用的滤杯是Hario V60的02树酯滤杯
: 豆子是伊索比亚的水风铃,中焙程度
: 手冲壶是这一款 https://shopee.tw/product/25408499/7123225901,口径是6mm
: 1. 注水时,粉层的高度要多高
: 这个问题我觉得蛮困扰新手的,因为我同事说注水时粉层不要让它涨起来
: 维持跟粉层同高就好,这意思就是要慢慢慢慢慢注水,不过看了几个知名的Youtube在介绍
: 像学长或哈囉老板里面在讲,水似乎可以大一点,让粉层往上涨没关系,这样萃取比较均匀
: 关于这个点大家有什么看法吗?目前我是用极慢的注水,有时候还得断水,只为了让粉层不涨起来
: 一开始冲的时候都用比较大水,让粉层涨起来,不过不知道是什么问题味道总是怪怪
: 后来才改用现在不涨起来的方法
大小水、要不要建粉层这些都是看你想要呈现的状况所决定的,
并没有后续注水一定不能超过第一次注水的粉墙这种事,
你同事说的跟粉层同高的好处是,
比较可以避免侧流(水没有跟咖啡粉充分的接触就沿着肋骨流下),
但反过来想,
是不是会有过萃的风险?
有些手法甚至会刻意不要留粉墙或是刻意冲刷粉墙,
让粉层变成平的来达到均匀的萃取。
: 2. 细口壶口径太小会造成过萃
: 这个点是同事说的,我是有点怀疑,但是又好像煞有其事
: 我同事使用云朵壶,口径大约是7.7mm,这真的会影响这么大吗?
壶的口径跟会不会过萃没有绝对的影响,
如果小口径就会过萃,
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推荐能够稳定注水的kalita pot 900?
有些手法就是要能够稳定的注小水柱,
这时候就是细口壶大展伸手的时候了,
如果温度、研磨度、冲煮控制得当,
细口壶是完全可以不过萃的,
细口壶的缺点在于,
它没有办法冲出大水柱,
所以没有办法呈现某些需要大水柱的手法。
: 3. 闷蒸不会澎
: 我因为在等手摇磨豆机,因此买豆子先请店家磨,不过都有放密封罐内
: 一开始闷蒸粉层还会澎,最近几次一注水到大约30cc然后停水,粉层就迅速下降
: 也不会排气冒泡泡了,我大约都使用85-90度来闷蒸
: 这是不是豆子已经开始不新鲜了呢?这只豆子买了大约2周,每天就只打开一次
: 这状况是得救粉层吗?之前看到有影片说对凹陷的地方注大水让粉层涨上来
: 还是维持一样的冲泡手法,一样等20秒闷蒸,一样维持原本的注水法?
: 以上几个可能比较新手的问题,还希望各位协助解答,希望我能很快变老手
: 感谢各位
店家磨好放密封罐还是不如自己现磨来的新鲜,
毕竟磨开之后跟空气的接触面积远比还是豆子状的时候大太多了,
撇除闷蒸手法的因素,
越不膨胀代表放越久、越不新鲜没错,
但闷蒸会不会膨胀跟好不好喝没有什么绝对的关连,
可能到了适当养豆的时间,
豆子不如刚开封的时候膨胀的那么旺盛,
却有着更好的风味。
作者: g84h21e4 (没有绰号)   2020-11-15 08:48:00
最后讲得太棒了,有些人都很在意澎不澎真的无言
作者: rick12 (Rick)   2020-11-15 20:43:00
只有自己觉得好喝的方式最重要,别人的方法不代表适合自己
作者: onime0704 (おにめ)   2020-11-16 22:37:00
澎不澎其实真的不是重点啦...反而觉得太会澎代表豆子根本还没醒开...,冲出来打折的机会蛮高的。
作者: aortic (Go! GTI)   2020-11-21 18:57:00
死都几乎不澎就很难冲啊。澎不澎会如何影响没那么单纯罢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