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个部份想分开来谈,
一是,
在这个板上长时间以来都鲜少在讨论萃取,
只有在讨论像是配方/食谱的概念,
都停在很浅层的讨论,
实际例子像是好一阵子前的赛风,
跟后来一些的滤杯作用方式,
都跳过了基础原理的讨论,就在讨论各种配方,
基本上是作用不大的讨论,
想讨论赛风壶的差异,是不是应该先各自理解一些基础,
赛风壶本身这个东西在萃取时影响的参数是什么?
那个参数在萃取中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而最重要的是,当我们决定用一个参数时的意义是什么?
比较好的萃取指的是什么?
要谈论这个得从"好"这个词开始谈起,
然后定义了好以后才有萃取参数修正的意义,
而参数修正也要有一个基础。
以上那堆问题用实际手冲例子说明的话是,
先冲出一次咖啡,将参数记录下来,
粉粗细、水温(因为每个人用的壶不同,在这个板讨论还要加上包含降温速度)、
闷蒸给予水量、闷蒸手法、闷蒸时间、后续给水手法之类的,
然后品尝后给予评价,之后才能给予想要修正的方向,
(这部份是根据每个人生长环境的不同而会有所不同的部份,
虽然可能用的词汇都是酸度中等、苹果酸,但在没进行味觉校准的情况下,
每个人对那个词的想像是不尽相同的。)
有了修正的方向才有萃取参数调整的讨论,
而那个讨论得从每一个冲煮阶段是怎么影响咖啡味道的开始思考,
更动每一个参数都可以给它一个很确实的意义,
并且在更动后可以大致猜测到更动后的结果。
这东西要在网络上讨论这么细是多困难的一件事呢?
我的冲煮课程花了三个小时只是在说明萃取本身是在做什么呢,
还没有讨论到它们各自在手冲过程的哪个部份,跟是怎么被影响的耶。
因此M板友会提出那些问题而不给予答案我认为是很正常的,
因为是很难直接给予答案的,有太多东西需要再讨论。
所以想在这个板上或是网络、书上获得资讯的朋友,
真的要多用自己搜索、实验、研究的能力,
有很多资讯来源是带有很深的刻板印象且不完全的,
不能说那些片面不完全的说明是完全无用的,
而片面、不完全也不一定是那个人就这么觉得,
实在是文字要精确叙述一件事是很困难的事,
那不是可以轻松做到的,而且很累人阿...。
像有些人会说反正闷到膨胀停止就是闷蒸完成,有些人说闷15~30秒依味道判断,
那个都是别人先行帮我们做了实验并且观察的资讯,
那两句话可视为
1. 闷蒸到停止膨胀有可能可以冲出那个板友觉得好喝的咖啡
2. 闷蒸的时间长短可能会影响咖啡的味道,对那位板友来说是味道强烈程度的变化
然后也许他们会给予那些说法一些解释,
也许你认同,也许你不认同,但可以去实验看看是否那样的解释是合理的,
可能在某一些情况中表现得很像他的解释,
但我们也许可以在其他情况找到不符合那解释的结果。
不是一定要"正确"的资讯才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