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单品] 请教闷蒸时间的掌握

楼主: mechtec (小豆)   2016-07-04 22:08:51
※ 引述《zhung (LS)》之铭言:
: : 我来问问题了,请好好想一想
: : 1.为什么要闷蒸?
: 1. 为了有效的萃取咖啡
: : 2.闷蒸时,咖啡粉体发生了什么事?
: 2. 闷蒸时,二氧化碳会排出,水份进入咖啡粉内部
: 当闷蒸时间不够,咖啡萃取不足,风味偏淡
: 当闷蒸时间太长,等于整体萃取时间拉长,容易被苦涩味萃取出来
: 所以怎么判断闷蒸的时间,就是二氧化碳都被排出的时候
: 当二氧化碳尚未排出时,水份会浮在气体上面,所以咖啡粉表面会呈现平滑有光泽,
: 这时候二氧化碳会阻挡水份进入咖啡粉。等二氧化碳排出,水份会进入咖啡粉,
: 咖啡粉表面水份会陷入,看起来就没有光泽了,这时候就可以继续注水。
: 所以有些人会说:“当表面没有光泽的时候就是闷蒸完了。”
: : 3.如果以上状况可以了解的话
: : 假设有一个闷蒸完成的时间t
: : 如果我闷蒸时间小于t,萃取时会如何?
: : 反之,如果大于t,萃取时又会如何?
: 但是,咖啡放太久,二氧化碳已经散逸光了,豆子不新鲜了,
: 用咖啡表面光泽的判断方式就失准了,这时侯就要用时间来判断了
: 大约15~30秒,目的是让水份有时间渗透入咖啡粉内部。
: 如何判断自己想要的闷蒸时间,一开始用时间去算,假设20秒
: 如果口味不足就加到25~30秒,口味太强烈,时间减到15秒。
我大致上帮忙排版一下
Z大讲的真的很不错
新手可以参考
我进一步问
1.二氧化碳的排出多与少,为何对风味有影响?
机制是什么?
也就是说,CO2尚未排完就开始注水,这时候萃取会如何?
若CO2都排完了,我还再放了一分钟才注水,这时候,萃取的现象又是如何?
这部分可以厘清Z大说的
‘当闷蒸时间不够,咖啡萃取不足,风味偏淡
当闷蒸时间太长,等于整体萃取时间拉长,容易被苦涩味萃取出来’
2.那浅、中、深焙的豆子,状况又是如何?
差异在哪里?
3.还记得某网友提到他去星巴克参加星巴克的手冲分享会
星巴克作法:闷蒸5秒、然后只注水中间,约3分钟冲完
请评论
这样的讨论,才有意义啊!
作者: ghnnes (秀才已死)   2016-07-04 23:46:00
想要请教或发问就不要说是在讨论
作者: hihi4242 (hihi4242)   2016-07-04 23:51:00
一楼是怎么了?
作者: qoopichu (非洲边缘鲁蛇)   2016-07-05 00:09:00
可能有什么个人恩怨吧
作者: sixinch (六吋)   2016-07-05 00:26:00
是真的没有很爱这种讨论方式啦 要说不说的 其实小豆老师心里都有标准答案吧
作者: anzari (杂音)   2016-07-05 00:52:00
如果主要原因是“让多余二氧化碳排出”,那比较不新鲜豆子=比较不需要闷蒸?啊其实回文提到了不要理我...
作者: craighet (大吉岭)   2016-07-05 01:01:00
没有很爱这种方式+1
作者: vein828   2016-07-05 03:56:00
没有论点只有问句的文章实在是不知道对新手来说除了把你提出的问句拿去喂估狗外还能干嘛
作者: gn00063172   2016-07-05 06:27:00
我想是口气问题吧,这种问问题还说是讨论的对象除非是自己心服或是自己的长官或指导教授,不然都马会呛他阿你自己是不会说点东西喔?
作者: loewe (Feline)   2016-07-05 08:22:00
这个不叫讨论,这是在面见指导教授迷停吧!
作者: Wahrheit (钢琴破坏者)   2016-07-05 08:40:00
会用这种提问方式的通常是已经知道解答但想激发学生思考的教授或者是主管 一般平辈讨论较少使用这种模式
作者: vein828   2016-07-05 08:44:00
你讲的都没有错 我也知道你是老师 问题是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建立在完备的相关知识上,所以你的意思是要叫那些背景知识不足不知如何推论起的人就别来讨论了这样吗
作者: dinosaur0702 (漂撇e男子汉)   2016-07-05 09:07:00
应该是现在的人都习惯速食知识却少有思考的关系,所以才会用这种方法来激发网友吧!
作者: gv8899 (费曼先生)   2016-07-05 09:09:00
我觉得抛出问题就好啦 有心想知道的人 自然会去找资料或是自己验证 自己学到的才会印象最深
作者: andy3020 (:+:One PEACE:+:)   2016-07-05 09:24:00
老师好,想请问如果大家都答不出来或是有问题答非所问的话,您会出来解疑吗?我觉得您并没有回答到我的问题...而是用更多问题淹没我讨论的定义应该是互相研究,而不是单方面的一直提问我从您的问题可知您对于咖啡的知识渊博,您也不断释放这种氛围,但我个人觉得这种上对下的态度,不是在交流
作者: zop (ㄞ肝ㄞ肝~一元二十罐~)   2016-07-05 11:31:00
如果要用“教程”的方式,那应该是“教完之后出回家功课”比较合理
作者: andy3020 (:+:One PEACE:+:)   2016-07-05 11:32:00
个人拙见,希望不会让您感到不快
作者: bluemkevin (WHO WHO)   2016-07-05 12:46:00
所以叶教授到底是谁?学术界要引用别人的东西讨论 至少会给个资料来源吧?
作者: petlover (我家小狗小猫好可爱)   2016-07-05 12:59:00
搜寻:咖啡叶
作者: TarokoSam (太鲁阁天空)   2016-07-05 13:00:00
其实会主动找资料的反而比较感谢这篇的问法,有问题去找答案会找到不只一个答案,就怕自己找问题找错方向会走冤枉路,所以才有求问题,不求答案的方式。而求答案的就只会得到人家给的唯一解,久了就…井底之蛙
作者: gn00063172   2016-07-05 13:14:00
就说啦,对你心服的自然知道你的背景就算问问题也是给一个方向。不认识你的人,顶多觉得:这位说这么多,还不就是出张嘴在要答案。对提问人的了解程度会影响这种叙述方式的价值。如此而已。
作者: addy760627 (addy)   2016-07-05 13:51:00
简单来说闷蒸就看你粉有没有继续膨胀 如果没有就是完成 至于什么x大变因 根本不用里它 冲煮时只有研磨粗细是固定的其他(x-1)的所有变因都是变动的不然每个学完金杯x变因都成高手了
作者: zop (ㄞ肝ㄞ肝~一元二十罐~)   2016-07-05 14:26:00
如果你只要给点东西就要收钱,那你又何必开口?直接叫人google不就得了?
作者: sixinch (六吋)   2016-07-05 15:55:00
好吧推个 SCAA 出的 The Coffee Brewer's Handbook,赞,好用好看,什么几大几大变因都整理给你了
作者: addy760627 (addy)   2016-07-05 16:02:00
有三本。所有愿望一次满足
作者: z88718119 (small eyes)   2016-07-05 17:55:00
没有基础,如何演化?衍伸建立在自己有基础知识再加上大量阅读,进而产生想法衍生新东西
作者: Wahrheit (钢琴破坏者)   2016-07-05 18:15:00
http://www.scottrao.com/Rao-Barista.pdf <--这本呢?有人看过吗?刚查资料找到的...不知道有没有人推
作者: justcallit (在加油)   2016-07-05 19:52:00
毕竟咖啡豆是农产品是人为烘培之极具独特性产品,手冲厉害的人就是知道如何跟”豆子”沟通”,沟通能力好坏凭借的就是原理与观察,M大分享很多核心答案,令小弟受益匪浅,感谢无缘参加到您的分享会实在令人扼腕
作者: a1283336 (虎角岩)   2016-07-05 20:25:00
小豆大用心良苦 帮推
作者: turtlewang (做了一个梦)   2016-07-05 21:57:00
豆大用心良苦 有人愿意帮你思考,该庆幸 因为思考过才是你的东西
作者: YYPPOO (阿po)   2016-07-05 22:55:00
感谢豆大,表面上是提问,但其实指引了很明确的思考方向
作者: tibet1973 (tibet1973)   2016-07-06 08:57:00
看完这些提问,还能得出"这位说这么多,还不就是出张嘴在要答案"这种结论的人,不是理解力有问题,就是半瓶醋
作者: jacky7987 (忆)   2016-07-06 13:08:00
还好我毕业了(欸
作者: craighet (大吉岭)   2016-07-06 19:35:00
唉 念博士念到中毒的还真多
作者: sltovrey (嘎嘎嘎嘎逼)   2016-07-07 09:45:00
应该趁台风天来试着回答一下,顺便也确认自己想法盲点
作者: d12345d (DD)   2016-07-07 12:49:00
https://goo.gl/ptlD5c 错过分享会的来,老师本人很nice
作者: godVSdemon (阿宅)   2016-07-07 18:04:00
我觉得用讨论的方式很不错啊,毕竟没有绝对的时间又何来正解呢? 如果没有正解,那一切不就是讨论罢了再者,好不好喝?香不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啊
作者: elnacongo (勋)   2016-07-08 15:35:00
这些问题问的好,直指核心,感谢分享
作者: masala (masala.zone)   2016-07-12 00:48:00
真的,能问‘好问题’真的是不容易的事。我们一般都太常在等答案,而忽略了要去思考为什么。记得在UK求学时,每问老师一个问题,老师就再问我更多问题,结果每次都是带着挫折感离开。老师通常只会告诉你哪本书里面某某某也提过相关的看法,可以再去看看书本A、书本B、书本C .... 每看一本都觉得都好难。但是时间久了,才慢慢体会到何谓‘量变会影响质变’。当看的够多了,也就会觉得当初怎么会问那种蠢问题而自己思考以及找来的解答,会远比别人给的速食答案记得更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