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益] 耐震补强工法的强度检核计算参考?

楼主: laiyihwa (萌蒂卡萝摸你)   2018-06-26 15:25:08
各位业界的先进好:
因为小弟我资历尚浅,因此以下问题或许会很广泛或不明确,还请各位包涵及引导。
目前业界耐震补强的部分,其实都是透过侧推分析确认现况耐震能力后,
再指名工法,然后引入原分析模型,TRY到侧推结果符合法规耐震能力。
关键问题就在这工法,除了翼墙或扩柱相对单纯外,
我们怎知道设计出来的补强方案其强度是ok的?
(ex:
1. 梁局部坏掉,我们凭经验知道包个钣补强后当作该处ok,就把该处原塑铰拿掉;
2. 我们想指定斜撑、间柱/消能型钢补强时,室外就在梁柱外用一堆化锚钉整圈钢框架、
室内就用化锚把钢框架钉在内跨,以连结斜撑或间柱之类,
或干脆心脏大颗点连钢框也不要了,直接把钢基座或隅板用化锚或植筋打在混凝土梁上)
我们顶多只知道把大方向加入原侧推分析后,经过无数的尝试,耐震能力终于ok啊!
其他局部强度的检核都是经验喊出来的,或是用基本的材力、RC或钢构勉强凑个核算。
OO型的制震补强就更令人匪夷所思,动力效果完全没进到侧推分析内,
只用应变能法去推算性能......
仔细一想,侧推分析本身就已经有很多不确定性了
(尤其是计算塑铰和算性能点的两派后处理程式)
再加上大量的人为key in,也常发生侧力还没上来结构就被自重压烂的窘境
(这时往往要"手动"去做些调整,这又是个不确定性)
现在连补强工法又各种用喊的,
真的觉得结构补强这块很恐怖......什么人都能做(不限结技,土技也行),
但一堆问题却是审查没有挑出来,或至少拿回学术单位(例如国震)重新检讨
并回馈业界的。
会这么说,是因为业界关于补强工法的局部检核参考资料真的少到不行......
请问是否有这方面的资源,能供小弟作学习观摩的?
谢谢。
[email protected]
作者: sxi (xi)   2018-06-26 15:46:00
将强化后的构件行为也纳入模拟,怎么会直接拿掉塑铰?
楼主: laiyihwa (萌蒂卡萝摸你)   2018-06-26 15:56:00
拿掉也是一种模拟,每家做法不太一样,这是我看到的包覆钢板后的行为我想每个工程师认知都不尽相同才是...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例,关键问题还是在怎样认知强化后的局部行为是如何检核及确认的
作者: roytom007 (Magic~)   2018-06-26 22:49:00
侧推的不确定性跟补强工法效用各家工程师都不敢说自己的做法完美无暇,也不太敢随意跟大家分享怕造成误会
作者: lavendin82 (腰不好)   2018-06-27 19:11:00
就目前电脑还不够好到能跑用塑铰跑动力历时分析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