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round14358 (awq)》之铭言:
: 其实“整本希伯来圣经”这个“文字纪录的存在”就已经是在教导耶稣与其门徒神的话语
: 需要用文字记录下来。
: 而且在福音书中耶稣反对当时那些口传律法,耶稣只承认有文字记录的是神的话语。
以色列人是一群在山上的牧羊人,对文字的态度和埃及人、巴比伦人截然不同。农业帝国
有许多日常杂务都需要文字化,而游牧民族不用,毕竟搬家带泥板也带不了几块。
游牧民族的传统主要由口头传承,以色列的特别之处在于后来出现以宗教法典为中心,严
谨、精细的文字纪录,但始终没有偏废口传的重要。
犹太传统认为塔纳赫是来自上帝的启示,特别其中妥拉是上帝直接传给摩西的律法。这个
意思不是说摩西在西乃山上拿到石板之后,就开始一边听上帝解释一边写,然后下山连同
石板一起拿给以色列民。
妥拉的形成,传统认为在摩西领受律法时,上帝给了十戒的石板,然后要摩西写下一些附
约,文字的部分就这样,其他都是经由摩西口传。律法书主要的内容摩西晚年才写,快死
之前才写完(申31:24)。这样相隔四十年,然后最后面可能是约书亚补。学术的观点则
是认为妥拉要到被掳流亡时(前六世纪)才开始编辑,到被掳归回,以斯拉的年代(前五
世纪)才确立。
虽然说强调经文是神圣的,不能更改,一定要抄对,在耶稣的年代(一世纪)妥拉有三个
版本:马索拉文本、撒马利亚五经和七十士译本三种,三种都具有权威。最后马索拉文本
慢慢整理,真的整理到一点一划都不能废去的程度,大概是十世纪。
后来塔纳赫除了妥拉还包含历史书、先知书和其他著作,但即使塔纳赫完全确立,犹太教
仍然认为塔纳赫的实践和解释需要口传律法指导。原本口传律法被要求不能写下,后来很
不甘愿才去写密西拿和塔木德。
耶稣只是反对法利赛人部分口传的解释,没有反对整个口传传统。
伊斯兰一样很重视口头传承。大家知道穆罕默德不会写字,是接受天使口传之后,直接口
传给他的同伴们。穆罕默德死后,原本也没有要写。是因为战争一下子导致背古兰经的人
快死光了,第一任哈里发才赶快蒐集残余的资料,进行编撰古兰经的工作。
古兰经和塔纳赫的最大差别,在于古兰经确立后40年,第三任哈里发就又透过政治力统一
了版本,烧毁其余所有版本。所以永远不用抄本研究,也不用翻译,严格控制解释。古兰
经的标准版在1923年确立,大家就直接背这个版本,只有这个版本是对的。
结论:从摩西(前十三世纪)到穆罕默德(七世纪),游牧民族没有所谓接受到神圣启示
就要马上写下来的习惯。
P.S.上帝如果真的是上帝怎么可以让自己的石板不见呢(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