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所谓的无法证明/有怀疑空间

楼主: theologe (表达你我的信仰~)   2018-05-26 10:15:39
1.
还是要回到两个概念的区分:
“知识”
“信念”
诠释不能说上帝存在是确实的“知识”,
但诠释可以得出上帝存在的“信念”。
这个区分Dai掌握不到或是故意略过,那就是一直循环。
(1)“我极度怀疑A是B杀的”
(2)“我相信A是B杀的”
(3)“我知道A是B杀的”
这三者是有程度上的差别,
但(1)跟(2)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即便你有异议。
就算不谈(1)跟(2)的同与异,
但(2)跟(3)就是不同的。
一个被害人家属、警探可能一生都处在(2)的状态,
但务实的法院就要在(3)上面产生判决,而(3)跟(2)未必一致;
但这个判决又只是“务实的证明”(自由心证主义),未必是真实,
故还能上诉或者有各种的司法救济。
2.诠释循环不是循环论证
http://www.bp.ntu.edu.tw/hdbih/new_page_14.htm
"在这样的传统底下,高达美(Gadamer, 1989)发展了他的哲学诠释学(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他认为理解的先决条件既不是现代西方哲学所执著的“方法”,也不是
古典哲学的“主体”,而是启蒙运动以来,哲学所致力清除的“成见”(殷鼎,1990)。诠
释者总是受到他的一套“成见”(pre-judice)所指引。启蒙时代的哲学家犯了如下的错误
,他们以为成见是全然负面的,是历史家在寻找客观真理时,应该且可以加以克服的。高
达美称之为“成见的成见”。他在pre与judice之间加了“─”,以强调成见并不是一件
坏事,而是了解新事物所必须的先前理解。理解的行动总是牵涉了将理解对象的陌生性加
以克服,并将之转化成为熟悉的事物。
[...]
成见既然是历史理解的必要条件,因此成见应该成为诠释反省的对象。理解因而是批判的
。在理解中,诠释者的先前理解不断地遭到质疑与检验。所有人的理解都植基于特定的历
史与文化之中。没有外在于历史与语言的阿基米德点。高达美强调任何理解与批判的历史
性格。虽然他认为我们找不到一个绝对的立足点,他并不否认合法批评的可能性。"
带着“成见”去诠释,不是循环论证,而就是所有诠释成立的先决条件。
所谓“成见”就是我们的各种“信念”,
孔恩的讲法,就是“典范”。
也就是各种我们的“理所当然”。
有些理所当然有些理由,但有些只有一些直观(平行线不相交),
或者有些只有一些片面的经验与理由去支撑;
“上帝存在”、“上帝不存在”、“人本应该敬天法祖”、
“一切都应该照科学行事”.....
这些都是这样的信念/成见/典范,
或者说,就是不同的“传统”、“人的历史性”。
“合法批评的可能性”,就是成见/信念被修正、推翻,乃至“改宗”的可能。
但“合法批评”,例如Dai认为圣经所写、基督徒所论尽是荒谬,
其实也仍是“诠释”之一种罢了。
因为总是有人认为圣经所写充满美善,
基督徒所论有的荒谬,有的是美善。
当然,若一个基督徒有一天读圣经读到满是荒谬,
他就可能放弃信仰;
而若一个无神论者有一天读圣经突然发现其中的美善,
他就可能进入信仰。
※ 引述《DaiRiT (戴尔特)》之铭言:
: ※ 引述《theologe (表达你我的信仰~)》之铭言:
: : 另请参#1R111nQb。
: : 诠释无法得出上帝存在的“知识”,
: : 但诠释可以得出上帝存在的“信念”、“情感”、“作法/回应”等等
: : 上帝存在的信念可能先于“这次有意识地诠释”,
: : 也可能是“这次有意识地诠释”后才产生的,
: : 这其实不重要,
: : 也没有什么循环论证的问题,
: : 因为诠释不是论证。
[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