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生命意义的来源(一):三条件

楼主: windcanblow (戏谑人生)   2017-06-24 08:08:59
※ 引述《neohippie (米国圣光肥鲁八嘎囧)》之铭言:
: 我想,我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有人真的可以对金字塔的下四层需要满足,你对于起源、
: 宿命、意义、和生命的目的都可以存而不论? 你真的觉得“活着”就可以了? 这样活着
: 就甘愿了? 你不想要活出精彩、做出撼动世界的伟大发现? 你没有想过要解决从来没有人
: 能解出的矿世难题? 你不想去看看巴黎铁塔、登上帝国大厦、畅游伦敦、漫步长城?
: 既然只是活着、那跟我在这理笔战有何必要? 你在这里跟我战、不就是你还在乎的证明?
: 活着就够了吗? 心理学的理论说光是“活着”是不够的。
: 风可吹,我希望你能多一点渴望、多一点欲望、多一点野心。我不相信一个常常在网络
: 上可以跟我连续战好几篇文的人会满足于“活着就够了”。
: 我吧不得你或冷或热。
我个人是觉得基督徒不该引用马斯洛的心理理论
理由很明显,马斯洛尝试替人梳理出各种生活中的需求,
他研究的方向,是证明这些渴望乃人们所有行为的动机。
从马斯洛的看法,我们会得到信仰只是一种单纯的需求,只是层次高一点。
也就是说,即使被相信的事物本身不可证真伪,并不妨碍它满足信仰这样的行为。
一但信了,人就能趋近于满足;换句话说,人类有信仰的欲望与本能;
虔诚地相信或崇拜某些不可知事物,其实无异于进食,为精神提供饱足感。
这让世上所有宗教的神圣性都在需求层次理论里泡水了,
信仰原来只是种追求目的的行为,在背后所指引的只是满足需求的本能,
没有什么神秘的力量,恩典的意志,不是圣灵在牧羊。
作为基督徒没有必要作这种自砸双脚的行为。
需求层次理论是实证主义下的产物,它所描述的方式相当地唯物。
而马斯洛强调的自我实现,其实是尼采超人说的光明版本。
他们都认为人类最终可以借由自己达到美善的典范,
所以马斯洛其实是在替尼采背书。
如果我们要从中阐述生命意义、起源、最终都只会变成目的导向,
就像,马斯洛如何研究人类的自我实现呢?研究所谓“成功人士”的自传。
以我们当代来讲,就是类似撰写“○○名人教我们的10件事”这样的学术模式。
我们在心理学通常戏称这是行销大会,专家看成功人士如何成功,
于是想像一般人如何能同样自我实现。
如果我们在信仰板讨论这样的题材,
那就是走成功神学的路线,为信而信、满足欲望而已。
任何想传正常福音的人讲这些其实都是很尴尬的,
再文雅的成功神学,难道不也是成功神学吗?
所以你不该只是为了辩解而随意拉不相干的人出来救援
而且马斯洛的东西是大一心理学用来给萌萌小朋友入门的东西,
让他们稍微知道一下“心理学家都在作什么”。
理解心理学家的工作与热情,跟无条件接受其中一位心理学家的假说论述,
是有很明显差异的;请不要让所有参与讨论者的水准一起回溯到大一,
而且那离我的年纪很遥远了,非常感谢。
好了,你说你无法理解,你觉得人少了那些野心跟欲望的人生,
应该根本活不下去。我倒觉得有两个故事可以替你解答: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孔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千乘饥馑师旅之果,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方六七十,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愿为小相。
曾皙的答案就很可爱了:“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有些东西你很在乎,别人不一定很在乎;
而开心的活着:平凡的一天也能流传千古。
你再仔细想想,想久一点,想深一点,别觉得别人都在骗你,跟你争输赢。
这些简单的道理,没有那么难理解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