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影一直在讨论神父性侵的问题。
不知道天主教徒看到这些电影讨论的文章,是当作没看到
还是认为是撒旦在作祟。
从新闻案例和电影观察中,天主教遇到这种事情,最先开始打死不承认,
直到事情曝光后,就把神父调去其他地方重新忏悔,
结果是又到了另一个地方快乐性侵,直到...关紧闭…。
新教也是一开始打死不承认,
甚至利用教友力量去攻击加害者,认为他们在破坏教会和神父的名声
,直到...案情疯狂曝光后,变成教会极力跟牧师切割,让牧师自生自灭。
http://www.storm.mg/article/76162
智利唯一曾获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的39岁导演帕布罗拉瑞恩(Pablo Larraín),在
第5部剧情长片中将他的政治关怀转向智利生活中另一项显著元素:天主教会。广获好评
的《赎罪俱乐部》(El Club; The Club)已拿下2015年柏林影展评审团大奖,入围金球
奖(Golden Globe)最佳外语片,也代表智利竞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虽然《赎罪俱乐部》剧情批判天主教会色彩显著,但帕布罗拉瑞恩表示自己并未举起指罪
的手指。他描述自己从未认为自己是决定电影意涵之人,电影的道德意义“交予观众决定
”。
背景位于智利海滨小镇拉博卡(La Boca)的《赎罪俱乐部》,叙述4名背负丑闻过往的神
父,及1名担任照顾者角色的修女,一同隐居于一间教会居所中。5人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多
宗教成分,除了进食、看电视,最大的兴趣是训练猎犬拉悠(Rayo)参加比赛。
直到另1名神父的到来,不仅引来教会罪孽的受害者盘据不去,也为这僻静的生活带来更
大威胁:教会派来贾西亚神父(Father Garcia, 马瑟罗阿隆索(Marcelo Alonso)饰)
前来评估小屋生活,更可能将这个“赎罪所”关闭。迫使5人不得不采取行动......
先前,帕布罗拉瑞恩的作品多探讨智利生活受皮诺契特(Augusto Pinochet)军事统治的
影响。《赎罪俱乐部》将目光转至宗教,但仍延续他对受压迫的自由、以及延迟的责难等
主题的关注。
新作于调性上较为接近早年的《周末魇狂热》(Tony Manero)(2008)或《命运解剖师
》(Post Mortem)(2010),不若2012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向政府说不》(
NO)轻松。在刻意阴沉、低对比甚至带点模糊的画面风格中,仍可见得帕布罗拉瑞恩具原
创性的精心编织。
剧情发想自教会真实故事
帕布罗拉瑞恩在访问中表示,《赎罪俱乐部》的剧情发想来自一篇报上文章,描述一名智
利神父被控长期性侵男童,而被送往德国一间属于教会的屋子。
他描述那间屋子位于山丘间,“像是牛奶广告,或巧克力、起司广告中会出现的那种小屋
。于是我想,为什么他会住在里头?这很可怕,这些人,在他们做过那些事后,将在那样
的地方度过余生。”
在天主教学校成长的帕布罗拉瑞恩表示自己见过各式各样的神职人员,“值得尊敬的好人
,现在被关入监狱的人,以及现在没有人知其去向者。”当他试着寻访那些失去音讯者时
,却无法找到任何一人,“当然,他们躲了起来。所以我们据此设想了一个故事,也就是
你在电影中看见的小屋。”
《赎罪俱乐部》的情节构成对天主教会提出尖锐讽刺。犯下不容于社会的罪行的神职人员
被藏匿起来、过著“赎罪”的僻静生活,罪行的受害者却没有得到教会任何协助。
在片中,幼年曾受神父性侵的当地渔夫桑多康(Sandokan)仿若教会罪孽的具体化身,盘
据于情节之间,一个无法忽视的指控及威胁。疯狂却又诚实的他,甚至比赎罪中的神父们
更加笃信上帝。
诠释者也必须“去爱这些角色”
帕布罗拉瑞恩在电影首映后不久、接受电影网站“Playlist”访谈时,提及《赎罪俱乐部
》的剧本只花了3周撰写,电影开拍时其实还没有完全完成。他描述,演员们也是拍摄前
才拿到剧本,“他们起床、穿上衣服,坐在摄影机面前,然后我们对他解释这一幕要拍什
么。
“第一次通常都拍得很惨,没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第二次开始有点样子,接着是第三次
、第五次,或第十次、第十五次,然后他们就会抓到要点。”
帕布罗拉瑞恩描述,这个过程让他了解到做为一名演员,第一件事是要去爱你诠释的角色
,“看见一个人与其角色透过爱与同情建立的最早连结,是一个美丽的过程。”
帕布罗拉瑞恩也说,“我也试着去爱我的角色,即使他们可能是世界上最卑陋的人,做出
你认为不道德或是错误的事。”
这份感情,可能解释了电影在阴沉的愠怒堆叠中,隐现的出乎意料的同情,以及结尾处一
种奇妙的正义。也令人再度想像当代神职人员的宗教以至社会使命,应该体现为什么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