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ueilee (李小贵)》之铭言:
: ※ 引述《bluefish520 (Estoy En Salamanca)》之铭言:
: : 老师们好!
: : 以前我总是推荐外国友人看台湾新闻
: : 但是现在我不这么做
: : 我觉得现在每个主播发音根本不标准 刚刚去查了据说发最标准的李艳秋
: : 听到她讲 "就四说..." 马上关掉..
: : 有没有推荐的人物影片可以让我跟外国人正在学中文分享的?
: : 谢谢!
: 借题算是请益或是闲聊一下
: 小弟算华教的新手
: 认真教的外国人朋友大概一两个
: 但是内心还是充满著各种疑问
: 就是什么叫做“标准国语”“字正腔圆”
: 小弟今年第一次参加对外华语文的认证
: 今年的教学这科又考了如何发展台湾特色的教学
: 完全没碰什么山川草木
: 我毫不犹豫写了繁体字和台湾腔的特色
: (例如舌尖后音弱化,连音用法,语助词多变……等等)
: 正如世界各语言一样中文有很多腔调
: 而我觉得这不是缺点或是弱势
: 相反的我就满多朋友不管大陆或是日本或东南亚
: 都满喜欢台湾腔的
: 台湾腔的变化也是很自然的
: 像是日文的PTK的念法
: 泰文的弹舌音弱化之类的
: 所以我在考口说的部分没有太特别的加强卷舌
: 用我认为的台湾台北腔念完全部
: 估计应该是要重考吧哈哈
: (这一年有其他计划了不碍事XDDD
: 只是我想知道一下
: 在教学的时候当然还是可以把正确的音教给学生
: 但是实际上根本也没人在这样讲话啊
: 看看中国东南看看香港
: 这种所谓标准国语是北京腔吧
: 但北京腔也有更多的ㄦ化轻声化什么的
: ㄥ的念法也不一样
: 为何就没有一个语变或是应用之类的规范
: 硬要我们考试的时候要用怪腔怪调来考
: 教外国人怪腔怪调应该也只会害他被笑吧
: 尤其是那种鬼腔也不是北京腔也不是台湾腔
: 小弟想请教一下先进
: 有没有什么想法可以导正我一下XDDDD
: 或是可以给我一些经验或忠告之类的
: 不然我可能会去教我的学生台湾腔囉~~
: 百分之百会告诉他们
: 平常说话的时候ㄓ念ㄓ和ㄗ中间在台湾或大陆东南会比较自然
: 念酱子会有台湾腔而且大陆人也会觉得你萌萌哒
: 当然也是会秀一下北京腔然后不屑脸
: 像教英国腔的人一样(开玩笑的XDDDD
感觉作者疑惑得挺有诚意的,令人欣慰,
不像某些人是真想把不标准的国语变成官方标准,
根本是当局者迷、将情感因素和语文教学混为一谈,令人只想翻白眼。
如果是把台湾闽南语变成官方语言之一,我还比较高兴咧。
那么身为鲁蛇研究生和血汗教师也诚心诚意地回应整篇,厘清一些观念。
一、语文沟通有趋同和趋异的需求,各有主场。
二、官方的标准或规范是为了方便教师、学生以及所有需要沟通者。
中文的语文分流,而且方言太多、文字两套,若官方没个标准,反而各行其是,
境内和海外人士各说各话,该怎么教学和沟通呢?
虽然两岸三地加星马的华语/国语、汉语/普通话、华文这四个中文体系确实有差异,
但大致仍皆脱胎自民国的“新国音”这套,以最大公因子取得最小公倍数,
请好好研读咱们的国音学和对岸的汉语语音。
英语主要是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这两个体系,
澳洲偏英,加拿大也偏英,但地缘关系,也有一些美式特色。
总之,他们教学仍遵循其中一个体系。
口音或腔调则是另一回事。
三、口音或腔调除了涉及音系,也与语用和社会语言学有关。
口音和腔调相当于名片和会员证,同乡人说同乡的家乡话才显得亲近,这是一种情感需求
。
跟亲友说话如果太标准就会显得生疏,所以平常要说得含糊一些。
授课或公开而正式的场合,则必须说得标准一点,让人人都能听得懂,才是专业。
“北京话”是方言。
北京人说普通话,与我们还能沟通,
但若对方说当地的北京话,那还真不容易懂。
其实“台湾腔”国语我认为有三种。
1. 方言流利而带着明显方言口音的国语。
2. 方言差或不会方言,但带着偏误音或懒音的国语。
3. 语音纯正并无地方口音,但从“发声”习惯(共鸣)和词语搭配能听出是台湾人。
一般长辈常是第1种,除非他有外省腔,可能是第2种。
一般年轻人(包括新闻从业人员)多是第2种。
专业的配音员和语文教师则是第3种。
英语各地的口音不同,演员会努力说符合剧情设定的口音。
反观咱们华人戏剧界当中能做到这样多声道中文的年轻演员很少(蔡柏璋吧),
仅中生代以上做得到。
因为中文实在太博大精深,无论是方言本身或口音腔调,都得花时间才有小成,
所以大部分影视作品为了制作省事或让观众易懂,而都选择标准语,
不能呈现真实语言环境相当可惜。
顺便推荐一个大陆节目《多彩中国话》,
YouTube有,不过阿雅那集的闽南语实在没帮台湾加分就是了。
四、语文沟通能力当中,对于听、说、读、写四技的要求有别。
听得宽、说得准、读得广、写得对。
心有余力,尤其是专业人士,则力求说和写能够在不同系统之间转换自如。
力不足者,则力求接近其中一种官方的标准或规范。
教学上,要先教标准的并要求学生“会说”标准的,
但我也会示范常见的不标准版本,让学生到教室外能“听懂”一般台湾人的话。
例如“冷热”、“四十二”、鼻韵、二三声等偏误率过高,
必须告知,以免他们与社会现况脱节。
“一傅众咻”,学生基于情感需求,学偏误音是学得很快的,
所以教师要严格“取乎上”,学生才会“得乎中”。
学习者至少能说得标准(例如费玉清的歌当歌唱教学),
但能听懂不标准的(例如周杰伦的歌当听写填空测验)。
如果学生日后会前往其他华语或汉字地区,我会补充一些其他的词语和标准规范。
例如两岸差异词语、官方读音和民间发音、汉字字形(陆日港台韩)等。
对于这种需要和世界华人沟通的学习者,
我推荐使用顾百里(Kubler)老师编的中文教材,
他是以先语后文、繁简并重、国际学生游世界的观点编写的。
课文对话地点特意让各大华人城市轮流出现以呈现各地特色。
对于言明只会在台湾用中文者,就只采用中华民国官方标准并告知常见偏误即可。
了解呼吸、发声、共鸣、构音(音声医学)、发音位置和发音方法(语音学、音系),
花费时间聆听与口说,
人人皆能在各种口音之间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