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一家中国本土设计咨询公司想要转型

楼主: t82316 (troy)   2017-04-28 00:00:32
http://pcdailyon.com/20170426_598928.html
当公司遇到了饱和状态时候,是该想想下一步怎么走,这是一间设计公司,他们遇到了问
题想转型,初期当然辛苦,但最后突破了盲点创造出更人性化的指标,一起看看他们究竟
找到了什么方向既能延续本来的技能又创造另一个未来。
1969年,25岁的德国设计师 Hartmut Esslinger决定创立自己的设计事务所,10年后他把
办公室搬从德国黑森林搬到了硅谷,结识了当时正在苦心钻研电脑装置的 Steve Jobs。
80年代硅谷的疯狂和爆发力和现在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Esslinger为 Jobs设计出了当时
最成功的个人电脑 Mac IIC。这使 Frog成为 80年代和 90年代全球最成功的设计公司之
一。Esslinger让更多人意识到,设计师不仅能设计漂亮的家俱,还能做电子消费产品、
建立商品策略和品牌形象。
2007年,北京奥运会前夕,Frog来到上海成立了中国分部。一年后,两名从微软辞职的设
计师滕磊和王心磊分别加入;还有此前几乎没接触过设计行业的张文新成为了 Frog新亚
太区商业拓展经理,他的上一份工作是在西门子中国负责商业和战略发展。
九年后,当张文新、滕磊和王心磊站在自己创立的 Ark Design设计咨询公司五周年庆祝
活动上,还是会提到三人在 Frog的相遇和受到其设计思维以及项目运作模式的影响。
“Frog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团队在世界上都处在世界领先的地位。在那里能够学到很
多东西,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决定创立 Ark——一家本土的设计咨询公司。
张文新指出,他们看到的第一个机遇是自 2007年第一代 iPhone手机释出后迅速崛起的移
动端市场;第二个机遇,也是促进三人离开 Frog自己创业的关键——在中国的市场环境
下做设计创新,设计公司必须作出很多适应环境的调整的变革。
这些调整和变革正是 Frog刚刚来到上海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对中国使用者的不够了
解,以及无法跟上这个“没有耐心”的市场。Mark Rolston,前 Frog的首席创意官在一
次采访中提到过一个例子:“有次我们做出了第一稿渲染图,并且让工程师根据我们制定
的尺寸制作样品,最后,设计师团队得出了正确的设计方法,优化了流程。但结果客户只
是拿走了我们的第一代设计方案直接开始使用了。这令我们很抓狂,他们完全不理会我们
的设计逻辑。”
面对 Frog遇到的水土不服,张文新认为他们可以发展出自己独特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建
立一家与前者完全不同的设计咨询公司。“第一是要快。在今天的设计语境下,互联网
飞速发展允许我们快速地试错和纠错,因此‘快’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关键词。”他说:“
第二,对设计结果有自己的判断标准。Ark不追求完美的设计,而是对的设计。我可以先
交出一个 60分的设计,但是在不断迭代修改下,慢慢地把它变成一个 80分的设计。第三
,我们发展出了一些自己的方法,比如取消使用者研究员这个角色。在 IDEO或 Frog,都
会设定使用者研究员,但在 Ark,使用者研究是一种技能而不是一个工种,我们的每一个
设计师都必须拥有使用者研究的能力。”
尽管这种观点和当初滕磊和王心磊所在的“微软帮”设计师们的观点并不相吻合。在一篇
描写这群中国最早一批互动设计师的文章里,当年和滕磊同在微软亚洲设计中心的张伟,
现在是设计公司 eico design的创始人曾经描述那段在微软的日子培养了他们扎实的设计
功底,而养成这种积累最奢侈的条件,是时间。
“如果社会环境认可你是一个资深设计师,你需要花 5-8年时间去沉淀,在今天,变成一
个资深设计师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设计不会跟着敏捷的世界变得敏捷。”张伟说。
自创立以来,Ark Design在 20人左右的团队规模下迅速完成了 100多个设计项目,其中
包括为肯德基定制了手机订餐系统 SuperApp、负责招商银行掌上生活 4.0、5.0版本、腾
讯应用宝、罗永浩的得到 App的产品战略定制和服务设计开发。
不过这种设计咨询的模式有显而易见的增长瓶颈,即它依靠不断增加的人力成本来实现规
模扩张。另外一方面,虽然客户的设计意识正在变得越来越广泛,但这个行业毛利率并没
有太多变化,普通的设计咨询公司也不太可能实现麦肯锡这个级别的规模。有鉴于此,张
文新已经想着要带领公司寻找新业务。
“在我们做 Ark创新设计公司的过程中发现两个点,第一,设计是关于‘人’的生意,这
就意味着它的生产模式不能快速可复制。第二,我们的许多客户正在颠覆各种行业,这引
起了我们的思考:设计行业是不是也会被颠覆?在经过观察和思考后我们得出,未来,设
计行业中的某一些环节不再会需要人去亲自执行。”他说。
早在一个多月前,张文新就透露,庆典活动上将会宣布一个非常重大的讯息——一笔融资
基金将进入设计公司,用于发展新的业务。活动开始前一天下午,他表示这个关键讯息还
不能完全被确定,但“八九不离十了”。
2017年 4月 19日,Ark Design把自己的五周年庆典做成了一场名叫“先做再说”的论坛
,并正式宣布与洪泰基金完成 A轮融资,金额为 4000万人民币。与这个讯息一同释出的
,还有一款名为 Arkie的智慧设计软件。
Arkie是一款搭载在电脑或手机网页埠的设计软件。用 Ark联合创始人王心磊(也是 Arki
e项目负责人)的话说,他们试着把优秀设计师的经验进行“资料化”整理、储存,并提
供给那些需要做设计、但不想深究如何做设计的使用者快速制作出一张图文海报。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开发,现在 Arkie 1.0已经开放测试。它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只需要登
陆网站,选择海报尺寸(Arkie提供了现在市场上 20款包括微博、微信、淘宝、朋友圈等
社交平台图片尺寸),然后依次在几个文字框内输入海报上的文字资讯,点选生成。十秒
钟内,Arkie会根据文字的内容、长度、分段等资讯自动匹配数据库内储存的图片和字型
,生成一张海报。
使用者也可以在确定了图片和字型后,开启工具栏来进行字型位置、大小的微调。目前,
Arkie已经和素材网站站酷以及汉仪字型达成战略合作,每一张生成的海报中的图片和字
型都有相应的合法版权。
Arkie按照每下载一张完成的海报来进行单张收费。图片和字型公司将能够从中分别分得
一部分收益。Ark也希望借此开辟出与素材供应商之间新的销售模式。
“在我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没有想到人工智能这件事情。但等我做出来了之后,别人告诉
我,原来我做的这个属于人工智能技术。”王心磊说:“但你怎么定义人工智能呢?拥有
学习能力的计算机程式?我相信这个定义在以后也会不断被修正。”
王心磊表示,Arkie所做的事情是解放那些需要批量处理和制作图文海报的初级设计师们
,他们总是在花著大量的时间做重复而枯燥的排版、P图工作,他们关心的并不是如何做
出最完美的海报设计,而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清晰、正确并带有一定设计感的批量
图片。
“我在设计行业做了 17年了,这过程中,所有技术的进步都是为了给设计师提高设计效
率。然而现在,你会发现所有环节里,最没有效率的是‘人’。”他补充道。
事实上,Adobe也曾经试图解决过这个问题。2016年,该公司释出了一套用于社交网络环
境下的图文、视讯处理软件——Spark系列。其中,Spark Post App拥有一些常用的社交
网站图片尺寸、图文模版、颜色主题等,可以让没有设计基础的使用者也能够快速排出一
张漂亮的海报,并分享至各大主流的社交网站,或下载到自己的手机上。
在 Spark Post,尽管模版和主题都已经非常被设计得非常精美,但所有的排列组合还是
需要依靠人自己来完成。王心磊认为这是模版式的设计软件无法从根本上为毫无审美基础
的使用者解决排版问题的关键——首先,使用者必须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模版里挑出其中之
一,这本身就浪费了时间;第二,组合文字、图片和模版仍然需要操作者的一定设计能力

因此,Arkie在此基础上更进了一步——人们几乎什么也不用干,除了输入文字,就可以
在数秒内获得一张设计完稿。
如果你说这个软件会扼杀很多设计师的成长,王心磊可能不会同意这个观点:“绘画、做
出一些真正有意义的设计,这种从无到有的内容创作工作还是应该由人来完成的。而 Ark
ie的后台更像是一个厨师,把素材网站提供的素材、加上使用者文字,用资料化的的设计
经验和手艺快速炒出一盆盆让人觉得味道不错的菜而已。”
现在,放在王心磊和他的团队面前的主要困难依然来自于技术。是否能让 Arkie发展成为
一件真正可以批量快速处理海报的智慧软件,连他自己现在也没有办法打包票。更没有人
知道这个被贴上“人工智能”标签的数据库应用在未来究竟能多少程度上解决设计师的重
复劳动。
Arkie团队将独立运营这个新业务板块,与 Ark design合并成为 Ark Group。它是张文新
、滕磊和王心磊为拓展设计生意而开发的一种模式。在此之前,Ark曾经尝试用“设计入
股”的形式孵化一些自己看好的项目,从眼下的状况来看,他们显然觉得,自行研发的 A
rkie是最值得拿出来说的一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