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应有大国的自觉和自信

楼主: IanDragon (海涛万里)   2012-03-12 21:51:08
社评-中国应有大国的自觉和自信
旺报 2012.03.12 http://tinyurl.com/85h4uf3
中国已经崛起,但中国的国际身分却愈来愈受到正负双面的评价与争议,中国与欧美国家
的贸易争端层出不穷、中国海外劳工频传被绑架事件、“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纷传阻力,
都凸显中国的外在处境正面临严重的考验。
美国务卿希拉蕊日前在美国和平研究所纪念尼克森访问中国40周年研讨会演说,呼吁北京
应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并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国的崛起符合全球利益,同时还拐弯抹角地
指出中国在海外大肆掠夺资源的不当。她引用电影《蜘蛛人》的一句话:“随着强大影响
力而来的是重大责任”,提醒中国不能只做一个有选择性的利益伙伴,而必须扮演与其国
际地位相称的角色。
中国自改革开放采取扩张性对外经贸政策后,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许多预测都认
为,中国将在10到20年内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近年来,经济活动所引起的摩擦,屡
见不鲜,中国企业收购海外矿产或资源开发,经常造成当地环境生态被破坏的后遗症。欧
盟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案例激增,美国针对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成立“贸易执法单位
”,或新西兰民众强烈抗议中国企业收购该国16处乳业农场等,都让中国无形中背负了新
殖民主义掠夺者的骂名。
根据欧洲媒体报导,短短十年间,中国企业与移民蜂拥前往非洲,已超过欧洲列强四百年
累积的总数。中国在非洲从以往的“救星”,沦为目前的“淘金客”角色,主因在于北京
经援非洲出于务实主义思维,完全不受政治价值观的约束,遑论事前建立应有的行为规范
。中国在第三世界的投资,多了些政治经济利益考量,少了几分道德诉求。中国对苏丹或
津巴布韦等独裁政权的援助,就如同现在面对叙利亚阿塞德独裁者一样,为了坚守“不干预
他国内政”的原则,但也失去了国际形象。
以中国在非洲开采资源的方式与速度,长期下去必然会严重影响非洲的生存环境。《黑暗
大布局:中国的非洲经济版图》一书的3位作者,曾经耗时1年走遍非洲15个国家,最终整
理出反对中国“掠夺”非洲资源的现实理由,其中包括刚果森林被砍伐殆尽、尼日利亚河
岸受重金属污染、苏丹遍布中资油管或喀麦隆港都出现超级中国餐厅等现象。
中国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历朝君主多半重文治而轻武功,更不曾有帝国主义或殖
民扩张的霸道行为。就外交政策而言,王道是重仁义,反对滥用武力。孔子所谓的“远人
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或孟子“不忍人之心”的思想,体现的都是王道精神。鉴于中国崛
起已带给许多国家疑虑或不安,北京近来积极运用文化软实力,不过是想创造一个更有利
于内部发展的外部环境。
其实,中国实现“济弱扶倾”、“以邻为伴”与“合作共享”外交路线的捷径,就是回归
王道思想。中国对外正在改善中的“四种能力”:政治影响力、经济竞争力、形象亲和力
、道义感召力,目前最需要提升的还是道义感召力。希拉蕊在演说中强调“全球正在注视
中国是否会调整其外交政策”,说明了北京还欠缺了几分与大国责任相对应的自觉和自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