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外界更了解我们

楼主: monarchist (ドン・キホーテちゃん)   2017-07-21 14:59:52
■文/彭歌(作家)
“神父的葬礼是做礼拜吗?”这是李家同教授文章的题目,(原文见《天主教周报》6月
18日第2版)。全文主旨是从丁松筠神父逝世,各大媒体的报导都是“礼拜”,而不知天
主教是“望弥撒”。李先生并举出许多实例,认为“我们教会不太会和外人接触”。“教
会的刊物也是相当对内的”,这些现象都应该积极改进,才更有利于教会的福传事业。这
篇文章在教友羣中引发相当回响与共鸣。我对李教授的坦率进言,深致敬佩之意。
天主教有10多亿信友,分布在全球每个角落。所以教会必需有完整一致的典章制度,以维
系教会“至圣、至公、至一”的精神与实践;然而,因为要顾到严整统一,可能无形中约
束了各教堂与教友们自由发挥的空间。久而久之,社会公众便认为天主教太保守拘谨,而
天主教友有些孤芳自赏,不善与人交。
事实上并不尽然。我们的教会,自教宗方济各以次,大家都伸出手来,热望与人为善,以
致影响普世的人,万众归心,崇拜上主。但事实证明,方法不完全对,或说努力仍有不足

在台湾,我们教友的人数次于佛教,但我们对社会各项服务工作所付出的力量,都属于第
一位,特别是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常年的、持续的贡献,为朝野各方有目共睹。
但,为什么公众对我们教会了解不足呢?大部分责任在于我们自己。
教会的训诫之一是,行善不必人知,右手做的好事,不必让左手知道。这原是一项美德;
然而,处今之世,难免有不合时宜之讥。教会做的好事善事,应该透过各种媒体,广为传
播。这些善事本身,就是最好的传扬福音、启迪众心归主的方法。
教会不仅拥有遍及各地的教堂,而且有各级学校,从高等教育如辅仁、静宜、文藻等学府
,以至几百家中小学校;卫生医疗方面则有耕莘医院等,为病患服务。文教机构包括图书
出版社、月刊、周报、还有光启社从事影视制作。李家同教授建议教会应跨入网络时代,
相信我们教会拥有这方面的人才和资源。与时俱进,不可后人。
现阶段努力的目标,首先是要打破“天主教似乎不太有兴趣与外人接触”的刻板印象,我
们教会正敞开胸怀,欢迎教外朋友们,无分男女老幼,都走进天主的大家庭中来,我们应
该把这种心怀,使之更为公众化、入世化,这要讲求技巧,像李教授所说,基督教办活动
,就对新参加者多方关心、联系,使其由认识基督进而发展为成员;而天主教办的活动,
往往是事过境迁,各自分飞,没有继续多方联系。我不知实际情况是否如此,万一有之,
自应检讨改进。
教会刊物的改进,应是一大专题,而这恐怕不是编辑部门独力所能推动,而须上级有更明
确的指导原则。譬如说,长篇大论的文告,可否改为提纲挈领的新闻报导?各级组织和相
关团体的活动,是否可以采取更活泼生动的报导方式?总之,我们的刊物肩负的使命,不
仅是加强凝聚信徒的心力,更要能不断扩大吸引教外朋友加入我们的大家庭中,齐心向上
,才是福传事业的成功。
我诚恳希望,李家同教授的呼吁能受到教会的重视,并开始积极推动必要的改革。
天主教周报449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