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第一篇文章其实只着重在游戏而已
当然标题是很笼统的只说中国失去三国ip
我认为真正要讨论的可以关注在“游戏”或“ACG”的次文化中,三国IP的掌控权多
在谁手上,若加上影视或文学,讨论的主题其实会超过本版的规模了。
而提到IP,只要看提到三国最知名或最有印象的作品,比较能让我们判断影响力。
我想先以华人圈与非华人圈作为区分,再讨论三国IP。
1.对于华人圈而言,三国算是最知名的文学或文化的部分,几乎所有人都能说出剧情或
部分情节。角色的印象极大程度可以说受到罗贯中的影响,是属于华人对三国的第一
印象。但以非华人圈而言,可能第一次接触三国的原因并非文学,而是从影视或ACG
,这些非汉文化消费者对三国的看法很可能就跟华人消费者不同,如同提到北欧神话,
华人圈应该最多想到应该是演索尔的徐锦江。
题外话,心理学证实人类的信任很大程度依赖第一印象与出现频率,也就是说同样条件下
最早出现的和最常出现的都会比较让人有信任感。个人认为这也是部分政府会对
创作题材有限制的原因之一。
2.谈到“游戏”或“ACG”的三国IP,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回到最先具备有创作能量与条件
,而且又较熟悉三国题材这两点的是日本。加上日本具备主机开发的优势,将许多游戏
概念从而推广到其他文化圈。台湾与中国也是在三国游戏设计上也受到许多影响。
因此这个主题较适合讨论的主题可能是
“中国为何无法做出具辨识度的三国游戏或ACG作品?”
而中国游戏产业的问题版上也曾讨论过,知呼上也有许多讨论。
其实我们也该思考,对台湾来说ACG作为文化载体时,哪些主题是我们或创作者可以
发挥的。
最后,好的作品未必具有独创性,但玩家/读者却一定能享受创作者的用心及巧思。
至于换皮不换骨的游戏,好玩的永远是骨不是皮。
当人们认清内在后,对外表多是嗤之以鼻;当然对乡愿者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