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课程改进座谈会 会议记录(目前版本)

楼主: ddio (冲一个吧笨蛋!)   2007-05-20 18:26:17
大家有什么意见要补充的话可以寄信给我或陈俊良教授 :)
资讯系大学部课程改进座谈会
时间:5月11日(五)12:00~14:00
地点:R104
目的:征询同学对大学部课程的意见以推动课程改进。
BBS意见统整
课程整体安排
课程流程图
先订总目标,然后将目标融入各个课程中
加强课程网上的课程说明
选修课的设计,应该跟研究所是不同,不是太难就是太凉
可以开一些由多个领域组合起来的入门选修课程
对于线代、机率、离散、程式设计、计概等提供"免修"制度
提供另一条走纯理论研究而毕业的道路
课表问题
数学课移到大一,离散或线代
降低大三的压力,课程适度往前移
专题调整到大三下 提早开始做
实验课的课程的衔接问题
抢修问题,没有办法修选修,那就先把之后要上的必修上完好了
单一课程建议
UML
延后必修或者和其他主题合并成一门课
改大四上,因为大一没有接触大型PROJECT开发的机会
compiler
改成 scanner 和 parser 教学 or 根本改成选修课
OOP
作业的安排上 不足以让我们了解java这个语言
服务课
比如,协助台湾数位落差
微积分、普通物理学
根资工的课程无直接关系
教学方法
新课建议
coding技巧
初等会计
三、 其他有助于课程改进之意见
学生提问
一、 关于引进国外课程的部分,请问如何进行?
回答:学生先看完国外课程的线上VIDEO,再到学校经由老师授课并加以讨论,重点在于学生必须先行预习效果才能达到。评分与作业的部分,可依负责本课的老师和同学讨论行之。
二、 现有助教或教授与学生的互动似乎没有很好?
回答:课程委员会会评估是否需要开此门课程,并且老师是否合适。
三、 课程衔接问题:
(一) “资讯系统原理”:对大一生来说,很多人对程式语言还很陌生,而且没有大project的经验与机会,修UML,会跟不上。
(二) UML和OOP概念,同一个东西在不同课中却用不同的名字,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混淆。
(三) “资讯系统原理”课程的焦点好像都在UML而已?
(四) 提议要有软件工程?(几乎全体学生赞成)
(五) 选修课大部分都限制大三以上,以致于大二以下修不到系上选修课,只得抢修以后的必修课。
(六) 是否可以开一门选修课程,教coding style的基础?
(七) 建议UML的助教能实际带着学生作图,不只是讲定义而已。
(八) 建议UML课能排在大四专题之前或同时,才能直接应用。
回答:大四有困难,因为老师通常不能当学生,必修的压力太大,所以改成大三比较可能。
(九) “数位电路实验”:
1. 现在大都是助教带课,学生不太理解,需要自己摸索。
2. 实验与正课不协调,希望实验课能与正课配合好,有配套的教材。比如实验课用VHDL正课Verilog。
3. 是否能在寒/暑假前,就预先给实验课的教材?
4. 实验课应该还是要排入课表,不然全班根本凑不起一起听讲解的时段。
(十) 数学课可否多一些?如线性代数可否用两个学期来教?
(十一) 有些同学还跑土木系去修design pattern的课。
四、 授课方式:
(一) 双班授课的原因?为何同时间却是不同老师,又不让学生选择?
1. 票选:九成学生喜欢双班上课。
2. 但想要有选择的自由。
回答:排课教室有困难,教室容量是固定的。
3. 两班进度不同,最明显的是“数位系统设计”。
回答:可考虑将两位不同老师的课程数位化,将影片放在网络上。
回答:应该加强课程纲要的订定与落实。
4. 常常两班的上课内容与评分标准落差很大。
5. 选老师是因为交法不适应,但若能数位化放上网较好。
(二) 英语授课
1. “人工智能”理论部分、专业课程用英文会困难。
回答:英语授课是必然趋势。
回答:若授课可以数位化,就可以重复听课,这样一定会懂。
2. 是否可能将所有老师的课程网页统整在一个系统接口上?
3. 实作课程较少,课后能否有一个开放的助教时间?
五、 其他:
(一) 通识课:G3领域的通识课的学分,可否当作系外选修的学分?
(二) 课程抵免:系上的必修课无法抵外系的同名课。
(三) 双修生是否可以将别系的必修课抵为资讯系的系外选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