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抢修是这两三年才开始的风气,但我想除了个人因素外
,这种现象也和课程的结构(必修、选修的分配方式和顺序)
有关吧。
我觉得最严重的问题在于,选修课及专题几乎集中在三四年
级,而且需要相当的知识背景才可以修习。很多学生的选修课
都是从三年级才开始上,尤其对于从大学才开始接触资讯领域
的一二年级生而言,除了很凉的选修课之外,要这些人一面看
著课程网页上的“备注:限大学部三年级以上”、盘算著自己
到底有几份斤两,一面在选课单里填上自己好像喜欢选修课,
想必是相当难过的一件事情吧。要在后两年修完至少六门系上
选修或许不是难事,但因为大三必修仍然占了不轻的比重(分
别为10、11学分),大三也很难挑太多有兴趣的选修课,因为
有些选修是相当重的。专题的情况也是如此,但还要再更恶化
一些。如同上面所提,要在大四之前修上足够的选修课是有困
难的,假设有人努力地在大四之前修了四门选修,也尽量和其
他同学交换各个老师以及领域的状况,但光是这样的了解就能
够让一个大三的学生选择专题吗?
身为大二抢修过三下必修的一员,我当初的想法是:“既然
现在没有办法修选修,那就先把之后要上的必修上完好了。”
因为必修在我的概念里是比较可以负担的东西,如果要在大三
时多修一些选修,唯一的方法就是减轻大三的负担。而现在正
面临选择专题的我,上学期只修了一门选修,即使这学期修了
两门选修外加两门旁听,我依然不确定是否在我所想像的“兴
趣”之外,我会有其他发展的可能,因为还有不少领域是没接
触过的。选择专题对我而言很像在赌博,豪赌的那种,不只要
选领域、选题目、选老师,也好像要选未来。虽然有人会说专
题只是个尝试的机会,中途也可以换老师,但也会听到有人说
,跟了某个老师就要继续跟他念研究所,而且我自己也会想,
如果我换了专题,那别的老师要怎么收留我这个无家可归的人?
写着写着,发现以上想法是根据一些前提:
1.必修课比较简单,因为它是很基础的东西
2.我不太清楚为什么要修这些必修,为什么要照这样的顺序修
3.要了解某个领域或老师,就要去听某个老师或某个领域的选修课
4.我除了系上的课程之外,还有其他的系外选修想上,那会花掉我一些时间
5.专题对我而言很重要,因为它代表我唯一一次尝试的机会
我觉得现行的课程安排能够让我们逐步培养出资讯领域的相
关能力,而系上选课的弹性也让每个人可以去选择他想要的修
课方式,只是应该可以做得再更好些!我觉得改变课程安排应
该可以让学生学得更自在,或许是提前必修课,让学生可以提
早接触各个领域,但也可以是调整目前的选修模式,让大学部
学生可以较轻易地接触各领域的内容,例如将选修课分类,每
门选修可以属于某些类别以方便选择;加强课程网上的课程说
明,让学生可以更了解课程内容;将必修课中加入通论各领域
的部份;还有一些是在之前的给篇文章中有提到,在此就不多
赘述。要如何修改的部份我还没有想得很清楚,但可以确定的
原则是,希望更改后的制度仍能维持之前选课的弹性,希望有
人可以一起来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