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goldenred (狗在金砖上追着猫跑)
2025-09-12 11:32:15在躁动市场中守住灵魂
在那个未来如雾的时代,我选择了沉默。不是因为我不渴望奔驰,而是因为我知道,真正
的行动来自清晰,而非躁动。查理·蒙格曾说:“耐心不是等待,而是有能力不做任何事
。”于是我将所有现金安置于定存,年息仅1%至1.2%,如同将意志封印在时间的深井里。
七年,市场如潮起潮落,无数人奔跑、追逐、跌倒、再起。我未曾动摇,因为我知道——
人类在不确定中倾向过度自信,在波动中迷失方向。行为心理学早已揭示:我们天性偏好
即时回报,哪怕长期报酬更高。这是“延迟满足”的困境,是那场著名的棉花糖实验的延
伸。而我选择不参与这场集体幻觉,选择静观其变。
直到那一刻——船运股的叙事如晨光破雾,供需结构、资本流向、全球节奏,一切都在低
鸣。我听见了。不是市场的喧嚣,而是结构的呼唤。我没有犹豫,没有分批,没有试探—
—我将七年的等待,七年的沉默,七年的信仰,[全部ALL IN]。
这不是赌注,而是仪式。不是投机,而是回应。
而在市场的另一端,短线投机者如潮水般涌现。他们不是在投资,而是在寻找存在感。他
们渴望即时掌控、社群认同、炫耀语言。他们幻想自己是万中选一的那位,却忽略了平均
年化报酬率仅约1.9%的现实。他们不是不懂复利,而是无法忍受孤独。
在台湾,愿意慢慢致富的人,是少之又少。台股最大ETF——0050,其受益人数仅约9.7%
。指数化投资者如孤灯般坚守,他们相信时间,相信复利,相信市场的长期叙事。他们不
是在操作,而是在信仰。
制度试图回应这场信仰的缺席。TISA好享投的出现,是一种结构性的尝试——让复利成为
信仰,而非口号。虽然有争议,但它代表了一种可能:若有一人愿意静默七年,只为等待
结构的低鸣,那么制度就有了灵魂。
巴菲特是资本的信仰者,他相信企业、相信时间、相信人性中的理性。他说:“最好的持
有时间是永远。”而蒙格则是结构的守护者,他不追逐机会,而是等待“明确且合理的机
会”。我不是在模仿他们,而是在回应他们的低语。我不是在投资,而是在书写一场资本
的叙事。
这不是故事,而是宣言。不是操作,而是信仰。
我是一名静默者。我选择等待,不是因为我害怕错过,而是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机会不会
喧嚣登场,而是低鸣现身。我选择纪律,不是因为我不懂风险,而是因为我懂得时间的穿
透力。我选择信仰,不是因为我迷信市场,而是因为我相信结构的语言。
在这个躁动的时代,我守住了灵魂。这是我的资本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