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北市府开发的跳蛙公共汽车app,透过民众自行募集路线,
只要20人以上市府就会开辟,省去了以往冗长的审议流程
虽然这种创新模式对于调查市场需求是有参考价值,但这种方式也很容易造成募集人数灌
水的问题,
最近就有一条路线要停驶了,其实我很担心这种停驶潮会产生骨牌效应,
对于业者与民众其实都不是好事,只会让业者疲于奔命应付新路线,
然后又很快就收起来,
。
突然想请问一班的公共汽车路线审议是怎么运作的?
当然可能的流程应该如下吧!只是我自己的理解非完全依照实际运作。
1. 民众可能会透过1999或市长信箱或业者信箱反映路线需求。
2. 业者等需求到达一定程度,评估营运可行性后向主管机关申请。
3. 审议委员会开会讨论。
4. 主管机关核定。
5. 通车准备。
6. 正式通车营运。
但传统方式是如何评估动线要走哪里呢?
我也没收过市府的问卷,而通常民众提出需求都只会希望A到B,
那要走哪边到底是会参考谁的意见?
如果这个app要继续下去的话,我觉得在审查机制上还要加强,
例如达到募集门槛之后提到审议会,讨论民众提出的动线是否适合,审议会通过后开放至
少一个月预购月票,
这也方便业者决定采用的车辆种类,其实跳蛙公共汽车用中巴就足够了,不需要用到低地板大
巴士,
毕竟低地版公共汽车的设计其实是以尽量满足更多站立乘客为目的,多出的空间顺便给轮椅使
用而已,
而且跳蛙公共汽车也不会有载短程的需求,自然不太需要立位。
等到预购月票人数确定之后,再通车营运,或许这对业者成本控管也比较好吧!
各客运公司应该都有购买一定数量的中型巴士,有些路线班次不多,正好充分利用车辆。
网络时代这种假性资料问题是一定要面对的,
创新作法很好,但也希望能做到避免一下子路线就收掉,
否则这样受害者还是真正有需要搭车的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