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佛教见解明释>仓忠仁波切教授(曾任达赖喇嘛侍者,后由尊者指示来台)
“四法印”就是:一切有为是无常、一切有漏皆是苦、诸法是空而无我、涅槃是善而寂静
“四法印”是以“境”而言;“四法印的见解(智慧)”则是以“有境、认知”而言。
例如,一切有为是无常(诸行无常)、诸法是空而无我(诸法无我),彼等是“境”的部
分;一切有为是无常的见解(了解诸行无常的智慧)、诸法是空而无我的见解(了解诸法无
我的智慧),彼等是“有境、认知”的部分。
相同的道理,“见”可从境、有境二种角度而安立,例如,经论中所说的见,有的是
意谓“空性”(境),有的是意谓“通达空性之智”(有境、认知)。
如论典中前文是阐释“空性”,于后文则直接说为“见”,这是从“境”的角度而说
“见”;或是,前文是阐释“通达空性之智”(了解空性的智慧),于后文则直接说为“见
”,这是从“有境”的角度而说“见”。
再者,诸法是空而无我的“无我”,可理解为“补特伽罗独立之实质有空”或“补特
伽罗常一自主之我空”,但是,以后者(补特伽罗常一自主之我空)比较广大且适宜,能含
摄毗婆沙宗十八部中的“犊子部”,彼(犊子部)承许补特伽罗是独立之实质有。
此处所说“无我”,以广义应理解为“补特伽罗常一自主之我空”,以狭义应理解为
“补特伽罗独立之实质有我空”,并不是中观应成派所主张的“自性所成空”。
此如前说,从见方面是以“承认四法印的见解”区判佛教徒,四法印中的“诸法无我
”,广义来说是“补特伽罗常一自主之我空”,因为是内道宗义基本的共同承许。
佛教宗派必定主张无我,但是,毗婆沙宗十八部派中的“一切所贵五部”(犊子部等
五部)主张有“是独立之实质有的补特伽罗”,因此(如犊子部)不承许“补特伽罗独立之
实质有我空”。又,犊子部于主张“补特伽罗独立之实质有我”的基础上,更承许“不可
说的我”——不可说我是常或无常、我与我的蕴体是一或是异,如此独立之实质有的我。
(注:有些佛教典籍会将犊子部说为附佛外道,虽然犊子部表面上说不承许外道宗义
的"我是不依蕴的常一自主",即犊子部表面上也说“补特伽罗常一自主之我空”,但是犊
子部承许“补特伽罗独立实质有”之"不可说我是常或无常、也不可说我与蕴是一或异"如
此独立之实质有的"不可说我",实际上就是外道宗义"我是不依蕴的常一自主"之变形。)
又,此中所说的“补特伽罗常一自主之我空”,就是中观自续派以下所主张的粗品补
特伽罗无我;“补特伽罗独立之实质有空”,就是中观自续派以下所主张的细品补特伽罗
无我。
总的来说,内道佛教宗派皆承许“补特伽罗独立之实质有我空”。更加详细区分,中
观自续派以下主张,“补特伽罗常一自主之我空”是粗品补特伽罗无我,“补特伽罗独立
之实质有我空”是细品补特伽罗无我。
中观应成派所主张的空性是“自性所成空”,自宗认为“诸法无自性有”,因此,随
顺下部宗派,将其所主张的粗细品补特伽罗无我,承许为粗品补特伽罗无我,自宗所主张
的“补特伽罗自性所成空”则是细品补特伽罗无我。
必须先了解“补特伽罗独立之实质有空”,才能了解应成派所主张的补特伽罗无我。
>>>>>
[1] 《百法明门论》(玄奘译):“云何为无我者?略有二种:补特伽罗无我、法无我。”
无我有两种分类,二种无我:补特伽罗无我、法无我。补特伽罗无我常简称作人无我
[2] 佛教四法印的“诸法无我”一印,说到人无我(补特伽罗无我)的正见、法无我的正见
人无我的正见,在人上说到什么样的无我,即在人上空掉哪些无明颠倒见执取的我?
无明我执在人上的颠倒执取,有遍计人我执的颠倒执取、俱生人我执的颠倒执取。人
无我的正见,就是在人上破除这些无明我执的颠倒执取,从而了解我的正确安立之理。
前篇提到,在人上破除外道宗义"我是不依蕴的常一自主",即了解最粗分的人无我。
[3] 佛教内道宗义,于人无我的正见,在人上说到的粗、细品人无我
自续派以下(包含中观自续派、唯识宗、经部宗、毗婆沙宗)都将在人上“破除我是不
依蕴的常一自主”为粗品人无我、在人上“破除我是自己能独立实质有”为细品人无我。
应成派承许的无我,说到更细品的无我(破除根本的无明俱生我执),应成派随顺下部
宗(自续派以下),自续派以下承许的粗、细品人无我,在应成为粗品人无我,而应成说在
人上“破除我是自性成立”为细品人无我。
达赖喇嘛尊者说过,佛教各宗皆讲无我,但是只有应成能诠释了义的无我。然而,如
本文说,必须先了解“补特伽罗独立之实质有空”,才能了解应成派所主张的补特伽罗无
我,也就是,次第上,在人上先了解"常一自主之我空"、"独立实质有之我空",进而了解
"自性所成之我空"。尊者说过,一开始就讲"诸法无自性",你必不能了解无自性所要表达
的内义为何,因为这是最深细的智慧,学习次第上,先了解粗分无我而再了解细分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