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文昌帝君阴骘文》 钟茂森博士

楼主: anatta (南无观世音菩萨)   2023-11-08 08:51:4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8r9FDRg_EM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
》,今天我们来看第六十三句:
  【常须隐恶扬善。】
  这是讲的口业要防范。安士先生在发明这一段当中解释到,“奸人早作夜思,不遗余
力者,恶之实。而其消沮闭藏,惟恐人知者,恶之名。恶而不隐,势必转相传播,无地自
容”。这里讲奸恶的人他们早作夜思,不遗余力,就是一天到晚在那里谋画,在那里思量
,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做的是什么?作恶,为了自己的名利、私欲,精心的策画作恶。
下面说,而其消沮闭藏,惟恐人知者,恶之名,刚才是苦心竭虑在那里做恶的事实,这里
是销毁这些证据,隐蔽赃物,就怕别人知道他在作恶,这是指作恶的名声。恶而不隐,如
果恶的名声不能够隐蔽,势必转相传播,大家都在传这种恶,使人无地自容。这样子让作
恶的人没有忏悔改过的余地,而听到这些恶事的人他会觉得,原来社会上还有这么恶的人
,我现在作恶还远远不足他们,再多做点也无妨。所以传播恶事就会导致这两种不良后果
。所以恶应该隐,隐而不说这就对了。
  下面引用先哲的一段话说,“先哲有云:闻人有过,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而闻,口
不可得而言”。这句话是汉朝的一位官员叫马援所说的,他做过将军,辅佐汉朝光武帝,
这一段话是马援写给他自己的两个侄子的,是《诫兄子严敦书》里面说到。严敦是两个人
,马严和马敦,就是他兄长的两个儿子。这是告诫晚辈,听到别人的过错要用什么样的心
态?如闻父母之名,就好像听到自己父母的名字,古人对父母孝敬尊重,从来不会口上说
自己父母的名字,说父母的名字这就不敬,甚至别人说父母的名字我们也不能说,叫可得
而闻,我们可以听,但是口里不能说。用这个做比喻来形容我们听到别人过错的时候那种
心态,听是可以,但是口绝对不传。传谣言的那叫小人。古人讲“谣言止于智者”,那些
风言风语到了有智慧的人那里它就终止了,不再传下去。爱说过失、爱说是非的人,他自
己本身也不是真正好人。古人都有说,“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喜欢讲人的过错的
,肯定内心里有很重的烦恼。说实在话,闻人有过,这些过失最好闻都不闻,听到了都是
对我们自己清净心的污染。所以听到别人的过失就好像别人在讲自己父母过失一样,立即
躲避,不要再听下去了。
  下面说,“大哉!仁人君子之论也”。这句话安士先生极其称赞,大哉,大是真了不
起,这是仁人君子的议论,见地是圣贤人的见地。“彼轻薄庸流,往往喜闻人过,惯以传
述之词,据为确实之论,甚至粉饰增添,丧人名节,其有不显遭人祸,阴受天诛者,几希
矣”。这是说到那些轻薄的凡夫俗子,何以见得他们轻薄?喜欢听人家的过失,好闻人过
,专爱寻找一些人家的过错、罪恶做为笑柄,平时一天到晚真叫言不及义,聊天当中都是
讲这些谁是谁非、轻薄之语。听到了这些别人的过失还不够,还要去传,传得还有声有色
,甚至会添油加醋,把听到的东西当作确实,流言蜚语都认为是真的,而且还有意无意加
上粉饰,还增添一些情节,专门丧人的名节,好像不能侮辱别人的名节自己的心就不安了
。你看这样的人,得到的报应,不是遭人祸就是受天诛。人祸,这是譬如说官府捉拿,造
谣生事者是危害社会的,这种人有法律制裁,或者没有构成犯法的,也会遭到人家的唾弃
,甚至跟人结怨,就会导致自己家破人亡。古人提醒我们,三寸之舌乃祸福之门,如果不
能够慎言,灾殃怎么能够免除?即使人祸能够免,天诛免不了,天地会收拾我们,所谓天
打雷轰,遇上各种的灾变。现在的灾难特别多,凡是那些心中恶念很多的,恶言、恶行很
多的,都会逃不过这场灾难。所以几希,能逃过的有几个人?
  下面一段说,“恶之在细行者,固当隐,恶之在大节者,尤当隐”。这是一个对照,
如果看到人家恶是在小的方面,细行,他的行为这方面是一个小的、枝节的东西,也应该
替人隐蔽,不能够去讲人家的过失,甚至心里面不能看人家的过失、挑人家的毛病。连人
家的细行、小小的错误也不放过,那不叫做鸡蛋里挑骨头吗?这样的存心,没想到自己是
大恶。如果看到别人恶表现在大节方面,那尤其应当去隐蔽,不要再传它,一传后果可能
不堪设想,特别是有关人一生的荣辱,或者是一家的祸福,这些特别要注意隐恶,否则自
己损伤阴德就大了。我们看到凡是损人名节,伤人的体面,或者是让人家蒙受屈辱,这一
些过恶,造作这种恶业的人,没有几个得到好死,真是像前面讲的,非遭人祸即受天诛。
下面说,“恶之在男子者,固宜隐,恶之在妇女者,尤宜隐”。妇女比男子心理上承受压
力就不足,我们说比较脆弱一些,因此很容易会感情用事,这是跟生理有关系,当然也是
跟所受的文化、教育有关系。在古代妇女没有能够像男子那样去接受正统的教育,一般是
男主外、女主内,所以在文化、学识、见识等等方面确实没有男子那样好,所以男子担当
的能力比较强,比较坚强一些,抵御风雨的能力也比较强。所以如果揭露男子的过恶,男
子可能还能够忍受,如果是对女子的恶行要揭露出去,伤人就特别重,所以尤其应当隐蔽
,照顾人体面。特别是说到有关人终身贞节的事情,这个确实要懂得隐恶,如果不能隐恶
,自己就损了阴德。假如这不是事实,无事生非,故意做为笑柄来谈,这个罪报就不得了
,死后必堕地狱。
  下面说,“恶之在自身者,固不容不隐,恶之在祖先者,尤不容不隐”。如果自己有
过恶,一般人都不想让人知道,人之常情,人总讲一个面子,知道作恶是羞耻的事情,总
不愿意别人去说,所以自己不愿意别人说我们的恶,我们怎么能够说别人的恶?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自身的恶都要隐,祖先之恶尤其不容不隐。祖先,这是关系到我们整个家族
,祖先愈远的我们现在的家族可能就愈大、人愈多,所以如果不能够隐藏祖先之恶,也就
等于毁谤了整个家族。对人的祖先如果毁谤的话,不等于毁谤了他整个家族?古人讲,父
母有过错我们都应该懂得隐而藏之,祖先那更需要去隐藏,更何况祖先已经不在世了,对
过去的人难道还要拼命追究什么责任吗?所以隐恶这一点你看包括的内容很广泛。
  下面说,“总是恶名愈大,则吾隐之之功愈大”。这个恶的名声愈大,我隐藏的功德
就愈大,这是肯定的道理。“其无志隐恶者,皆其无福隐恶者也”,隐恶就是修福,就是
积功累德,如果没有那种志向隐别人的恶,岂不就是他没有福去隐别人的恶吗?有不少人
来跟我讲,说自己觉得福报不够,要想怎么样修福。怎么修福?你看这里就告诉我们,隐
恶扬善就是修福。所以首先要把爱说是非、爱看人家短处的这种心态给扭转过来,不要看
人家的过失,更不能讲别人的过失,心里也不要装着人家的过失,心里如果装着这些东西
,不就等于把别人的这些垃圾放在心里面吗?好好的清净的心地,被这些垃圾都染污了,
活生生的把自己的内心当作别人过失的垃圾桶,这何苦来?所以我们判断一个人有没有福
,从这一点也能去看到。真正有福的人他不会看别人的过失,即使看到了也不放在心上。
  好像在新加坡有一位许哲老人,今年应该是一百零八岁了,身体健康。人家问她,妳
的心地为什么这么无烦无恼,整天见到妳快快乐乐的,什么忧虑都没有?她的祕诀就是不
看人过失,人家的过错看到了不等于自己折磨自己吗?要怎么办?她举了一个比喻,说走
在街道上,当你看到别人的过错,你不认识他的,譬如说他在路上吐了一口痰,这是过恶
,你看到了你会把他抓起来打一顿或者骂一顿吗?你不会,你看到之后,最多就是心里一
想,这个人怎么这样,算了,就走了,然后就把这个事情忘了。所以看到路上的路人的过
恶我们能够不闻不问,为什么对我们周边的人,看到他们的过恶,甚至对自己亲人,对我
们有恩的人,还要看他们的过恶,没想到这就是自己最大的过恶。所以《弟子规》上讲的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看人家的过失、讲人家的过失本身就是恶,说
多了,积累多了,灾祸就临头。所以真正要想修福,从不见人过下手,让自己的内心清净
,只看善的,把心放到善那边去,不要放到恶那边去,一心为善。真像《十善业道经》里
讲的,“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心里想着、念著、眼中观察的都是善,不看那些
恶、不想那些恶,“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个不善,包括自己的不
善,也包括别人的不善,都不能间杂在自己内心当中,这是修养自己心地纯净纯善。
  下面安士先生说到,“孔子论益者之乐,必曰:乐道人之善”。这个益者,我们现在
讲善人、君子,佛法讲善知识,孔子怎么评论这些君子之乐?他说乐道人之善,这些人很
喜欢讲别人的好处,这是乐。“道之云者,即扬之谓也”。所以道人之善就是扬人之善,
表扬、赞叹。“善言善行,人之所难。苟有一德,人即传播,则善者益进于善,此即与人
为善之意也”。这个善言善行,人之所难,难就是很难做到,特别是现代社会,为善不容
易,造恶很容易。我们面对这个社会不可以随波逐流,应该怎么样?大力的扶植善言善行
。如果有一德,茍有一德,德就是道德、优点,我们见到了,立即表扬、宣传,让大家效
法,这样善者益进于善,那个为善的人他会更加努力的修善,他受到鼓励了,这就叫做与
人为善。这个人包括为善的那个人,也包括社会大众,使社会大众见到这位善人,都能生
起学习、效法的心,这就叫与人为善的意思,可以改变社会风气。“是故善在圣贤,可以
鼓励风俗,善在乡党,可以式化顽愚。其机全在揄扬赞叹,不没人善之心而已”。因此,
如果是圣贤行善,就可以鼓励风俗。圣贤不仅自己行善,他还大力的宣扬善法,赞叹好人
好事,鼓励这个风俗,所谓移风易俗,形成善的风气。善在乡党,乡党是指百姓,百姓他
们也讲善,就能够感化那些顽愚之人,顽是顽固,愚是愚恶。这个关键全在于揄扬赞叹,
揄扬也就是宣传的意思,大力的宣传善,不要隐没人的善心。所以移风易俗没有别的,唯
有隐恶扬善而已。
  这一次,上个月师父上人吩咐茂森去日本开会,就有日本最大的华人商报东方时报的
总编带着一个记者来采访茂森,我们就谈起这个事情。他告诉我说日本现在社会风气很令
人担忧,家庭伦理已经衰落到极处,华人也不受到社会的尊重,常常会有一些犯罪事件发
生。我也跟他分析道理在哪里,这个道理就在于媒体要承担起移风易俗、改善社会风气的
责任。怎么做?原则就是隐恶扬善。他给我送来东方时报,我打开一看,很多版面都在报
导那些犯罪的、那种缺德的那些事件。我就跟他讲,这些最好都不要报,报导什么?报导
哪里家里出了个孝子,哪里有这些救人一命的,或者是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善人善行,另外
最好连载我们中华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让大家每天看这个报纸他能真正受到教育,
慢慢慢慢社会风气就能转化。
  这总编很了不起,他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就决心这么做。行动很快,我一回到来
他马上跟我联系,让我提供一些中华德育方面的材料,他说准备在这个报纸专门辟出一个
版面,叫中华德育,问我要材料,我就给他提供了《太上感应篇》的白话注解《积福消灾
之道》。他真的在那儿已经开始连载了,应该连载了好几期,这个太好了。《太上感应篇
》是讲因果道德,从因果的角度讲道德,让人看了之后不敢作恶;因果教育是改造社会风
气最快速的、最有效的方法。另外真的要大力的去报导那些好人好事,好人好事真的有,
就是没报导而已。所以我跟他说了,从今年年底你可以到警察局要一些数据,看看华人犯
罪率、华人离婚率这一些统计数字,到一年之后你再去警察局要同样的数据,看看这些数
字有没有下降。我们肯定,很有信心,假如他连载一年这些中华德育的教材,这些数字肯
定有显著的下降,因为他这个报纸是日本最大的华人报,华人都看他的报纸。所以这是鼓
励风俗,式化顽愚。
  下面说,“善字所该甚广,当兼言行大小,远近闻见而言”。这个善字,隐恶扬善的
善,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包括什么?言、行、大、小,就是言善、行善、大善、小善
,还有远善、近善,所闻的善、所见的善,统统包括在里面。因此扬善的扬字,“所该亦
广,兼笔舌劝化,自作教他而言”。这就包括什么?用笔来扬善,这是写文章,著书来表
彰善事、善人,包括报导好人好事。舌,这是口说,口头的方式,现在媒体,你看电视、
广播这些节目都是用舌头来扬善。劝化,这就是用舌、用笔劝人为善,自己也做还叫别人
做,自己做了别人才会跟着做,所谓正己化人。所以我们要扬善,扬善最重要的自己要先
做,自己不肯做善,你扬的善没人肯相信你。这个善,最大的善是佛法,我们要教别人学
佛,所谓传法,弘扬佛法,最重要的是什么?自己要做到,自己先断烦恼,才能帮人家断
烦恼,自己先断疑虑.. (超出限定字数以下省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