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达赖喇嘛脸书专页
https://www.facebook.com/dalailamaworld
摘自:1995年1月9日 达赖喇嘛于印度达兰萨拉开示
各位兄弟姐妹们,我非常荣幸在此为大家讲法,有关心灵的快乐。当然,我始终相信
,人生最终的目标是快乐。快乐有两种:一种主要来自身体上的舒适,另一种基本上是来
内心的想法,或是透过心理的训练。
我们人类透过好几世纪,发明某些(训练内心的)技巧,运用这些个技巧,塑造我们
的心。其他的动物没有办法做到,我们通常称为“修”。
通常,“修”有两种,一种是观察修(观),这主要是以理由的应用。另一种“修”
只是单纯的让我们的心专注在单一的境上(止),不经观察,只是针对单一的点。
止观二修中哪个重要。如何训练我们的心?如同我之前所讲到的,修有两种。解剖分
析式的观修(止观当中的观),我觉得这是比较有效果的。
善择的智慧,你也知道,我懂的英文词汇很少,知道的词汇意思很有限,有时候我可
能会用错词汇,在人脑里,善择的智慧是人脑最健全的品质。
以佛教的角度而言,应该是以怀疑的态度,不轻易的接受,不要急,再实践,然后再
观其理由,看到理由,再由实践后的经验产生了觉受,之后才去接受。这才是佛教徒应有
的态度,科学的途径。运用理由是非常有必要的,透过理由让我们改变原有的概念。
只是简单的专注一境的静坐(止),在那个当下你可能会觉得减少了干扰,但长远来
讲对我们的心没有什么作用。
解剖分析式的观修(观),分析情况,透过理由及实践才能产生真正的信心,一旦有
了信心,你的信仰才会变得非常坚定。即便他们说这不是这么一回事,我已经实验过了,
我已经对各种情况做过分析。对我而言已经非常的清楚,因此其他的解释不会轻易动摇我
的心。
专注一境的禅修(止),即是:你会单纯地专注在某个点上,禅修不需产生坚定的信
心,如果接收到不同的讯息,你会马上随着那个讯息而转变。
因此解剖分析式的观修(观)较为重要、有用。这俩者中,在解剖分析式的观修时,
即便你是正在分析,你应该将内心的能量全部集中为一,这样一来,我们的分析力会变得
更强大及深入,为此,我们需要某种程度上的专注一境之禅修。
这两种修中,解剖分析式的观修,在学术界里被广泛地使用,如果你曾有专注一境禅
修的经验,便可增强解剖分析式的观修,令其品质变得更佳、更容易些。
>>>>>
[1] 摘自:2020-06-07 达赖喇嘛尊者于视频会议与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年轻人进行线上互动
以心理学而言,现代教育或当今世人只关注感官觉受,并不关注第六意识。要去体会
第六意识的话,就得忽略眼耳鼻等感官的觉受,这是依据奢摩他(止/禅定安止),还有毘
婆舍那(观/智慧胜观)——观察修。这两者(止、观)都属第六意识,而不是感官觉受。
[2] 如尊者说止观都属第六意知,《杂阿含经》:“当以二法专精思惟,所谓:止、观”
佛陀在经典当中说如何修习止、观--大乘经典《解深密经》(玄奘法师译):
“菩萨于如所善思惟法,独处空闲作意思惟,复即于此能思惟心(第六意知),内心
(第六意知)相续作意思惟,如是正行多安住....如是菩萨能求奢摩他(佛陀说如何修止)
即于如所善思惟法,内三摩地(内心第六意知专注)影像所知义中,能正思择、最极
思择、周遍寻思、周遍伺察,....如是菩萨能善毘钵舍那(观)(佛陀说如何修观)。”
《大般涅槃经》:“毘钵舍那(梵语vipasyana-音译"毘钵舍那",义译"观",即止观
的观)名为正见,亦名了见,名为能见,名曰遍见,名次第见,名别相见,是名为慧。”
(注:末学约十年前2014年元旦,于本版开始po系列文:[读经]《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1) 止观胜利(1),系列文前面一开始的部分总说止、观,可先学习正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