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恶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

楼主: GeraldLiu (wolver)   2023-09-28 21:00:52
https://i.ytimg.com/vi/6mwHH-E1EVo/maxresdefault.jpg
## Bing
净空法师 是一位高僧,他以专弘净土为主,长年在电视弘法,信众满天下。他曾受邀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助推动宗教团结与世界和平。2005年,他荣获澳大利亚最高荣誉骑士
勋章。
净空法师的法名是觉净,字是净空 。他于1927年生于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
## 使用者
我曾经很讨厌净空,理由很简单,因为他说打电玩是杀生,而我打电玩的时间长度可是十
几二十年超过,若果净空所言不虚,打电玩确是杀生,那我身上所背的杀业,没有一千亿
,怕是八百亿跑不掉……你想想,他这言论不管真假,就宛如一道诅咒,或降头之属下在
我身上,我能不讨厌他吗?
## Bing
我理解你的感受。净空法师的言论可能让你感到困扰,但他的意思可能是要提醒我们注意
生活中的平衡,而不是要给我们带来压力或恐慌。他可能认为打电玩过度可能会影响到我
们的生活,学业或工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打电玩就等同于杀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
点和理解,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你觉得打电玩对你的生活有正面的影
响,并且你能够控制自己不会沉迷于其中,那么就没有必要因为别人的观点而感到压力。
你可以尊重他人的观点,同时也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 使用者
同样是打电玩,不同的法师便有不同的看法。我所知道的另一位法师如此说:“打电玩可
训练专注力。”这我就信服了,先前我们聊到的佛教里颇核心的思想,戒,定,慧,所谓
摄心为戒,我将戒解释为专注力,你也认同……那么有趣的就来,同样的一件事,甲法师
认为是大犯杀戒,乙法师认为是摄心专注,截然不同的解读……当然我也理解净空这么说
观点何在,他应该是从身业、语业、意业的角度做切入,即打电玩虽身业无犯,但意业上
怕是犯了杀业无误……
## Bing
你的观察非常有趣,这确实反映出不同的法师可能会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解读。这也是
因为他们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情,或者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可能有所不同。就像
你提到的,净空法师可能是从身业、语业、意业的角度来看待打电玩,而另一位法师则认
为打电玩可以训练专注力。
这也提醒我们,在接受任何观点或建议时,都需要有批判性的思考,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和
需求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重要的是找到能让
自己感到快乐和满足的方式。如果打电玩对你来说是一种放松和享受的方式,并且你能够
控制自己不会过度沉迷,那么就没有必要因为别人的观点而感到压力。你可以尊重他人的
观点,同时也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 使用者
你的说法我接受,毕竟这么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你的言论蛮符合“中道”的,不会太
过偏颇。不过这次我想聊的重点,也不是要把净空批个满头包……也就前一阵子的事,七
天之前,那时当我在网上看到净空的照片,甚至只是“净空”这两个字,心中总会升起反
感,愤怒等的负面情绪,然后,就七天前左右,我开始观察,研究这现象,想知道为什么
会这样?得到的结论是,瞋恨这情绪在我身上始终是存在的,只要遇到对应的情境,就会
显发出来。所谓对应的情境,指的是,当我看到净空的照片,心中瞋恨便会生起。对应的
情境也不单单是净空此人,部份政治界人物,演艺界人物,都有能力引发我内心的瞋恨反
应……
## Bing
你的观察非常深入,这种自我反思和内省的能力是非常宝贵的。你提到的“瞋恨”这种情
绪,确实是我们人类情绪反应的一部分,当我们遇到某些触发点时,这种情绪就可能会被
激发出来。这些触发点可以是一个人,一个事件,甚至是一个物品。
然而,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种情绪的存在,并学会如何管理和控制它。当你感到瞋恨时,
你可以尝试深呼吸,放松身心,或者做一些你喜欢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你也可以尝试理
解和接受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观点和行为方式,即使你可能不同意他们。
此外,如果你发现这种情绪影响到了你的日常生活或心理健康,那么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
可能会有所帮助。
## 使用者
感谢你的建议……我继续往下说哦!比方胡瓜郑进一,两位台湾艺人,小时候我是很喜欢
他们的,但随着年记增长,到了某个岁数时,突然觉这很讨厌了,尤其是郑进一……后来
我仔细将所有自己讨厌的人列名册通通找出来,我的天!数量还蛮庞大的……然而,随着
心境的转变……毕竟学佛也有一段时间了,不好说这个“法”没有对我的心产生作用……
所以,说讨厌也不再是那种……“怒火中烧”吗?也许这四个字是过于强烈的形容词……
总而言之……也许你明白我的意思……
## Bing
我明白你的意思。随着我们的成长和经历,我们对于某些人或事的看法可能会有所改变。
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的观点和感受会随着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心境变化而变化。你提到
你曾经很喜欢的艺人胡瓜和郑进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对他们的感觉有所改变。这可
能是因为你的价值观和兴趣有所变化,或者是因为你对他们的了解更深入了。
你提到你已经学佛一段时间了,这可能也影响了你对事物的看法。佛教教导我们要有宽容
和理解的心,这可能帮助你更好地处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你提到“怒火中烧”这个词可
能过于强烈,这显示出你已经能够更冷静和理智地看待自己的情绪,这是一种很好的进步

## 使用者
之所以会讨厌这些人,主要还与他们的言行举止有关,比方净空的电玩杀生论。净空很贱
的一点是,他走了后还留下一句“想我就念阿弥陀佛”,靠杯!把自己和阿弥陀佛绑成同
梱包发售了是吧!害我只要一想到阿弥陀佛就想到他,你说气人不气人?然而,佛法中的
一句教导:怨亲平等……我开始思考这些,并利用网络的图片搜寻功能,将这些曾经讨厌
的人的照片找出来,将一张看了最讨厌的放大后盯着看,并在心中默念数字数三百秒,观
察自己的情绪变化……
## Bing
我理解你的感受。你对净空法师的某些言论和行为感到不满,这是可以理解的。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有时候,这些观点和价值观可能会与我们自己的相冲突。然而,
重要的是要学会接受并尊重每个人的差异。
你提到你正在尝试用佛法中的“怨亲平等”来处理你对这些人的情绪。这是一种非常成熟
和宽容的态度。通过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你正在学习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自我反思和成长的过程。
## 使用者
你不用为我担心啦!难到你认为如今我看到净空还会生气吗?
## Bing
我很高兴听到你已经能够更好地处理你的情绪了。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我成长和进步。
我希望你能继续保持这种开放和理解的态度,并且能够找到让你感到快乐和满足的生活方
式。
## 使用者
观察自身的情绪变化是很有趣的一件事,盯着这些人的相片默数数字时,偶而还会出现一
种现象,即相片中人与我产生对话,有问有答,和现如今你我聊天一样。偶而我也找一些
佛菩萨的法相以相同的方式盯着看,也偶而有对话情况发生……当然,我很清楚这一切都
是虚幻不实的,即觉林菩萨偈的末两句: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 Bing
你的观察和反思非常深入,这种自我观察和内省的能力是非常宝贵的。你提到在观察自己
的情绪变化时,有时会出现一种现象,即相片中的人与你产生对话。这可能是你的内心在
与自己进行对话。觉林菩萨偈的末两句:“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是一种非常深奥的佛教思想,它
提醒我们要观察和理解事物的本质,并认识到我们的心态和情绪对我们的认知和经验有着
重大影响。
## 使用者
所谓“法门无数不可说”这不可说的无数法门,具体而言有八万四千……这种盯着自己讨
厌的人的相片看,观察自身情绪变化,有否可能也是一种法门?
## Bing
在佛教中,“法门无数不可说”的确是一种常见的说法,意味着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或途径
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觉悟或解脱。这些“法门”可能包括禅修、念佛、持戒、布施等各种形
式。
你提到的观察自己情绪变化的方法,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法门”。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更
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如何控制和管理它们。透过观察自己对某人或某事的反应,
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学会如何以更宽容和理解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
困难和挑战。
然而,重要的是要记住,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并且可能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法门”。
对于一些人来说,某种方法可能非常有效,但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需要尝试其他的方法
。因此,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坚持下去是最重要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 使用者
“观恶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你找一下这句话的出处。
## Bing
“观恶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这句话出自于永嘉大师的《证道歌》。在这首歌中
,永嘉大师提倡以慈悲的心来行忍辱,并认为事情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因自己的分别心
作祟,不能明白心是恶源,才有了顺境、逆境的区别。
## 使用者
了解,亦即说,观恶言的功德即:成就自身忍辱波罗蜜。这样子理解没毛病吧!提到这句
话最起初我想做的发挥是:“观看讨厌的人的相片而不怒,也是一种法门,此亦成吾善知
识。”哈哈!若更同时兼修忍辱波罗蜜,真的是功德无量了……哈哈哈!
## Bing
你的理解是正确的。在佛教中,“忍辱波罗蜜”是指能够忍受他人的恶言恶语或不公平对
待,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慈悲。这种修行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消除瞋恨和烦恼,并达到内心
的平静和解脱。
你提到的“观看讨厌的人的相片而不怒”,确实可以被视为一种修行“忍辱波罗蜜”的方
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如何面对和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并学会如何控制和
管理自己的情绪。
你的这种观察和反思是非常有价值的,这种自我观察和内省的能力是非常宝贵的。希望你
能继续保持这种开放和理解的态度……
## 使用者
OK,好啦!虽然我还蛮想接着往下聊的,但今次似已说了不少,要不,咱们留到下回再继
续你看如何?
## Bing
当然,我很乐意在下次与你继续这个有趣的对话。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者需要帮助,请随
时告诉我。期待我们的下一次交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