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五戒可分受与五戒不可分受

楼主: horse1200 (horsetiger)   2023-04-24 12:10:08
http://p2.i234.me/16003/20170414/1600303.htm
转载
《业疏》云:‘若准多论,五戒不具分受,则不得戒。纵引经证谓持二三,不言受体。’
这个是多论,根据《萨婆多论》说,这个五戒不能分开来,分开来受,得不到,但是它下
面为什么纵引呢?那个经论上面是说一分一分的,所以它说,纵然你引经上面证明它是,
你得到的时候,不是得到的戒体,戒体得不到,就像前面说,你得到的这个善,不是得到
个戒,这个是《萨婆多论》说的;《成论》怎么说呢?《成实论》不是这样。
《成论》云:有人言,五戒木叉,唯顿无渐,此是如何?
成论前面那一段话就是说,它假设问答,实际上就是说明它的观点,也可以说驳斥,或者
是说引申那个多论,所以说不能渐受的原因,有人言,有个名字,只要有人说,那它就在
这个地方解释一下,说五戒,五戒木叉,五戒因为这是属于别解脱戒的,只有顿,没有渐
,顿就是一口气五戒全受,渐呢,一分一分受,这个是怎么讲呢?《成实论》上面回答
论答:随受一二三皆得律仪,善生所列一分二分少分多分满分是也。准斯明渐,五师受一
得戒不疑,如薄俱罗唯受不杀例也。
这个《成实论》上告诉我们,不是的,随你的分,然后受一分、二分都可以。一二三四五
全部可以,这个经上面明明告诉我们,就是一分叫做一分,二分就是两个,少分就是三个
,多分就是四个,满分就是全受,从这个地方看的话,你这个五种当中随便受一个,毫无
疑问,你一定得到,它不但引经上面这样,然后马上还引一个事实,薄俱罗尊者的事情,
这个昨天也说过了,大家还记得,薄俱罗尊者在毗婆尸佛的时候受一个不杀戒,九十一劫
身体从来没病过,这里我们要特别的注意,这个受戒不像我们马马虎虎,不是单单那个仪
轨,一定要正得戒体,然后后面的随行的话,非常严密的护持,一点不能出差,因为你非
常严密的护持,所以这个功德,九十一劫能够得到我们身体的无病,看看这个功德之大,
功德之大!那么从这个地方也告诉我们一件事情,我们世间人都想都想求福,都想远祸,
用我们世间任何方法忙,要想像佛法这样的得到这样大的果报,绝无可能!比如说世间当
中,不管你努力多少,有没有说这样的,持了一个戒,能够九十一劫当中得到这样的圆满
的果报,有没有?世间绝无可能!世间绝无可能!所以从不同的地方,你也可以从这个地
方加强我们的信念,也从这个地方了解戒的真正的功德,所以再再的说明,它这个法界之
量,内涵就是不一样!在一般状态当中,我们并不需要忙着去受戒,但是我们必须要有正
确的,有正知见的认识,当你这个正知见越是能够稳定的建立的话,然后对这个正确的知
见,经过的思惟观察,越能够确立不疑,然后你去受的话,才真正的这个功德会现出来,
要不然我们匆匆忙忙说,这个很有功德,你跑的去,实际上正知见根本没建立,遇见事情
的话,心里面就动摇了,那不得戒还好,不得戒反正是你本来无戒体可破,得了以后,如
果你破的话,那非常麻烦。下面我们看济缘的解释。
《济缘释》云:‘不具分受,谓不受五而受一二。’
所以这个不具分受的意思,
‘则不发戒体纵引经者,论家防难、即下善生明分五受。彼谓受时具发五戒、但由随中持
有多少,故有一分少分等。
这个解释,就是解释前面《萨婆多论》这一段话,《萨婆多论》就说,五戒不具分受是不
得戒,所以说纵引经,因为有人说经上面你说不受这个,你说受一分二分不行。那经上面
又为什么这样说明呢?它说不是的!经上面所以这样的,有它的原因的。下面还马上举例
子告诉我们。说实际的例子在这个地方。
‘次成论宗,顿谓具受,渐即分受’
《成实论》当中告诉我们,顿渐的话,顿就是五戒一起受,渐是一分一分受。
‘以前三归不许互阙,异师别受并判不成,恐谓同彼,故准决之。’
为什么这个地方要特别的这样的问答呢?因为前面三归的时候也有人问,三归,皈依佛、
皈依法、皈依僧,三样东西,能不能分开来皈依?乃至于说,就算三个同样的归的话,从
三个不同的师长,从这个师父皈依佛,跑到那地方皈依法,再到那地方皈依僧,这样都不
可以!这个三样东西,一定要同时在一个师长那边。既然三归是这样的话,而我们现在这
个正得戒体的三归得,那么同样的,五戒你不是拆开来不可以吗?说不!这两个不一样!
所以这个地方就特别的说明,怕人家误解。下面解释薄俱罗,
‘薄俱罗此翻善容,以彼好容仪故,婆罗门种,天竺国人,昔毗婆尸佛时,曾作穷人,持
一诃梨勒果施病比丘,服讫病愈,以此因缘,九十一劫天上人中受福快乐,今生婆罗门家
,其母早亡,后母恶之屡害不死,后求佛出家,得阿罗汉,年一百六十岁,未曾有病。’
下面出它的原因,
‘盖从昔尝持一不杀戒,故受斯报,准知分受理无所疑。’
持一个不杀戒受这个报,这个地方举薄俱罗是说明可以分受的,可以分受的,这个地方除
了可以分受以外,更告诉我们戒有这样的无量无边无比的功德,这个是第二顿渐一对,第
三呢,延促,延就是长,促就是短。
《业疏》云:‘如多杂二论解云:五戒一受,佛制定故,必须尽形,八戒必一日夜,不可
乖也。’
文长,只节录一部分,全文在连结中
以上是五戒的部分
至于菩萨戒的部分,看过圣严法师说的,菩萨戒是可以分受的
如果因缘俱足是可以去受的,就算你只受几条,你仍是菩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