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研讨] 菩提心:“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6

楼主: ykkdc (ykk)   2023-04-17 21:12:24
: [3] 常见到将欲心所和贪心所混淆,然而,这是两个不同的心所法。贪心所是能够被断除
: 的,例如阿罗汉、佛没有贪心所,然而,欲心所没有办法断除。欲心所是中性的,而
: 贪心所是烦恼心所,欲心所若被贪烦恼影响成贪欲,而与善法一起作用则是善法欲。
: 我们说断除贪欲,指的是断除贪烦恼,而不是断除欲心所,欲心所是没办法断除的。
补充:心心所当中,略作简别-五别境心所的“欲”心所,六根本烦恼心所的“贪”心所
* 我们的身语意,内心意知的心所法,具有别境心所的“欲”心所,欲心所不等于贪心所
《华严经》:“广大智(佛陀)所说,欲为诸法本,应起胜希望,志求无上觉(希求成佛)”
《杂阿含877经》:“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正断(四正勤),何等为四?
…‘已起恶不善法断’,生欲、方便、精勤、心摄受…;
…‘未起恶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
…‘未起善法令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
…‘已起善法增益修习’,生欲、方便、精勤、摄受…。”
《杂阿含561经》:“如来说四如意足(四神足)何等为四?欲定…精进定…心定…思惟定”
上举经文,当中的欲,都是指我们内心的心所法,具有希求作用的心所法名欲心所。
如佛陀说,要成办一切功德,最初要生起希求此功德的欲求,例如,最殊胜的功德是
成就佛果无上菩提,如果想成就佛果,最初要生起希求佛果的欲求,志求佛果无上菩提。
“欲为诸法本”,“欲求”是成办一切善法功德的根本,先要生起欲求,才会去成办。
佛说在诸善法当中,佛果的功德最为殊胜,应对最殊胜的功德生起欲求,志求佛果。
又,佛陀说三十七道品的四正断,对于四正断的四种内涵,都一一生欲,生起欲求。
生起四正断的欲求--首先,要对四正断所述的内涵生起欲求,才会去成办四正断:
1.生起希望“已起恶不善法断”之欲求;2.生起希望“未起恶不善法不起”之欲求;
3.生起希望“未起善法令起”之欲求;4.生起希望“已起善法增益修习”之欲求。
又,佛陀说三十七道品的四神足:欲、勤、心、观,首先,欲神足是生起欲求修学。
* “贪欲”与“欲求”的简别
《杂阿含814经》:“比丘!欲求离欲、恶不善法....。”
此处,“欲求离欲”,“欲求”的欲指意欲、希求,“离欲”的欲指贪欲。
亦即,希求远离贪欲。对“远离贪欲”生起欲求,如同上举对“四正断”生起欲求。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诸菩萨虽永断欲贪,而恒不舍诸善法欲,若身、若心常修善行。”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如来所欲无减,何名为欲?谓善法欲。”
>>>>>
[1] 我们意知的心所法,<百法明门>提到51心所,当中五种别境:欲、胜解、念、定、慧
我们内心当中,这五种别境的心所法,通于善恶,不一定是善的。例如,欲有善欲、
不善欲,胜解有正胜解、邪胜解,念有正念、邪念,定有正定、邪定,慧有正慧、邪慧。
欲心所通于善、恶,欲心所希求的对境,不一定是善的,例如希求杀生、邪婬是不善
的。《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发意欲求佛菩提者,当发菩提心。”此欲求则是善的。
[2] “欲心所”与“五欲”的差别
我们的身语意,包括佛陀的身语意,内心意知都具有“欲”心所。例如,你为什么来
看文?因为意欲看文;为什么贴文?因为意欲贴文;为什么想翻经书,因为意欲…等等。
欲心所属于心法。而贪求五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