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本师释迦牟尼佛因地本生):
“(菩萨发菩提心入大乘道)三僧祇劫所修万行,利益安乐诸众生已,十地满心,尔
时菩萨入金刚定(十地菩萨最后续流入定空性根本智)断除一切微细所知诸烦恼障,证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佛),如是妙果名现报利益,是真报身(佛的圆满报身)有始无
终,应化身佛(佛的化身)虽现灭度,而此佛身相续常住(尽未来际利益一切有情)。”
==============================================================================
* 经文释义_摘自:《佛教四部宗义见解明释》仓忠仁波切教授
十地菩萨已具足相似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之身,彼于十地菩萨最后有之际(十地菩萨
最后一生,有学道菩萨最后续流),入大乘金刚喻定,以圣根本智(入定空性之智)正对
治最细分所知障,断除该分所断而远离所有障碍之时,即现证佛果位(现证佛果无学位)。
此中,紧随于(十地菩萨金刚喻定)断除该分所断之后,彼身(十地菩萨的意生身)
随即成就为报身(佛的圆满报身),彼(十地菩萨)心续中的入定圣根本智即成就为一切
相智(转为佛的一切种智的智慧法身),如是,断离所有障碍的同时,就是现证佛果位。
佛果位是具足四身体性(自性法身、智慧法身、报身、化身)的佛报身,也就是说,
四身是一体(佛的四身是在同一位补特伽罗佛圣者身上同时俱足,当菩萨断除最后一分所
断成佛即同时俱足四身,每一位佛各自都具足自己的四身),因为,佛果位(无上菩提)
是施设处,四身是其上的支分特法,所以佛果位(无上菩提)的体性而言就是具足四身。
“菩”意谓断功德,“提”意谓证功德,“菩提”就是具有断证功德的意义。
以佛果位(无上菩提)而言,“菩”则是意谓断除所有障碍之功德,包含“断除烦恼
障与所知障”,“提”则是意谓证获所有智之功德,从“道”的角度来说,就是证获一切
相智(一切种智)等诸道。
如是,佛果位之无上菩提,就是:具足断、证究竟圆满功德之果位。因为,佛果位是
究竟圆满的菩提,无更于此上的菩提(无更于此上的断、证功德),故是无上菩提。
大乘修行者,从(发菩提心)进入资粮道至无学道,最终成办具足四身体性的佛果位
,乃至长劫未空之际(所有众生成佛之前的期间),以同类续流的方式而存在,无间断的
化现各种与所化机福德因缘相应的化身,以说法等而利益他众生。此中,佛说法利益众生
,主要是为了众生能够断除烦恼、断除所有障碍。
又,文中说到“同类续流”(相续常住),由此可知,报身与化身是存在且是无常之
刹那性,并非以常(非刹那性)的体性而存在。
再者,佛圣者是具足断、证究竟圆满功德的补特伽罗,又,佛的身语意皆是佛宝,所
以,佛、佛圣者有差别,佛的身语意是佛(佛宝),但不是佛圣者,佛圣者一定是补特伽
罗,是佛圣者周遍是补特伽罗。
佛圣者是已证获断、证究竟圆满功德的补特伽罗,因为圆满大悲的缘故,唯有平等利
益众生,无丝毫堕党之偏心,远离世间八法,无不益于众生的言语,所行皆是利益众生,
诸如此类等等,皆是佛的特殊功德。
>>>>>
[1] 经云:“十地满心,尔时菩萨入金刚定断除一切微细所知诸烦恼障,证得无上菩提”
三乘有学道最后续流,都称做金刚喻定。三乘由各自有学道最后续流的金刚喻定,正
对治该乘最后一分所断,而于下一刹那断除该乘最后一分所断的同时,证得该乘无学道。
例如,声闻有学道最后续流的金刚喻定正断治最后一分烦恼障,下一刹那证得阿罗汉果。
此处的金刚喻定,不是声闻的金刚喻定,也不是独觉的金刚喻定,而是大乘的金刚喻
定。大乘有学道的金刚喻定,即十地菩萨的最后刹那,也是证得佛果的前一刹那。十地菩
萨有学道最后刹那入定空性根本智的金刚喻定正对治最后一分所断,下一刹那现证佛果。
[2] 现证佛果时,佛俱足法报化三身,法身可分自性法身、智慧法身,如是,佛具足四身
《浴佛功德经》云:“善男子!诸佛世尊具有三身,谓:法身、受用身(报身)、化
身(佛只具有法身,不具有报、化身吗?非也,佛同时俱足三身,任一位佛各自都俱足自
己的法报化三身)。汝等当于如来起正念心,于诸众生起大慈悲,愿得速成三种身故。”
浴佛节快到了,佛在经中告诉我们:于如来起正念发菩提心,由对众生为了利益一切
众生的大悲,为利众生愿成佛,发菩提心愿自己速成就具有法报化三身无上菩提的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