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菩萨戒“发心仪轨”24 敬礼成量欲利生-3

楼主: ykkdc (ykk)   2023-03-23 11:08:52
转自: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
摘自:《释量论—成量品》略讲 见悲青增格西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续上篇)
而“量谓无欺智”至“世尊具是量”是直接说出(佛是量是由圆满的因产生,不是由
不顺因、常因而生);“为遮无生者”至“则非无别故”是反面托出,说明哪些不是量。
也就是,此段说了没有一个恒常的遍智,遍智不可无因而生,将量与遍智做了结合。
问:遍智非由无因而生,要透过什么因素产生?
回答此问题时,先答:有情需要的量是什么?即先答一切众生欲达究竟利益所需要的
量是什么?若要的只是看得远等能力,就去依止鹫鸟。
也就是说,问者是问:佛是量,佛很伟大,但是知道这些描述与己无关,要如何达到
量,与佛一样?就要先说对有情有利益的量是什么,没有利益的量就不需要了。
我们的量(有情众生所希求的量)——
一切遍智是在指了解成佛之道、解脱之道者;看得远、力气大、有拔山倒海的能力等
都没什么用,若希求这些就去依止鹫鸟等(“量知不现义”至“当来依鹫鸟”)。
此段说的是要依止了解道次第者。
依师之后要行持什么?
自“能立由修悲”至“以故是定量”说“顺成立量”;
自“复次救护者,宣说四圣谛”至“故是定量性”说“逆成立量”。
即由大悲心这个种子开始,至成佛(成佛之道),成佛之后就要利生,就说了四圣谛
,因此解脱之道就产生,所以是自己先成佛,后利生,而后有解脱之道。
因此,整个《成量品》可分四段落:
一是顺逆道次第来源,二是顺说道次第,三是逆说道次第,四是以量称赞的目的。
说“顺成立”时,说了大乘的道次第(成佛之道),同时也说了大乘的三宝。
从归依的层面去说,法宝是灭谛及大悲心所摄受的现证空性的智慧,即道谛。
当然,见道以上菩萨的菩提心、大悲心等也是道谛,只要是见道以上所有的道都是道
谛,但是是以现证空性的智慧为主,因为有了它(现证空性的智慧),其他也才是道谛。
佛宝是佛,僧宝是大乘见道位以上者。
同样,“逆成立”时说了小乘的道次第(解脱之道),同时也说了小乘的三宝:小乘
的佛宝也是佛,法宝是小乘的道谛与灭谛,僧宝是见道位以上者。
所以《成量品》在说道次第,也可以说在说三宝。
克主杰尊者说到:“要透过对这边的了解,从而达到由量所引生对三宝的定解,如此
仅归依一次三宝,就能粉碎轮回;若非如此,只有口头上念诵三宝的功德及与之相伴的信
心,不要说对三宝功德有认识,连三宝是不是所知都不会了解。”
也就是说,了解道次第的程度,要到了解什么是法宝等,知道这些的功德就非常大了
,若非如此,就是根本未将三宝当成所知。
佛教徒都在说归依三宝,但是未好好读过经论的人所想像的三宝,与佛典所说的三宝
完全不同,这样即使是在归依,也是在归依与三宝无关者,真正的三宝则从未想过,也就
没有什么归依好说的。
明解脱道之成量品
戊一、略释成为量 (...下略...)
>>>>>
[1] 佛教所说的三宝,要由见理产生的信心,才会稳固,所以说,正量引生坚稳三宝信。
摘自:达赖喇嘛尊者法语
“通达基法道理二谛义,次以四谛证轮回还灭,
正量引生坚稳三宝信,安立解脱道根祈加持。
欲求止息苦集解脱者,出离心及欲度诸众生,
偏布十方悲心为根本,加持修成任运菩提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