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达界格西:现观总义 (11)-22 佛经 (心经)

楼主: ykkdc (ykk)   2023-02-26 20:25:07
: [2] 摘自:尊者达赖喇嘛介绍密咒金刚乘
: 以我们常唸的《心经》来讲,《心经》其实是观自在菩萨与舍利弗尊者的问答,舍利
: 弗尊者问问题,观自在菩萨回答。
: ..导师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入定后,以加持力让观自在菩萨与舍利弗尊者问答对话,
补充:
如尊者说,《般若心经》是导师释迦牟尼佛入定后,以加持力让观世音菩萨与舍利弗
尊者问答对话,不了解本经脉络的读者,从玄奘法师译的节略本较难看出。
以下引汉传大藏经当中,其他心经的译本---
1.姚秦三藏鸠摩罗什翻译的《心经》版本:
“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阴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
2.唐朝摩竭提国三藏沙门法月译的《心经》版本: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灵鹫山中,与大比丘众满百千人,菩萨摩诃萨七万七
千人俱,其名曰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等,以为上首…
…于是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蒙佛听许,佛所护念(导师释迦牟尼佛入定加持),入于慧
光三昧正受。入此定已,以三昧力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自性皆空。彼了知五蕴
自性皆空,从彼三昧安详而起。
…慧命舍利弗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唯,大净者!愿为说之,今正是时。’
(观世音菩萨)于斯告舍利弗: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色性是空,空性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
咒曰:揭谛 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 莎婆诃’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及菩萨众,一切世间天、人、阿脩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
大欢喜,信受奉行。”
3.唐朝罽宾国三藏般若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及菩萨众俱。
时,佛世尊即入三昧,名广大甚深。
尔时,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观自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时舍利弗承佛威力(佛陀加持舍利弗尊者),合掌恭敬,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善男子!若有欲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者,云何修行?’如是问已。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具寿舍利弗(具寿即长老之意)言:
‘舍利子(长老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时,应观五蕴
性空。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呪、
是大明呪、是无上呪…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呪,即说呪曰…
…如是,舍利弗!诸菩萨摩诃萨,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应如是行。’
如是说已。即时,世尊从广大甚深三摩地起,赞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应如是行,如是
行时,一切如来皆悉随喜。’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具寿舍利弗大喜充遍,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亦大欢喜。
时彼众会,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4.唐朝大兴善寺三藏沙门智慧轮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誐梵住王舍城鹫峯山,…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观世音自
在,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时,照见五蕴自性皆空。
…即时具寿舍利子(长老舍利弗)承佛威神(受佛加持),合掌恭敬白观世音自在菩
萨摩诃萨言:‘圣者,若有欲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云何修行?’
…尔时,观世音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具寿舍利子(长老舍利弗)言:
‘舍利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时,应照见五蕴自性皆空,
离诸苦厄。
舍利子!色空,空性见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色即空,是空即色。受、想、行
、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性相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减、不增。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住,心无障碍。心无障碍故,无有恐怖,远离
颠倒梦想、究竟寂然。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成正觉。故知般若波罗蜜
多,是大真言,是大明真言,是无上真言,是无等等真言,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真言(密咒),即说真言(密咒):…
如是,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应如是学。’
尔时,世尊从三摩地安祥而起,赞观世音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应如是行!如是
行时,一切如来悉皆随喜。’
尔时,世尊如是说已,具寿舍利子、观世音自在菩萨及彼众会一切世间、天、人、阿
苏囉、巘驮缚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
[1] 汉传大藏经当中,有七、八个心经译本,以上只节录四个译本。
可以看到,玄奘法师译的是略本,略本用意是字数少方便受持,但次第上,应先了解
完整本之后,再受持简略本,如此方能掌握。其他完整的心经译本,包含序分、正宗分、
流通分,完整译本呈现出当时法会现场情景,由佛陀加持舍利弗和观世音菩萨两人问答。
[2] 心经提到:“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苦集灭道、无无明亦无无明尽”等。
常见到有误解为,否定彼等五蕴、十二入处、十八界、四圣谛、十二缘起支的流转与
还灭等诸法的存在。并非如此,若将此处"无"颠倒错解为没有、不存在,则堕于断边见。
经文的内义,此处文句当中,前缀词“无”,并非否定彼等诸法存在。
“空中无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