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广论止-95

楼主: ykkdc (ykk)   2023-01-02 18:46:33
摘自:《广论奢摩他章略讲》/宗喀巴大师造论/见悲青增格西教授
以下说明七作意。
如是别思上下诸地功德、过失,善了其相。时为闻成,时为思成,故此作意闻思间杂
。由如是修,超过闻思,唯有修相,一向胜解粗静之义,是名胜解作意。
《声闻地》云︰“于所缘相修奢摩他、毗钵舍那。”第六作意时亦云:“修奢摩他、
毗钵舍那。”
初作意时说缘义等六事,此于余处毗钵舍那中亦多宣说,是故此等虽非修习无我正见
,然是毗钵舍那亦不相违。故此诸作意之时,是由双修止观而断烦恼。
修习之理,谓若分辨粗静之义,数数观察,即是修习毗钵舍那。观察之后于粗静义一
趣安住,即是修习正奢摩他。】
一、了相作意。
观欲界过失、色界功德,或为闻而成慧、或为思而成慧,还没达到止观双运,是了相
作意。
了相作意又称“闻思间杂的作意”,七作意中,其他六个都没有闻思间杂的情况。
二、胜解作意。
观修粗静相,超过闻思的阶段,以止观双运修,是胜解作意。
“初作意时说缘义等六事”:“六事”是义、物、相、方向、时、理。理解为粗静相
就可以了。
观这些内容,虽然不是在观无我,也可以说是观。
了相作意、胜解作意时,是在得止的基础上修观,那时候只有修观吗?也不是,有时
候也会修止。
【如是所修初、二作意,是为厌坏对治。如是展转修习止观,由修习故,若时生起欲
界上品烦恼对治,是名远离作意。
又,由间杂薰修止观,若能伏断中品烦恼,是名摄乐作意。
次若观见能障善行欲界烦恼住定、出定皆不现行,不应粗寻便谓:“我今已断烦恼。
”当更审察:“为我实于诸欲尚未离欲而不行耶?抑由离欲而不行耶?”
作是念已,为醒觉故,随于一种可爱净境攀缘思惟,若见贪欲仍可生起,为断彼故喜
乐修习,是名为观察作意。
由此能舍未断谓断诸增上慢,次更如前于粗静义别别观察,于观察后安住一趣,由善
薰修此二事故,若时生起欲界下品烦恼对治,是名加行究竟作意。
第三、第四、第六作意,是能伏断烦恼对治。】
三、远离作意。
了相作意、胜解作意只是对治烦恼的前行。对治欲界大的烦恼是远离作意。
四、摄乐作意。
对治欲界中品烦恼是摄乐作意。
五、观察作意。
对治烦恼后,入定、出定时,烦恼都不现起,但也不确定是不是真的断了烦恼,为了
清楚这点,就缘可爱境测试自己是不是还生贪,结果发现自己仍然没有断完,就再去观修
粗静相。
六、加行究竟作意。
对治欲界小的烦恼是加行究竟作意。
结论:真正对治烦恼的是第三、四、六作意。
【如是若断软品烦恼,即是摧坏一切欲界烦恼现行,暂无少分而能现起,然非毕竟永
害种子。】
七、加行究竟果作意。
断欲界九品烦恼即得初禅正禅。
用世间道断烦恼是暂伏烦恼,不如用出世间道可以永断烦恼。
“暂”是针对出世间道而说,暂时可能是多生都不生起。
(...待续...)
>>>>>
[1] 《瑜伽师地论》(唐.玄奘法师译):
“由七作意,方能获得离欲界欲,何等名为七种作意?谓:了相作意、胜解作意、远
离作意、摄乐作意、观察作意、加行究竟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
[2] 由初禅近分七作意伏断欲界九品烦恼,获得初禅(色界第一静虑)正行
透过九住心(另一角度八断行灭五过失)获得第九住心的等持之后,由第九住心的禅
定增长,进一步获得身心轻安的止,即获得奢摩他,即获得初禅近分最初作意所摄唯止。
获得初禅近分初作意的止之后,为了对治欲界烦恼获得初禅正行,以世间道而言开始
观上界为静、下界为粗的粗静相道,开始观察上下诸地功德、过失的作意称为了相作意。
从了相作意开始,经过七作意伏断欲界九品烦恼,获得色界初禅第一静虑的正行定。
了相作意,观察粗静相道的初作意,此时还未得正式的观,了相作意的观是得正式的
观之前行,由了相作意的观力获得身心轻安的观时,即获得第二胜解作意的观。以世间道
而言,由观粗静相获得第二胜解作意的观,即获得正式的观,正式的观与止观双运同义。
获得正式的观(第二作意止观双运的胜解作意)时,还未有对治烦恼的能力,当能够
对治大品烦恼(或说粗品烦恼、上品烦恼)时,即是第三作意远离作意,远离作意对治属
大品的三品烦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