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达赖喇嘛:以正念正知除遣沉、掉获得禅定18

楼主: ykkdc (ykk)   2022-12-31 17:15:02
摘自:达赖喇嘛尊者教授《觉灯日光》
这里讲到,运用世间道的毗钵舍那,来断除欲界的烦恼。
讲到世间道断烦恼时,要知道这种断除,是指暂时压伏烦恼,使烦恼不会现起,但不
是从根本上断除烦恼。
从初禅的前行(初禅近分定),到初禅的正行(初禅正行定),这期间是大有学问的
,初禅前行从因地上讲有六项,加上第七项果位(即初禅正行),共有七支。
因地的六项是:
一、了相,就是对自地为粗相、上地为静相的了知。
二、胜解,透过反复思惟自地的过患、上地的功德,而生起毗钵舍那。
三、远离,远离了欲界的上三品烦恼,即欲界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的烦恼。
四、摄乐,远离了欲界中三品的烦恼,即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的烦恼。
五、观察,因为已经远离了大部分欲界的烦恼,所以会觉得已经断除了欲界所有的烦
恼,但实际上并没有断除欲界所有的烦恼,此时,要透过观察的力量让自己察觉到仍然还
存有欲界烦恼,再一次地去行加行,而进入了第六项。
六、加行究竟,断除了欲界下三品的烦恼,也就是欲界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的烦
恼。
第七、果作意,欲界的九品烦恼都完全断除(压伏)之后,获得了初禅正行,就是加
行究竟果作意。
所谓了相作意,就是自地为粗相,上地为静相的这种作意。
获得了第九住心,生起了奢摩他(初禅近分最初作意),可是还没有到达了相作意,
这个时候的奢摩他叫作作意初修业者,又叫作第一静虑(初禅)近分所摄正奢摩他。
为了压伏欲界烦恼,行了相作意时,这时候的奢摩他叫作净烦恼初修业者。
所以,作意初修业者,和净烦恼初修业者,是不同的。
净烦恼初修业者的这个奢摩他,叫作了相的奢摩他。
可是作意初修业者,并不是了相的奢摩他,只是得身心轻安之后而生起的奢摩他而已
,此时行者并没有刻意去观修自地为粗相、上地为静相。
许多瑜伽师常常误会一开始所获得的这个奢摩他,因为一旦生起了,就获得了初禅的
近分,所以他们把初禅的近分和初禅近分的了相视为一体,也就是把作意初修业者与净烦
恼初修业者混淆在一起了。
以此之故,宗喀巴大师就在此处对这两个做出很详细的区别。
近分六作意,是从了相作意开始算起,而不是从作意初修业者算起。
六作意的第一个—了相作意,是近分所摄毗钵舍那的第一个,它是胜解作意的前因,
但不是静虑近分的第一个。
所以对于毗钵舍那,我们要有所区分:
讲到六作意的毗钵舍那,那就是由了相作意生起的毗钵舍那;不经由了相作意,只是
很单纯地依奢摩他而生起的毗钵舍那,就是初禅近分所摄的毗钵舍那。
在了相作意之前,就已经生起了初禅近分所摄的奢摩他,即作意初修业者。
在还没有获得作意初修业者之前所有的禅定,都属于欲界心(例如:九住心)。
若依诸大教典之义,得到奢摩他者,也是极为稀少的,何况是能得毗钵舍那。
>>>>>
[1] 获得初禅近分定的奢摩他之后,经过七作意,获得初禅正行
四禅八定,获得每一处所的禅定,都分为两个阶段:近分、正行。在下一个处所当中
,此地处所为粗、上一处所为静,由上一处所的近分经过七作意,获得上一处所的正行。
例如,获得初禅近分之后,由初禅近分经过七作意压伏欲界烦恼,获得初禅正行;获
得二禅近分之后,由二禅近分经过七作意压伏初禅烦恼,获得二禅正行;获得三禅近分之
后,由三禅近分经过七作意压伏二禅烦恼,获得三禅正行;如此类推,相继获得四禅八定。
[2] 九住心是欲界心,九住心之后,最初获得身心轻安的止,是初禅近分初作意正奢摩他
九住心的过程,从第一住心至第九住心,都是属于欲界心。
有以为,获得第九住心是初禅近分定,并非如此。获得第九住心是圆满了欲界定,此
时还未获得近分定,由第九住心的禅定进一步获得身心轻安的止,才是获得初禅近分定。
最初获得初禅近分定的止,即正式的奢摩他,获得正式的奢摩他时,不属于欲界心,
正式的奢摩他(正式的止)属上界心所摄。之前九住心阶段,属随顺的奢摩他(随顺的止)。
获得初禅近分初作意奢摩他之后,还要修观,经七作意压伏欲界烦恼获得初禅正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