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广论止-62

楼主: ykkdc (ykk)   2022-11-25 18:25:59
摘自:《广论奢摩他章略讲》/宗喀巴大师造论/见悲青增格西教授
【于正修时,生觉沉掉正知之方便者。非唯了知沉掉便足,须于修时能生正知,如实
了知沉没、掉举生与未生。
又须渐生有力正知,沉掉生已,须生无间能知之正知,固不待言,即于未生将生,亦
须正知预为觉了。
《修次》中、下编云:“见心沉没,或恐沉没。”又云:“见心掉举,或恐掉举。”
乃至未生如斯正知,纵自断言“从彼至此中无沉掉,所修无过”,然非实尔,以生沉
掉不能知故,有力正知未生起故。
如《中边论》云“觉沉掉。”觉了沉掉须正知故。若未生正知,凡沉掉生,必无所觉
,则虽久修,不觉沉掉,必以微细沉掉耗时。】
此段说生正知的必要性。
只是了解沉掉并不够,要在修时能生如实了知沉没、掉举生与未生的正知。
这种正知要从初始无力渐至有力,正知强而有力才能在产生沉掉时立即得知,且尚未
产生、将生之时也能预先得知。
无力的正知是产生沉掉才知,有力的正知是可以预先得知将生沉掉。未生起有力正知
,即便自己夸口说“修定时无沉掉”,因为不认知沉掉,所以不是真的。
若未生正知,沉掉生时没有觉察,修了很久却不知道已处在沉掉中,只是徒耗时日而
已。
【正知云何生耶?
答:前修念法即修正知重要一因,以若能生相续忆念,即能破除忘境、流散,亦能遮
止沉掉生已久而不觉,故生沉掉极易觉了。
又,觉失念之沉掉,与觉未失念之沉掉,二时延促,观心极显。故《入行论》密意说
云:“住念护意门,尔时生正知。”
《辨中边论释》云:“言‘正知者,由念记言,觉沉掉’者,谓安住念,始有正知,
是故说云‘由念记言’。”】
要如何生起正知?修正念即是修正知的要素。
对所缘念念不忘就能破除所缘流散的过失,也能遮止产生沉掉了却不觉察。
自己观内心就容易了解“在失念的情况下觉察到沉掉”与“不失念的情况下觉察到沉
掉”的差别。也就是,用自己的经验也容易了解正念是生起正知的因素之意。
【余一因者是正知不共修法,即令心缘佛像等所取之相,或缘能取明了等相,次如前
说于修念中,观察于余散与未散,任持其心,即修正知极切要处。
《入行论》云:“数数审观察,身心诸分位,总彼彼即是,守护正知相。”由此能生
沉掉将生了知正知。
由修念法是遮散后所起忘念,应善辨别。若不尔者,杂一切心,全无分别,如今后人
修习而修,由混乱因,三摩地果恐亦如是。
故应顺大论细慧观察,修验决择,极为重要,不应唯恃耐劳。如《摄波罗蜜多论》云
:“独修精进自苦边,慧伴将护成大利。”】
要如何生起正知?第一是修好正念。
这一段说第二点—正知的不共修法。
心缘外在的佛像或内在的心,于修正念同时,观察心是不是散至余处、明澄分等是不
是有问题,由此能生了知将生沉掉之正知。
修正念可以遮止散失所缘的忘念,在正念的基础上修正知,连细微沉掉都可以守护。
最主要是用正念让心专注在境上、不乱跑,而且用正知调整至完善。因为正知、正念
二者功能不同,所以宗喀巴大师说“应善辨别”。
如果不善辨别,像后代人般乱修,因为因方面错误,果方面也就不会修出真正的三摩
地。所以依大经大论观察决择后再去修很重要,不要以为只要够努力就可以达成。
《摄波罗蜜多论》说:若无智慧,独自一人盲瞎修练,再怎么精进也是自讨苦吃。若
有智慧陪伴,就会成就极大利益。
(...待续...)
>>>>>
[1] 《入菩萨行论.护正知品》:“住念护意门,尔时生正知…”
摘自:CBETA 《入菩萨行论广解》卷五 寂天菩萨造颂 杰操大师注释 隆莲法师译解
http://tripitaka.cbeta.org/W04n0033_005
“若为守护意根门,其时正念能安住,
   尔时正知即现前,从或暂失能复生。”
  由斯正念,何时为守意根门防护烦恼正念安住,其时即有观察是时非时应不应作如实
而知之正知,偶一失坏,亦能回复。修行善不善巧,视守护正念正知之法如何,故于此应
善巧也。
“于自身心应随时,数数审观毋放任,
   总摄而言唯此法,是护正知之行相。”
于身语及意一切时中,应以了知于学处违顺,是否为无记或烦恼自在转之般若,再再
观察,总摄而言,唯此是守护正知不失坏之性相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