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广论止-61

楼主: ykkdc (ykk)   2022-11-21 19:28:47
摘自:《广论奢摩他章略讲》/宗喀巴大师造论/见悲青增格西教授
【沉者亦译退弱,与丧心志之退弱不同。
于此沉相,雪山聚中修静虑者,多于安住不散,相不明澄之昏昧,许之为沉。此不应
理,论说昏昧为沉之因,二各别故。
《修次中编》云:“此中若由昏沉、睡眠所蔽,见心沉没,或恐沉没。”
《解深密经》云:“若由昏沉及以睡眠,或由沉没,或由随一三摩钵底诸随烦恼之所
染污,当知是名内心散动。”
此说由昏沉及睡眠力,令心沉没,名内散动故。
《集论》亦于说随烦恼散乱之时,说其沉没,然彼说散乱亦有善性,非定染污。】
沉指怯弱、软弱,与丧失心志对软弱不同。
西藏修禅定者多有将心安住不散但看不清楚的昏昧当作沉没。这是不对的,论著有说
昏昧是沉的因,二者是因果关系,所以二者是各别的。
引《修次中编》说因昏沉、睡眠导致沉没,这是在交代昏沉与沉没是因果关系。
“由随一三摩钵底诸随烦恼之所染污”:由随一能障碍三摩地的随烦恼所染污。
“内散动”:散乱有外散乱与内散乱。
心转移到他境而丧失所缘,如掉举,是外散乱。心向内收摄而丧失所缘,如昏沉,是
内散乱。
“《集论》亦于说随烦恼散乱之时,说其沉没,然彼说散乱亦有善性,非定染污”:
因善心导致的所缘流散要不要归类到散乱有二说。
前说散乱是随烦恼,所以因善心导致的所缘流散不是散乱。《集论》说散乱也有善的
部份,也就是贪所导致的所缘流散是掉举,其他烦恼及善心所导致的所缘流散是散乱。
【昏沉,如《集论》云:“云何昏沉?谓痴分摄,心无堪能,与一切烦恼及随烦恼助
伴为业。”是痴分中,身心沉重无堪能性。
《俱舍论》云:“云何昏沉?谓身重性及心重性,即身无堪能性及心无堪能性。”】
昏沉来自于痴,是身心都不堪能的情况,另外也要把“相不明澄”这点加入。
身心不堪能就像快睡着时,见境模糊不清,心无法思考,身也无法做事。身心不堪能
达到极致就是睡眠。睡眠与昏沉都是沉没之因。
【沉没谓心于所缘执持力缓或不极明。故虽澄净,若取所缘不极明显,即是沉没。
《修次中编》云:“若时如盲,或如有人趣入闇室,或如闭目,其心不能明见所缘,
应知尔时已成沉没。”未见余论明说沉相。
沉没有二,谓善与无记。昏是不善或有覆无记,唯是痴分。】
诸大经论皆说除遣沉没,思佛像诸可欣境及修光明相策举其心,故心闇境晦及心力低
劣皆应灭除。双具所缘明显与策举之力,唯境明显及唯心澄清非为完足。
掉举易了,唯沉没相诸大经论多未明说,故难了知。然极重要,以易于彼误为无过三
摩地故。应如《修次》所说,从修验上,细心观察而求认识。】
昏沉与沉没的差别:心持所缘时,境不清楚—没有明澄分—是昏沉,若有澄清度,但
是不是极明,或说心执持时不是抓得紧紧的,是沉没。
“昏是不善或有覆无记”:“有覆”是烦恼,是烦恼不见得都是恶。只要是昏沉一定
是烦恼﹙有覆﹚。有些昏沉来自于痴,是有覆,但是是无记;有些昏沉与嗔等烦恼搭配,
不仅是有覆,且是有记。
沉没有善及无记。若是善的沉没还好,若是无记的沉没,无善可言,将沉没当成正定
修一辈子,就浪废了一辈子的时间。
诸大经论都说要除遣沉没,缘佛像等可欣境或修光明相可策举其心,有助于消除心暗
及心力低。
因此,只是境明显、心澄清,并不够,要铲除心的灰暗及心力低劣。
沉没的相状,诸大经论都没有明说,行者很容易把沉没当作无过的三摩地修,有这样
的危险。所以应该清楚认识三摩地的定义,沉没、掉举的相状等。
>>>>>
[1] 摘自:何为一心不乱 净界法师
宗喀巴大师提出一个警告,他说很多人在这个地方,会认为他得定了,其实这是一种
微细的沉没,就是我这一念心,在我所缘境当中,我感觉到不昏沉,也不掉举,已经明静
而住,我已成就三昧了,其实没有。那个是一个微细的沉没,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
[2] 摘自:《心类学》二十随烦恼心所之昏沉
《大乘五蕴论》(玄奘法师译):“云何昏沉?谓心不调畅,无所堪能,蒙昧为性”
《大乘阿毘达磨论》(玄奘法师译):“何等昏沉?谓愚痴分,心无堪任为体,障毘
钵舍那为业。”
又,内心昏沉,也是一种散乱。如格西释文提到,散乱有外散乱与内散乱:1.心转移
到他境而丧失所缘,如掉举,是外散乱;2.心向内收摄而丧失所缘,如昏沉,是内散乱。
[3] 本文提到,昏沉与沉没二者有别,且昏沉是沉没之因。昏沉如打瞌睡、昏昏欲睡,心
力无法集中,于所缘不明显,似半睡半醒,这是愚痴导致的,把它当作定是错误的。
即便去除了昏沉,于所缘明静,但是明晰的执持力量不够,仍有沉没,仍不是得定。
(五盖是障碍禅定智慧生起的五种盖障,当中的睡眠盖,属内心昏沉、沉没所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