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见悲青增格西:世俗谛 8

楼主: ykkdc (ykk)   2022-11-08 12:30:24
: 补充:诸法是胜义无、名言有
: 《大般若经》(唐.玄奘法师译):
: “舍利子!但随世间言说施设有得、现观──非胜义中有得、现观。
: 但随世间言说施设──有预流…有阿罗汉,有独觉、有独觉菩提,有菩萨摩诃萨、有
: 菩萨摩诃萨行,有诸佛、有诸佛无上正等菩提──非胜义中有预流等。”
补充:经云诸法“但随世间言说施设有(即名言中有),非胜义中有(即胜义中无)。”
摘自:达赖喇嘛尊者教授《觉灯日光》
在此,针对胜义有、胜义无的“胜义”,两字做解释。
“义”是所知,或某一个识(心识觉知)的境。
(胜义)是什么识的境呢?是胜智(殊胜的智慧),即无分别智的境。
(圣者现证空性的意知称作无分别智,此时意知不带义共相现证空性故称无分别智)
为什么是胜义谛?
因为是圣者的智慧(圣者殊胜的智慧,即现量空性的意知)看到而成为胜智之境。
什么是胜义无?
观察诸法究竟如何存在的理智(于诸法上观察究竟有没有自性的胜义理智量)去观察
时,没有一法堪忍观察。
在胜义上不存在(自性有不存在究竟的法性中),就叫胜义无。
也就是──
(1) 前面(胜义谛)的“胜义”:
是被圣者殊胜的无漏智(即圣者现量空性的意知)所看到的,这个是有的,就是胜义
谛(胜义谛是存在的,胜义谛是无自性的空性,无自性的空性是所量、所知)。
(2) 后面(胜义无)的“胜义”:
是观察诸法究竟如何存在的理智(观察诸法究竟上有没有自性的胜义理智量)所获得
的,这是没有的(胜义有是不存在的,自性有不存在究竟的法性中,自性有不是所知)。
现在看本文──
(1) 所谓“胜义”(胜义谛)的“义”,就是所知(境),也就是某识的所执境(这
是存在的)。
“胜义”(胜义谛)的“胜”字,是讲到最殊胜、第一、最好的。
另一种说法:“胜”是无分别智(即圣者现证空性的意知),彼智之境,名胜义(圣
者根本智的意知所通达的境即胜义谛──无自性的空性、自性空的空性)。
又另一种说法:“无分别智(即圣者现量空性的意知根本智)现证胜义,顺彼(根本
智)之慧(随顺现证空性的闻思修慧)说名胜义。”
所以解释“胜义”,可以说到识(心识觉知)本身,不一定是境而已。
即有不同的解释方式:
一者说这个无分别智(圣者现证空性根本智的意知)的境(即无自性的空性)是胜义
;一者说无分别智(圣者现证空性根本智的意知)本身是胜义。
(2) 所谓胜义无是什么?
观察诸法究竟如何存在的理智(观察诸法究竟上有没有自性的胜义理智量)去寻找时
,找不到堪忍之义。
(注:在究竟上,如果观察有没有自性的胜义理智量找得到的话,那这个法会变成实
有,可是究竟上找不到──不堪忍观察,所以是胜义无,自性有不存在究竟的法性中。)
>>>>>
[1] 世俗谛和胜义谛
什么是世俗谛?世俗名言量了解的那些境,就是世俗谛(即世俗名言量所通达的境)
。什么是胜义谛?圣根本智看到的那个境,就叫做胜义谛(即胜义理智量所通达的境)。
一切所知摄于世俗谛与胜义谛──我们的身语意,以世俗名言量(无损害六识)通达
某一有法,属世俗谛的认知,内心意知以胜义理智量通达此有法的实相,属胜义谛的认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