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世世常行菩萨道──第十四世达赖喇嘛讲授/悲智学佛会整理
....是否达到利益目标,全看每人的意乐来决定,否则外相看来在行法,可是内心意
乐不正,讲者是为名闻利养,听者以不正当的心态,如同我要学好才能贬低他人;
这种随着世间八法听讲,即使外相在听讲,所讲所听并未真正与正法相应。既然善良
动机是如此重要,那么应以何等动机呢?就是皈依与发心了。
(二)内道外道的差别
每个人很自然有“离苦得乐”的想法,可是当我们想要寻找消灭痛苦方法的时候,这
种层次就不同了。
以外道来说:痛苦的根本在于伤害他人,快乐的根本是利益他人。又说:伤害他人主
因由于贪瞋,过分的贪爱自己亲人就会伤害他人。他们也认为贪瞋是痛苦的因缘。
可是内外道不同的地方,贪瞋是由悦意相与不悦意相而来,因为见到悦意相而让你产
生贪,不悦意相产生瞋。谁见到悦意相及不悦意相呢?是“我”见到的。所以对于“我”
的定义,就有不同的说法。
以内道来说,所谓的“我”,并不是如所现般那么真实(我们的无明心识现起我时,
仿佛我是独立实有般);外道却坚定“我”是独立存在的,因而产生内外道不同的说法。
因有非常坚定的我执产生贪瞋,由贪瞋产生痛苦;以内道来说痛苦的根源由于我执,
唯有消灭我执才能断除痛苦。
因此先要了解我执所执取的,与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经由这种思惟,发现与实际情况
不符,由此破除我执。所以佛教才有“无我”的正见,这是任何一派外道所没有的见解。
如果了知皈依,就知道内外道的差别;我们所皈依的法宝,就是破除我执的无我正见
(属道谛);以及破除我执后的“灭”功德(属灭谛),就是証法宝。
佛陀能自在的为我们宣说,也是我们所皈依的对象佛宝。现在已经获得或正在証得法
宝的圣者,名为僧宝,也是皈依的对象,所以三宝是我们真正的皈依。
经由了知三宝的功德,明白内外道的差别,因此应对三宝的内涵要如实了知,对佛法
才能产生真正的信心。由皈依了知不只为了现前的快乐而已,而且可以达到解脱。
我执无法断除,一切的痛苦永远存在。为了断除我执,佛说了无我正见;说有我的教
义,我们称他们为外道,这主要由皈依来区别。在内道说我执是痛苦的根本,经由无我正
见的破除我执,达到真正的究竟解脱。
在前二句“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这两句讲“皈依”),皈依的意义
,已经包括了内外道的区别,及更深奥的解脱内涵。
后二句(我以所行施等善,为利众生愿成佛)(这两句讲“发心”),是佛法修心方
面,因为众生根器不同,想法不同,希求也不同,佛陀善巧的随各人根器,说声闻、独觉
菩萨三乘不同的教法。
所谓的大小乘,其差别在于大乘不为个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利益遍虚空一切有情,努
力精进,获得了一切遍智的佛果位。
无论意乐上(发心上)、加行上(行持上)、果位上(证果上)都有大小差别;大小
乘不是以智慧区别,而是以方便品(发心)来区别的。
只以出离心的方便资粮(仅以希求解脱的发心),是无法成为大乘的,大乘的方便资
粮是菩提心(希求成佛的发心),以菩提心的力量为布施等方便资粮,以菩提心(希求成
佛的发心)修学空正见(了解无我空性的智慧),就是大乘的智慧。
如果没有菩提心的摄持,而修学空正见,只是自我解脱而已。因此大小乘的差别,主
要以有无菩提心区别,不是空正见。
由皈依从外道而进入内道,以菩提心从劣乘进入大乘。因此最后二句发心:“我以所
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在菩提心的摄持下,不是为我个人,而是为利益一切有情,我乃行六度万行,我要成
佛才能利益众多有情,回向给一切有情。我们虽无生起真正的菩提心,但应该了知菩提心
真正的内涵。
(三)佛法的基本精神
皈依及发心的次第是一定的,如同:“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知慧真明暸。”这是小
乘的修学内涵。“普愿罪障悉消除,”这是大小乘共的,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就不会有“
世世常行菩萨道。”因为自身不希求解脱,怎能想到让他人获得解脱呢?(...下略...)
>>>>>
[1] 有以为,小乘宗义才说四法印,大乘宗义不说四法印而说一实相印。并非如此。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即《大宝积经金刚力士会》别译本)云:
“大秘密主(密教金刚手菩萨)!如来于一切法中,总略而说有四法印。此如是法(
四法印),若诸菩萨深固信解勤行修习,即于善法而不减失,速能圆满菩提分法。”
[2] 如尊者提到,四法印当中,主要以“诸法无我”一印区别内外道。
四法印与一实相印的关系:佛教内道各宗对“诸法无我”一印的认识有深浅不同,当
认识到无我的究竟了义,即一实相印所诠缘起性空的究竟了义。自续派以下不承许缘起性
空,因为自续派以下说的缘起为假必依实的缘起,一实相印的缘起性空指应成说的缘起。
佛教内道各宗对于“诸法无我”一印,有不同粗细深浅的认识,但最起码都不承许外
道所说常一自主的离蕴我,宗义上不承许常一自主的离蕴我,才算皈依内道。如尊者提到
:如果了知皈依,就知道内外道的差别,我们所皈依的法宝,就是破除我执的无我正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