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悲青增格西:菩提心的定义

楼主: ykkdc (ykk)   2022-08-23 10:12:38
转自: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2011/04/3.html
菩提心的定义/见悲青增格西教授
■ 菩提指的是佛果,希求佛果的心是菩提心
菩提心有其严格的定义,但是可以大概理解为“为利有情愿成佛的心(意识)”是菩
提心。(简单说,菩提心是想要成佛,为什么希欲自己成佛,因为想要利益帮助有情。)
这里面,一定要具备二个部份:一是为利有情的部份,类似大悲心等(大悲心希求利
他,想要利益有情离苦);一是愿成佛的部份(愿欲成佛,希求自己成就佛果菩提)。
因此,菩提心本身是希求佛果的心(菩提心本身是想要成佛的意欲),因素是:为利
有情。为利有情是因素,不是菩提心本身,可是讲条件的时候会讲二个(自利与利他)。
所以菩提心也是具有二个欲求(自利与利他两个希求)的心(意识),二个欲求是:
1.很希望利益有情(大悲心利他希求利益有情),与2.很想成佛(希求完善自己成佛)。
(注:菩提心是为了利他而希求自己成佛的发心,完善自己成佛才有圆满利他的能力。)
菩提心的定义:
“与自身的助伴(心所是心王的助伴,菩提心本身是心王,与菩提心自己本身的意识
心王同俱相应助伴的心所法,是怎样的心所法?)──为了利他而缘圆满菩提(佛果)的
欲乐心所(希求心所)相应而生,大乘道入门之道类为特色的大乘主要意识心。”
(注:菩提心是以希求佛果的欲求命名,意知的心、心所当中,希求菩提是欲求心所
的作用,但是菩提心不是心所,菩提心本身是心王。与希求利他而希求佛果的欲求心所相
应的意识心王,称作菩提心,菩提心是为了利他圆满而希求自利圆满成佛的主要意识心。
《优婆塞戒经》:“众生有思,名为欲心,以如是欲善业因缘发菩提心,是则名为菩
萨性。”此处的欲,内心的意欲,意识觉知的心、心所当中,欲心所是对所思惟事物发起
希求的作用,菩萨内心思惟欲求的是佛果菩提,为了利益他有情而对佛果菩提发起希求。
菩萨一心念佛,希望自己能帮助他人,菩萨内心意欲的唯一目标:缘念成办圆满佛果
菩提利益有情众生。)
■ 大乘道入门之道类为特色的大乘主要意识心:
([大乘道入门]之[道类]为特色的[大乘][主要意识心])
(1).先说“大乘”:
菩提心(想要成佛的发心意识)是大乘道的门槛。
有菩提心(有想要成佛的意识)即是大乘,没有菩提心(没有想要成佛的意识)就不
是大乘,是不是大乘,取决于有没有菩提心。
(注:是不是大乘就看有没有希求成佛的意识,例如只想成就阿罗汉就不是大乘。)
说“大乘”,是为了排除蔗皮式的菩提心(蔗皮式发心,又称造作式菩提心)。
以七因果方式修习菩提心的次序是:1.知母、2.念恩、3.报恩、4.悦意慈、5.大悲心
、6.增上意乐,接着是7.蔗皮式的菩提心。(七因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