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万寿莲筏和尚序
和尚。余同门也。家世姑苏。姓王氏。童年薙染。依宝华山文海律师具戒。云水三十年。
参南北知识四十余人。末上入先师万寿粹老人室。乃印心焉。甲午冬。出世西山普觉寺。
未几。复迁万寿。所至虽以宗门住持。而时或兼传戒法。数年以来。期经四建。而坛下禀
受者辄千余指。今秋重九。大戒将圆。适值和尚六旬初度之辰。其嗣法得戒诸弟子。欲顺
世缘。用酬法乳。炷香作礼请余为文以祝。因而晓之曰。寿者之相。乃我执之异名。如来
于圆觉般若等经。揭而斥之。其无可取也明矣。然经有云具寿。或云无量寿者。何耶。盖
具寿以戒言。重腊非重齿也。无量寿以心言。依性不依形也。以戒为寿。持之即具。以心
为寿。悟则无量。若是。则孰不可以具寿。而孰不可以无量寿乎。况因戒名僧。僧而无戒
果僧乎。约心论悟。悟不了心非悟也。且夫戒也者。所以续慧命也。戒不持则戒命无以存
。心也者。所以体法身也。心不悟则法身无以显。法身显。我身诸佛身。同一身也。慧命
存。我命众生命。无二命也。保是身。延是命。是谓寿得其正。以之自寿寿世。则亦无不
寿矣。是故应知和尚之开坛授戒。嘱累传心。是先以是寿寿诸子。诸子当妙悟自心。精持
佛戒。亦还以是寿寿和尚。庶几和尚授得其授。而诸子受不徒受也。抑又须知和尚推此寿
而寿诸子。即所以寿众生。亦所以自寿也。诸子能以此寿而自寿。正所以寿和尚。亦所以
寿诸佛也。其为寿也。不亦大乎。其为祝也。不亦至乎。若夫一介之躯。六十之年。特空
尘海沤。电光石火耳。焉用祝。诸子闻而欢喜踊跃。遂焚香散华。持是以为寿。
净土津梁跋
乙巳仲秋。衍法志公和尚。会刻净土经论文集成。嘱跋数语。余因历观三经。明因举果。
大开净土之门。三论。显理破迷。的示唯心之要。龙舒文。导初机而精详曲尽。指归集。
采众善于事理圆通。或问数纸。搜抉禅者孤陋之疑。法语一章。力振行人因循之弊。云栖
愿文。自注戒杀放生等篇。莫非往生急务。助行要门。至若莲华世界诗。虽文出游戏。而
理实圆常。况写境传神。引心入观。摄化门中为不可少。善哉念佛一门。得此诸说。无机
不被。无路不通。统万流而归净土。诚为一大津梁矣。爰为题名曰净土津梁。然而津梁虽
设。履践在人。撩起便行。阿谁无分。所贵贾勇先登。占宝莲之上品。玄关直蹋。获法忍
于无生。佛记早承。愿轮速转。徧刹网而纵横应化。尽劫波以展转津梁。则苦海劳生。由
是而蒙利济者。可复量哉。如其逐世波而忘返。趋险道以苟安。或则玩津梁而不进。守津
梁以自足。不惊汨没竛竮之苦。卒致问桥恋筏之讥。其何以慰集者之苦心。且深昧夫命名
者之大义也矣。或曰。和尚秉单传之宗。以祖道自任。当依本分直截示人。夫唯心净土。
当处现成。自性弥陀。觌体不隔。乃为是津梁之说。以起人心外有法。去来取舍之见乎。
噫。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本分直截耶。去来取舍耶。于此缁素分
明。许汝会唯心自性。如或未然。莫寐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