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增格西:藏传佛教辩经学制及对修行的意义

楼主: ykkdc (ykk)   2022-05-21 15:16:10
这是去年12月份,玄奘大学举行的汉藏交流研讨会
见悲青增格西在会上发表的演讲。
转自: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见悲青増格西
(2021/12/4,玄奘大学藏传佛教研究中心举办之藏传佛教辩经学制华语示范暨研讨会)
我今天主要讲的有两个主题,第一:辩经的学制,第二:它对修行的意义。另外,附
带讲今日辩经的缘起,以及一般辩经者需具备的条件。
一、辩经的学制
西藏各宗各派都有许多量论方面的著作,各派也都有在学习辩经,但是谈到学制,要
讲的清楚又完整那是不容易的。即使只是要弄清楚我自己寺院的学制,那也要花许多时间。
我们的寺院目前就有两个分院(以前曾经有五个),色拉杰与色拉麦。两个分院各有
各的学制,不仅这样,各分院还有二十多个康村,也都有各自的学制。各家写的都非常详
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天的作息都有。因为太过重视,也特别讲究,因此规定,这
些学制都要口耳相传,不落文字。
因为很繁细,能熟记学院学制的人过去就不太多,到了现代,大家就更没有兴趣,也
没有那个耐心,不太喜欢记这些了,因此现在就只能把传承了几百年的事写成文字,印刷
成书。
寺院的学制,目前虽然已经有了文字记载,但依然遵守自古以来的做法,每一年都有
固定的日子,聚集所有僧众,让一些长老口述,康村也是一样。
长老们把日月星星,附近的各个山头当成时钟,毫不含糊的谈月亮或星星照在哪里,
高度是多少时,就要开始吹法螺。(寺院吹法螺,分院只可敲锣不能吹法螺,康村只允许
打木板,各种敲打法与其代表的意义也都不一样。)与此同时,院长要如何,纠察师要如
何,一般僧众又要如何等等,院长及纠察师管理大众,也有专人专门的制度管他两人。如
果寺方有任何活动,那么分院跟康村就不可以在这段期间有什么安排;如果分院有活动,
期间康村也不可以有别的安排。
又,我们寺院每一年有八次的辩经法会,其中四次是整月,另外有四次十几天到二十
几天的。以某一个辩经法会为例,它开始的第一天要做些什么,什么时候结束,结束的最
后一天又要做一些什么,中间又要做什么等等都有详细的安排,而且几百年来都没有任何
变化,直到五九年来到印度后才稍微有一些变化。
来到印度之后,实际运作虽然有一些变化,但在讲学制时还是会把几百年来的学制原
汁原味分毫不差的讲一遍,即便我们已经在印度超过五十年了,有些做法已经有了较大的
转变,但是讲学制时依然会说星星照在(西藏)色拉寺的某一个称为什么的山头的什么地
方时要如何如何等等。把当下的改变当作是一种不得已的变通而已,不是正规的做法。今
天,我们除了找一些相关的题材来讲讲,没有办法讲这些既复杂又繁多的东西。学制这种
东西,是实际操作时必不可少,但是演讲时,似乎没有办法多讲什么。
我们虽然没有办法一下子就知道辩经时的各种组合、年限等制度。但是重要的一点就
是:以我们寺院为列,除了极少数的休假日外,天天都在辩经。
进入寺院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习辩经,学科方面,刚开始至少要学习三年的摄类学,
也就是基础因明学或者基础辩经,三、四年以后,每一年都有两个月左右要学习量论,其
他的时间就要学习般若、中观等论。
即便在学习量论的两个月之外的其他时间,学习的工具依然是辩经而已,辩经是我们
学习各大论典的唯一工具。说它是唯一的工具,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无论显密都要套上辩
经的公式。藏传许许多多小寺院的情况各有不同,没有办法一概而论,但是在具一定规模
的寺院里,基本上都有辩经,重视辩经。
二、辩经对学习以及修行的意义
萨迦班智达说:“如是能所立,谁知正理论,智者能圆满,住持佛教法”。萨班是说
要了解能立及能破正理,才能住持及弘扬佛法。
这句话意义非凡,针对一个精通理路的智者来说,不具有正理的任何所思所想,所说
所写,都是胡思乱想、胡言乱语,这样怎么还能正确的住持及弘扬佛法呢?
此外,从我们寺院的一些案例,也可以一定程度的说明西藏人对辩经的重视程度。在
我们寺院,若说某一个人懂不懂佛法、有没有学会佛法,完完全全指的就是他有没有学好
辩经。若没有学好辩经,就会把他当成没有学会佛法;而没有学会佛法就相当于不懂佛法
,不懂佛法当然也就相当于不懂如何修行。
这样的观点在三大寺或六大寺都是公开明确、完全没有任何含糊的。这种观点在其他
西藏出家人当中应该也有一定的普及率,与萨迦班智达的意思也是一致的。
无论对学习还是修行,定义不清、界限不明、浑浑噩噩,这些都是大的问题。譬如: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一般人对这些内容,说他不懂,当然不是,但若说他懂
,他也讲不出个所以然。以前我曾经遇过一位师姐,她给我一张卡,上面有二十几个字,
就是忠、孝、仁、爱等等二十几个字,说这是他们的修行规则,说他们在修这些,我就问
她意思,刚开始她完全没有办法回答,经过请教别人,就跟我说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可以解
释其他的每一个字。平常这些字我们似乎都看得懂,也能够运用自如,但只要稍加追究就
会变得模糊起来,本来清楚的会变模糊,如果是本来就模糊的,就更加不用说了。
如果要直接讲辩经对学习以及修行佛法有什么好处?它对修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回
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法的修行?要厘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清楚我
们现在的人认为的佛法跟经教所谈到的佛法,这两个是有一定差别的。
《俱舍论》谈到,佛法有教法与证法二类,教法指三藏十二分教,证法指戒定慧三学
。因此,所谓的佛法指的就是三藏与三学。
西藏的各种解释中,三藏都是佛所说的,不包含后人的释论。(三藏指经、律、论,
三藏也可以称为经藏、律藏、论藏。目前汉传的说法是,三藏中的经藏等同于佛所说的经
典,律藏是佛所制定的律仪,论藏是后人对佛经的解释。这与藏系的说法不同。)如果说
学佛学的是三藏三学,学的是鸠摩罗什及玄奘大师等人的所学及所翻译,那么正知与正念
就非常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戒律,若没有真正学过四分律或其注释,可能会认为戒律讲的
都是一些不杀不盗,身三语四不违犯等,只要不要怎样就好,但是若真正去学戒,就会知
道戒律当中有许多对行住坐卧的了了分明及念念不忘的现观教导,这些很多人认为在修安
那般那或是等各种禅定时才会讲求的观察、专注、了了分明、念念不忘,事实上,在讲戒
律的时候,也会讲很多。
我认为,如果让一个人去学习戒律,但不跟他讲课程的题目,他是非常有可能认为他
在学经行等禅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戒是定的根基、是慧的根基的原因。从某一方面来讲
,戒的修行本身就包含了经行以及静坐禅修这两者,修行若达到一定的高量时,他的行住
坐卧,所有的动作都可在禅定中发生。
总之,正知、正念、观察力、专注力在修学戒定慧三学的任何阶段都是少不了的,并
不是只有在修禅定的时候才需要或重要。
藏人有句话:“无闻之修行,如断手攀岩。”若没有对佛法的闻思,就不可能有对它
的修行。而辩论能够加强能力,养成思辩作用。
另外,学习佛法要能够改变自心,所以学习经论不能不经思考、人云亦云,也不能只
是背诵,因为这样摧毁不了自心坚固的烦恼习气。
为了让佛法在自心生根、成长,为了让自己真的能够运用佛法来斩断烦恼习气,就必
须在串习所学内容时,不断自己与自己辩论,明晰自心的状态,确定自己确实说服了自己
,对所学内容不再犹疑。
在说服自己的过程中,必然存在不足之处,就用与他人的研讨辩论来补强、完善。透
过这样反复打磨的过程,不断地穷尽深入、思索探究,才能获得坚固的定解及信心,由此
渐次建立正念正知,改变自心。
总之,透由辩经可以培养专注力、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深入问题的洞察力,由此建立坚
固的信心以及正念正知。
另外,经论中讲到的所有佛菩萨高地功德几乎都是由正知正念等内容组成,这些内容
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会变成那些功德。有关这方面的内容非常重要,也是我们今天的主
题,事实上是应该要大讲特讲,而且格西们在这方面是能讲一些的。
只不过也有有口难言的囧境,因为听者不了解佛经中出现的种种瑜伽、种种现观,更
不知道组成它们的各种心所,以及同样的法在不同领域、不同阶段会变成不同法,会有不
一样的名称。
在不了解这些内容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谈论多辩经对它们会有多少好处、少辩经会
让他们错失什么。因此,我在这篇文章的前前后后讲了很多有一定相似度的东西,我们只
能讲一些我们亲眼目睹或经验到的,或能够推理论证的事情,由此对不了解的内容有个想
像。
我们现代人,行动之前会在纸本或电脑上前沙盘推演一番,这可说是以在电脑或纸张
上纪录来取代正知正念。一位最好的修行者,他像一个心算者,他用自己的脑、自己的心
取代电脑,把佛陀在经论中所说的那些法,在自心中了了分明、念念不忘地加以修证。
那么,要用什么方法、要培养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够帮助这些修行?辩经即便不是唯一
的,也一定是最好的那个方法。如果要深入经藏、明心见性,辩经其实都是很给力的。这
方面的内容非常重要,很值得讲,只是一言难尽。
辩经还有其他好处:辩经是个比较轻松快乐的学习方法,因为,它一方面有一点像运
动比赛或打游戏,是种智力竞赛。像下围棋是长时间高度专注,高度消耗脑力、心力。辩
经也应该是一种好的经行,因为要集中精神,清晰的了解并记住对方及自己讲出去的任何
一句话,以及清楚这句话的所有层面。
我们看到辩经者在人群中跳来跳去,其实他们的精神是高度集中的,很多时候,他们
对周遭发生的事情不会有任何察觉。辩经者需要在精神高度集中、高度紧绷下度过很长的
时间,但是,他既没有在书房久坐看书的各种问题,也不会带来另外的任何不舒服。它是
一种很好玩的学习方式。
它带来的另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辩过的东西比较不会忘记,会记得比较清楚。多
数人一辈子都在一直学习,但就是记不住,一两天前,记得很清楚的事情,几天之后就模
糊了。也有很多人看书的时候就迷迷糊糊,半睡半醒的,这样即便看书看得时间再久,也
没有办法记下太多的东西,记得的也不深刻,而辩经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因为从某种方面
来讲他就像下棋。辩经的乐趣顺带地提升了辩者的高度思考所需的专注力。
以上这些都是辩经的利益,它们既可以在学佛修行的时候发生,也可以在学习其他领
域的时候发生,这些好处都是共通的。
辩经的其他好处还有:例如目前有很多科学家在研究为什么老喇嘛几乎没有得帕金森
氏症或老人痴呆症,即便有,为什么那么轻微?年纪很大的喇嘛不在少数,但为什么记忆
力还可以那么好?我虽然不知道我们的学习方式可不可以改变脑细胞,但是除了辩经之外
,我很难相信是其他因素。
以上只是举了几个想到的例子,辩经其实还有很多功德。
三、会议的缘起及辩经示范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董事长提出一个想法,想举办一场辩经活动。原先的想法是让两
位格西用藏语来辩,旁边找人来翻译。这种做法我以前看过。
它的问题是:用藏语辩,因为大家都已经非常熟练了,所以进行的速度会非常快,短
时间就说了一大堆,根本来不及翻译。因此,就改成用中文辩。这样的好处是,我们当中
没有任何一个人有用中文辩经的经验,辩经所用的专业术语平常也用不到。
因此我想,虽然从嘴巴里面出来的字可能又慢又硬,但是因为我们讲话的速度比较慢
,这对在场的听众反而会有好处。总之,讨论到最后,就决定内容虽然要取自五部大论,
但是辩论人自己要留下时间来解释所辩的内容,希望这样可以解决观众理解上的问题。
我自己的想法是,练习辩论的时候,可以用一些台湾人耳熟能详的题材,这样一定会
事半功倍,观众一定能够听明白大多数的内容。现在用以下这个例子说明:例如《论语》
中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这句话为主题,辩论时不论是依西藏辩经所用的三
因相,或是西方人所讲的三段论式,二者都会用到三相或三段。
我们讲话大多离不开在主张什么,或是在讲什么理由,这样一来因的三相全部都有了
,它就是辩论时主要遵循的逻辑之一。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说,它有三个内
容:朋友、自远方来、快乐。对我来说,我会把它理解成,因为有来自远方的朋友所以很
快乐。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可以解释成,从远方来,就是快乐的理由。把它变成论式的
时候,可以写成:“我为有法,很开心,因为与来自远方的朋友相会之故”。
如果今天要辩这个内容,一开始,我会问我的对手,你知不知道“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这句话出自哪里等问题,最后问他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如果对手的理解跟我一
样,那么,他的公式也会如上。这样一来,“朋友从远方来”就会是我开心的理由。
但是事实上,“从远方来”没有办法变成“我开心”的理由。如果说这个理由成立的
话,那么在机场工作的那些人就应该天天都快乐,他们应该都有许多在机场工作的朋友来
来去去,但事实并非如此。当今世上无论你处在任何一个角落,只要两天就能够来到身边
。一两天、两三天就能够见到一次,这跟天天能够见面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这并不是高
兴的理由。同样都住在台北,但是很久才能够见一见,聚一聚,这才应该是双方开心的原
因,这句话真正讲的应该是“好久不见的朋友相见”。
虽然如此,但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并没有把好久不见写出来,因此
,我可以问对方: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不是见到了好久不见的朋友才很开心?如果对方的
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就可以追问对方距离的远近并不是快乐的原因,这样对吗?如果对
方的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他就有了根本性的矛盾,我就可以喊“嚓”了。
因为刚开始的时候,他曾经承认过距离远就是快乐的原因,而此时他放弃了这个宗。
现在对他而言,见到了很久没有见到的朋友,才是很开心的理由,他放弃了前面自己的宗
,重新又选了另外的宗,因此就可以喊“嚓、嚓、嚓”。
然而,“好久不见”这个理由确定会比前面的理由更好一些吗?大家都知道,现在是
网络时代,无论你的朋友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都可以随时随地很清楚的看到你,因此看
到远处的你与看到近处的你,直接看到跟视讯看到,对我的快乐谁比较加分,是很难讲的。
四、辩经者需要的条件
辩经的时候,双方一定要遵守辩经的规矩,尽量理路清晰,不可胡搅蛮缠,只有这样
才能够有序的发展下去;如果遇到不讲理的人,是没有办法辩下去的。我们常常会说“秀
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遇到这种情况,秀才一定是输家,他是赢不了兵的。
除了遵守辩论的规矩,若要从辩经获得益处,辩经者的心态也很重要,必须要端正,
要时刻记得辩经的目的并非为了获胜,是为了自他消除邪见、建立正见,由此渐次成办自
他长远的利益,是为此而辩。
若是出于贪心而想要显示自己比他人强,或是为了压倒他人而诡辩、强词夺理,或心
高气傲鄙夷对手,这些都有违辩经的目的,因此不仅很难从中受益,反而会产生不好的果
报。
很多人认为,辩经的时候,一定要先学许多东西才可以去辩,没有很多的准备就没有
办法辩论。这种想法应该是不对的。就像我前面举的例子,我其实没有请教过任何人这句
话的意思,我也没有去查找资料看看他的意思是什么,就算遇到了一个《论语》专家,我
可能也会用这句话跟他辩论一番,这不是因为我了解这些内容,或我与他有不同见解;恰
恰相反,我只是因为一无所知。辩经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获取知识,记忆资料的。
最后要强调,辩经脱离不了逻辑,而逻辑思维的建立,必须在平时就要养成逻辑思考
的习惯,不是只有上场辩论时才套公式,拿出来用一用。如果对这些有兴趣,以后可以再
找机会详谈。
谢谢大家!
>>>>>
注:辩经可以提升思惟能力,深入经藏、深入自心,修行佛法必须有好的思惟能力,才能
改变自心。透过辩经,能够帮助修行,在《增壹阿含经》提到:“世尊告难陀曰:汝
今,难陀!当修二法…所谓止与观也;复当更修二法…所谓智与辩也。”《俱舍论》
分别业品:“法施谓如实,无染辩经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