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慈心如何培育?

楼主: ykkdc (ykk)   2021-11-27 21:40:20
※ 引述《icteric (小比菲特)》之铭言:
: 对治嗔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慈心
(避免引言过多,以下恕略)
佛教常说所缘相同、行相相违的修行,慈心、瞋心就是一例。慈心是想给予对方安乐
,瞋心是想伤害对方,所以是所缘相同、行相相违。
比如内心缘某位有情,内心想要给予安乐,希望对方获得安乐,这是慈心的行相。
瞋心同样缘某位有情,却不希望对方获得安乐,甚至获得伤害,这是瞋心的行相。
所以说慈心能够对治瞋心,因为慈心跟瞋心的行相是相违的。如果缘一位有情产生瞋
心,内心无法获得安乐,其实第一个伤害的就是自己,因为自己已经无法获得安乐。
如果缘某位有情产生瞋心,我们又知道慈心是瞋心的相违品,可以对治瞋心,那么如
何生起慈心、培养慈心?以下提供思惟参考。
首先,如果我们没有对有情产生亲近感,是没有办法生起慈心的。这里说的亲近感并
不是说贪爱,这里说的亲近感至少不要太排斥。
比如可以思惟说,我是人,对方也是人,我想离苦得乐,对方也想离苦得乐,所以我
们有基本相同的面向,不要只把焦点摆在自己,看看对方也有跟自己相同的地方,我们都
要离苦得乐,如此可以产生亲近感、尊重感,减少排斥感,进而减少瞋心,进而以亲近感
的基础生起慈心。
除此之外,也可以思惟有情具恩,比如一般我们也常说抱持感恩的心,佛法说的有情
具恩,就更加深广。也可以思惟对方具有的优点,不是只专注在缺失上,或从现况的不足
处,思惟改善之道,是否能够提升自己帮助自他。
另外像是《入菩萨行论》提到,将行为与行为者分开来看,我们可以对不当的行为表
达谴责,但是对这个行为者心怀慈悲,因为他会有伤害的行为也是受烦恼的控制,如同医
生医治病人,并不会对病人产生瞋恨。
再者佛教说到业果的道理,想想业因果的道理,如是作如是受。由思惟业果的道理,
也能思惟到空性的道理。今天为什么遭受恶业,过去因为缺乏空性的智慧,因为我执的无
明愚痴造作恶业,今日遭受苦果。由思惟空性的道理,进一步也能生起忏悔,遮止再造恶
业、恶因的增益,避免再陷入同样困境。又能够宽恕体谅他人的无知,也是培养慈心的方
法。
以上提供几点思惟,至于生起慈心的禅定,另外要配合禅定的教授。如四无量心说:
愿我及诸有情具乐及乐因,愿我及诸有情离苦及苦因。愿一切有情永离苦处,慈心增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