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界法师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导读12 下

楼主: creative88 (create)   2021-09-02 00:13:49
【69】慈悲心由浅入深有三个层次
  所谓无缘慈我们解释一下。在大乘佛法当中,慈悲心由浅入深,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是众生缘慈:这种慈悲是有条件的,因为对众生的慈悲也需要取相,需要取一
种亲密的相状。比方说:她是我的母亲、她对我有恩,所以我应该要感恩。总之,凡夫的
慈悲心必须要取一种悦意慈,也就是要找一种亲密的相状来带动他的慈悲心。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思惟、观想──一切众生在无尽的轮回当中,几乎都曾经做过我的
母亲,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已经经历过无数次的生死,每一次受身都需要有一个母亲,由
此可知,不论天上的飞鸟、地上的蚂蚁都可能曾经做过我的母亲。以母亲的相状来带动我
们的慈悲,这叫众生缘慈。没办法,凡夫也只能从这个地方来修,以众生相来带动慈悲心
,这是凡夫的慈悲。
  第二个是二乘人的慈悲─法缘慈:二乘人观一切法空,从空性当中,知道大地与我同
源、万物与我同根,但是他这种慈悲心是不主动的。阿罗汉你说他没有慈悲心吗?未必;阿
罗汉他出来托钵,你有事情求他,他也会帮助你,但是阿罗汉的慈悲心不会主动,一旦入
了涅盘,就全面休息了。所以他跟众生这种同体的心情,是比较被动的,不像佛陀的慈悲
─为诸众生不请之友。
  第三个是无缘慈:无缘慈就是真实平等的慈悲心,而且这种慈悲心是任运自在,不假
造作的。
  在《涅盘经》里面讲到佛陀的慈悲心,说:有一天,提婆达多想要谋害佛陀,就把大
象灌醉,然后后面再用鞭策去打这些大象,大象一痛就往前冲,就往佛陀行脚的方向冲过
来。佛陀这个时候看到这些醉象,即将害佛─造五逆重罪,任运生起慈悲心,很自然的将
手伸出来,手指上立即现出五只狮子。大象再怎么醉,看到狮子就醒过来,害怕、屈服的
跪倒在地上,佛陀用这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来调伏醉象,就是一种随缘任运的境界。
  还有一次提婆达多参加应供,因为菜色非常丰盛,吃了过多而拉肚子,他就忆念南无
佛,释迦牟尼佛也是现前给他加持,结果病就好了。之后,有人就问说:提婆达多一天到
晚想伤害佛陀,为什么佛陀要救他呢?佛陀说:祂的心是平等的,不是刻意为之,就像月
亮──千江有水、千江月,月亮永远存在,你的心准备好,月亮就出现了。不是因为月亮
跟那一个人特别好、比较亲厚,没有这回事情。只要你准备好,月亮将随时出现,这个叫
无缘慈,祂没有锁定物件,是任运的。
  当我们观成佛身之后,自然也能契入佛心,而产生大慈悲心。
  【70】十六观之九——佛身观(三)
  那么,作此观者有什么好处呢?
  举益劝修─作此观者,舍身他世,生诸佛前,得无生忍。是故智者,应当系心,谛观
无量寿佛。
  此观修成者──舍身他世,生诸佛前,来生绝对不会来这个五浊恶世投胎,一定能够
出生到诸佛的国土,而且在那一生,即能成就无生法忍。是故智者,应当系心,谛观无量
寿佛。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应当系心观想无量寿佛。
  看到这个地方,大家慢慢慢慢就了解藉相修心这个观念。说实在话,凡夫没有相状,
就没有办法修心!虽然修行是改变我们的心态,但是也要藉相啊。比方说我们修持咒、礼
拜、供养,都是要藉相──藉供养的相,来启发慈悲的布施心;藉拜佛的相,来启发惭愧
心……
  印光大师讲过一句很重要的话,他说:有些人修行,向外攀缘,心外求法,结果功课
作越多、个性越刚强,他以功课来自我骄慢,那就不是藉相修心了。我们常常说一个人修
行上路,就像车子开上高速公路,只要上了高速公路就对了,你每天都在进步,今天会比
昨天更近于佛道了,这个很重要──让生命永远保持进步!但是,你怎么知道你有进步呢?
事实上不管修什么法门,我们只看结果──如果你的心越来越调柔、越来越有智慧、越来
越慈悲,那才是正确的修行方法;如果你修很多功课,但是烦恼依旧、自私依旧,那就不
是在藉相修心,只是在做善业而已!
  我们要知道:魔王在因地的时候也积集善业,他得果获报的时候,怎么有那么大的神
通力来干扰修行人?他的神通力从什么地方来?是从布施、持八关斋戒,办了一个无遮大会
供养大众师,但是因为不懂得藉相修心的道理,结果就偏差了。
  这地方讲到一个很重要观念──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如果你是真正用功的人,开
始进入佛的相状,你一定会感受到佛心、那种大慈悲心,这才是真正叫做心心相印──感
应道交!
  虽然是以相状为下手,但是最后是以心态来做总结!
  也就是说:最后的结果,你的心态必须跟佛心是相应的,那我们说你这个人修行已经
上路了,进步多少只是时间的问题了。一个人修行上了路,就不用害怕了,你今天拜佛拜
得少,那只是懈怠,在高速公路休息站休息一下,没关系,可以再继续走,起码你是上路
了;最怕的是还在市区打转,找不到路头,那就糟糕了。所以我们刚开始可能是观莲华相
、观佛的光明相、观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相,但是最后的结果是要契入佛心──生在佛前
,证得我空法空的真如理性,这是本经的目的。本经是先以欲勾牵,再令入佛智,先用相
状来引导我们,由此而进入佛心,这才是修观的真正目的。
  教观入处─观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见眉间白毫相者,
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
前授记。
  这一段,讲出它的下手处:观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好入。其实佛门讲到正报的相跟好
是蛮复杂的──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怎么观呢?我们可以从一个地方下手
──从眉间的白毫相下手。
  佛陀有三十二相,有两个相是很特别的:一个是佛顶的无见顶相,一般如果佛陀从佛
顶放光,那就是在显真如本性─性德。我们看《楞严经》,佛陀在讲楞严咒之前,是佛顶
放光而宣说神咒,因为楞严咒不是修来的,那是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真如本性,表示性
德。那么白毫表示修德。我们看《法华经》,佛陀在演说《法华经》之前,白毫放光──
从白毫当中,现出十方菩萨修六波罗蜜的相状: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乃至于禅定、
智慧的相状。
  白毫是一个下手处,佛顶又是一个下手处,这两个是最有代表性的。但是因为无见顶
相我们看不到,没办法看到,所以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前,只要白毫
相好观成,八万四千相好,自然显现。而且见到无量寿佛的相好,即能见到十方无量诸佛
,以见十方诸佛故,即能得诸佛现前为你授记。当然,能够蒙佛授记,那肯定是入正定聚
,也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萨,已证得无生法忍了。
  结示观名─是为遍观一切身相色身相,名第九观。
  辨观邪正─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71】诵《金刚经》,一定有救!
  当我们慢慢进入到正报,会发觉佛的相好非常微细,很难观,所以这个时候心态的调
整,那种皈依的心就很重要了!我讲一个实际的小故事,供大家参考,这是我读佛学院的
时候,我的恩师性公长老说的:
  他有一个弟子,在台北做军官的,他的父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往生了,都是他的祖
母含辛茹苦把他抚养长大的,他的祖母对他十分呵护、疼爱有加。等他长大后,他就开始
赚钱想要孝养他的祖母,但是他的祖母却得了癌症。他心里非常悲伤,好不容易有能力回
馈祖母养育之恩,结果祖母病的这么重。
  有一天,他就跑到寺里去拜佛,在大殿拜得痛哭流涕,有一位出家人出来问说:你怎
么回事啊,为何这么伤心?他回答说:我从小跟祖母相依为命,我祖母现在得了癌症,我
感到非常悲痛,一点办法都没有!那位法师就对他说:你回去诵《金刚经》,一定有救!
  这位居士听了之后,就赶快请了一部《金刚经》回去读诵,也不懂经文意思,就一直
诵。当然《金刚经》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对他启发很大,经中说:凡是有《金刚经
》的地方,就是有佛的地方。这句话对他影响很大,他认为《金刚经》就是佛──在在处
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因为家里没有
佛堂,他就把餐桌擦干净,然后将《金刚经》放在餐桌上就开始读诵。有一天,诵到一半
的时候,突然间他的餐桌前面,一尊佛身现前,释迦牟尼佛全身是金色光明,他没中断就
一直诵,这个光明停留了好几秒,都没有退掉,等诵完之后,佛像的光明才消失掉。
  当他见到这次光明之后,就出现了两件很特别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他祖母身上的癌细胞自然消失掉,再检查都没有发现癌细胞,又多活了
十二年。。
  第二件事情:他见到佛像之后,从此官运亨通,最后做到军法处处长,少将退休。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位居士来看过性公,我还跟他谈过这个故
事,其实他对佛法了解不多,但是他对佛陀具足信心──这个人心理素质、善根很深厚。
什么叫善根呢?心态好,信心具足就是善根,对于正法深信不疑!他深信《金刚经》就是佛
陀,所以认为《金刚经》一定可以救他祖母,他以这样的信心契入《金刚经》的文字相,
结果感应道交,本师释迦牟尼佛现前。凭什么?就是因为──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
众生心想中。
  诸位要知道:本经讲藉相修心,你心态的准备很重要!不要说是观经,念佛也是一样
,同样一句佛号进入不同人的心中,为什么产生不同的功德?因为心态不一样。就像莲池
大师没有出声,只是默念就能够念到头上放光、出现佛像,他心理准备够嘛。所以我们观
佛像的时候,重点不是说观得多么清楚分明,因为在作观的时候,有心相跟心态,我们所
要强调的观念是:心态比心相重要!
  【72】十六观之十——观音观(一)
  辛四、第十观音观。
  结前启后─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次亦应观观世音菩萨。
  总标身相─此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身紫金色,顶有肉髻;项有圆光,面各
百千由旬;其圆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释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萨,无量诸天,以为
侍者。举身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
  前面是观佛,这以下观菩萨。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能够如实地观无量寿佛──见无量寿佛的相好也好、光明也好,
当祂在你心中清楚分明显现之后,其次应当要观观世音菩萨。怎么观呢?此菩萨的身长有
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身是紫磨金色,头顶上亦有肉髻。
  关于佛像,台湾现在很多佛像都是用描金、彩绘,都不错,但是我的老师讲过一个观
念说,其实佛像最好就是全部安金的,这样才符合经义。经文里面的佛像,没有一个是描
金的、彩绘的,全部都是紫金色,所以安金的佛像,是比较合乎大乘经典的经义。
  观世音菩萨身是紫金色的,这跟阿弥陀佛一样,头顶有肉髻,颈上亦有圆光。祂的圆
光从每一方看过去,都有百千由旬那么广大;在圆光当中有化佛,就像释迦牟尼佛;每一化
佛有五百位化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
  举身光中,祂身体所放出的光明中,五道众生,(这个五道,事实上是六道,是把阿
修罗并入到其他五道),一切众生相,皆于中现。
  我们观佛跟观菩萨不太一样,这一点要知道。佛的功德已经圆满,既然是功德圆满就
不应该有特色,你看过佛有特色吗?没有特色。但是菩萨还在因地,当然有特色,比方说
文殊菩萨表示智慧、普贤菩萨表示行力,观世音菩萨表示慈悲。
  我们下一堂课会讲到大势至菩萨,事实上菩萨的光明有两种,观世音菩萨的特色是比
较偏重利他,所以你看观世音菩萨的身相,以手为主,千手千眼、广设方便摄受有缘众生
,尤其祂身上的光明──现出六道众生,这一点值得我们去思惟,表示一种慈悲的光明。
大势至菩萨不一样,是比较偏重在自利,调伏烦恼。
  身为一个佛陀的相状,基本上是圆满的,阿弥陀佛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
、一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做什么呢?摄受念佛众生,几乎是圆满的,圆满就没
有特色了。但是,观世音菩萨是以慈悲为特色,以利他为特色;大势至菩萨是以行力自调
──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专要他专,以刚强、坚定的行力来表示大势至菩萨。
  我们等到下一堂课会讲到:观音菩萨跟大势至菩萨两个相状,有不同的特色,观世音
菩萨的特色在手,大势至菩萨的特色在脚,此菩萨举足一动,大地即震动,表示这位菩萨
的威势力大,等到菩萨观时,我们再慢慢把祂的特色观出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