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界法师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导读04 上

楼主: creative88 (create)   2021-08-11 05:56:40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导读 (第4卷/共20 卷)
  前面讲到丙二、明欲害母。
  《大乘起信论》讲到我们修行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破和合识,一个是断相续心。这个
和合识,就是五蕴当中的想蕴,主要是第六意识对外境的种种想像。想像之后,当然会产
生贪爱,所以破和合识,其实就是要破除我们对娑婆世界贪爱的想像。
  以本经来说,频婆娑罗王跟韦提希夫人,都是大福报之人,一个是国王,一个是王太
后。他们的想像一定是跟外境坚固的结合一起。因为他们遇到的人、饮食乃至种种的受用
资具,都是如意、安乐的境界,所以要他们破和合识,基本上很困难。当快乐的感受,不
断的刺激他、诱惑他,要他断然地放下乐受,并不容易做到。但是遇到了逆境的刺激,第
六意识便生起出离心,为什么?因为他有愿力 ── 一个有愿力的人遇到逆境,会启发他
的道行;一个没有愿力的人,遇到逆境,只会自暴自弃!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这两个人都不是普通人,都是有善根的人,只是在福报当中,一
时的迷惑,等到善根被启发,就能够断然地求受八关斋戒、听闻佛法,一个证得三果,一
个求生净土,不容易啊!这都是遇逆境的刺激而产生的。他能够在逆境当中,破除合和识
,使令第六意识的想蕴,脱离了外境的色尘,跟内在的感受──所谓迥脱根尘。这是第一
点,出离心。
  但是,他真正要做的是断相续心,也就是第七意识的执取,这个就要靠智慧了。因为
听闻佛法,只是一种基础的出离道心,想要脱离三界的系缚,还得靠我空、法空的智慧,
来断念念执取──相续的心。而频婆娑罗王,这两点都做到了,他一开始就有出离心,求
受八关斋戒,又听闻富楼那尊者说法,所以一方面破和合识,一方面断相续心,果然证得
三果。这是讲到本经缘起当中,关于频婆娑罗王的情况。
  那么,阿阇世王本来是跟他父亲结恶缘的,因为母亲过来帮助频婆娑罗王,所以引起
了阿阇世王的迁怒,也要杀他母亲,这件事情当然引起了严重的反对,我们看经文:
  良臣谏:
  时有一臣,名曰月光,聪明多智,及与耆婆,为王作礼,白言:大王!臣闻毗陀论经
说:劫初以来,有诸恶王贪国位故,杀害其父一万八千,未曾闻有无道害母。王今为此杀
逆之事,污刹利种,臣不忍闻。是旃陀罗。我等不宜复住于此!时二大臣说此语竟,以手
按剑,却行而退。时阿阇世惊怖惶惧,告耆婆言:汝不为我耶?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
!王闻此语,忏悔求救,即便舍剑,止不害母。
  正当阿阇世王拿了利剑,想要杀害韦提希夫人的时候,阿阇世王有两个大臣,其中有
一位非常重要的大臣,名字叫月光,这位大臣的特点是聪明多智,非常有智慧;还有一位
叫做耆婆。耆婆跟阿阇世王是同父异母的小弟,都是频婆娑罗王的儿子(一般俗称王爷)。
耆婆大家都知道,他是当时一位有名良医,依止目犍连尊者修学。
  这两个人就劝谏大王说:臣闻毗陀论经说,这个臣是指月光大臣,虽然这时候耆婆并
没有讲话,但是他也认同月光的看法。月光所引用的毗陀论,就是吠陀经典,这是古印度
婆罗门,最重要的一部经典,等同基督教的圣经。因为月光的地位只是一位臣子,阿阇世
王是太子,怎么劝谏太子呢?只好引用这部经,意思是说:这不是我说的,是我们婆罗门
教所信仰的圣经─吠陀经典说的。
  他说:劫初已来,劫初是指自有人类以来,的确有很多很多的恶王,为了贪求王位的
缘故杀伤他的父亲,有一万八千人之多,从古以来确实有这种事情发生。但是,未曾听闻
过,有哪一个人恶到要杀害自己的母亲,这非常不合情理。因为母亲对于子女没有任何的
偏心,完全是平等的关爱。大王今天要杀害母亲,这种违逆之事,已经严重污染我们刹利
种!
  污刹利种这句话,就讲得很严重了!因为古代的印度有四种种姓阶级:
  第一个是婆罗门,这是最高的宗教师,负责祭祀、祈祷。
  第二个是刹帝利,是王族、大臣,处理国家事务的。
  第三个是吠舍,就是一般的农民劳工,还有商人。
  第四个首陀罗,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奴隶,以及从事杀生工作的人。
  阿阇世他们的种姓就是刹帝利,是属于第二个贵族。所以月光对他说:你这样做,已
经伤害到王族的身份,等同于首陀罗跟贱种一样。身为臣子,我们不忍心见闻这件事情。
换句话说,我不苟同你的行为,你这个行为,不是王族应该做的事,等于是(首陀罗)奴隶
所做的事情一样。月光这样讲,话已经讲得很重了,而且引毗陀论经来证明这个道理的真
实性,所以我等不宜复住于此!我们不应当跟你共住了。
  古印度对于种姓阶级很严格,各个种姓,不能住在一起。意思是说:你做这件事你已
经不是贵族,变成贱族了!我们不和你住在一起了。说此语竟,以手按剑,却行而退。这
二位大臣说完之后,为了防备阿阇世王有杀害的举动,手按著剑,就慢慢的退回去了。那
么,阿阇世王听到月光大臣的话,惊怖惶惧,因为他知道─如果失去了这两位大臣的心,
就可能失去了民心,所以感到恐怖害怕。但是,他还存一丝的希望,希望透过跟耆婆的兄
弟关系,得到耆婆的支援,于是就对耆婆说:汝不为我耶?你是我的亲弟弟,难道你也不
帮忙我吗?耆婆白告大王说:慎莫害母!我给你一句忠告的话,一旦你害了母亲,最后你一
定会众叛亲离,对上-得不到百官的拥护,对下-失去广大的民心,你这个大王就做不成,
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耆婆就提出劝谏,绝对不能杀害母亲。
  王闻此语,忏悔求救,这时阿阇世王知道事情严重,连他亲弟弟都讲出这样的话来,
就向他们忏悔,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把剑丢掉,不杀害他的母亲了。
  【24】本经真正的发起因缘(二)
  看下一段:敕幽闭:
  语内官,闭置深宫,不令复出。阿阇世王虽然不杀害他母亲,但是又怕他母亲去帮助
频婆娑罗王,所以就把她关起来,命令内官(这是宫中专门管女眷的女官),把他母亲关在
深宫之中,使令她不能够自由的出入。
  这段经文我们要说明一下:前面阿阇世王将他父亲关起来,不送饮食,想要活活的饿
死频婆娑罗王。但是这段经文,他只是限制韦提希夫人的行动,还有送饮食给她,不敢伤
害他的母亲。因为前面耆婆说过:慎莫害母,所以只是不让她自由行动而已。
  古德说阿阇世王之所以不敢伤害母亲,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他不敢违背婆罗门的宗教信仰:因为婆罗门教是当时贵族的宗教,婆罗门教
里对于杀害母亲,有很严重的谴责,说无道害母。一旦他违背了婆罗门教的吠陀经典,一
定会失去婆罗门跟刹帝利两大贵族的支持,所以他不敢这样做。
  第二个、他不敢违背社会的道德标准:因为在过去的父权时代,没有一个人会伤害自
己的母亲。母亲并没有过错,母亲对子女是平等的慈爱,所以他也不敢触犯社会的道德信
念,免得失去广大的民心,所以就暂时把韦提希夫人关起来,但是仍然提供饮食给她。
  因禁请佛:
  时韦提希被幽闭已,愁忧憔悴,遥向耆阇崛山,为佛作礼,而作是言:如来世尊在昔
之时,恒遣阿难来慰问我;我今愁忧,世尊威重无由得见。愿遣目连、尊者阿难,与我相
见。作是语已,悲泣雨泪,遥向佛礼。
  韦提希夫人被关闭在深宫当中,她的内心是愁忧的、她的色身是憔悴的。这里,古人
注解说:韦提希夫人能得到正常的饮食,为什么还这么愁忧呢?她是愁忧她没有送食给老
王,老王一定会饿死,因为她不能再送饭菜,她是为老王而感到愁忧。这个时候因为被关
在深宫,心情不好,就面向灵鹫山礼拜佛陀,心中向佛陀祷告说:如来世尊!过去我心情
不好的时候,你老人家就常常派阿难尊者来慰问我。现在我被儿子关起来了,我感到非常
愁忧不安。但世尊威德深重,无由得见,我也不敢惊动世尊您亲自来为我说法,希望世尊
慈悲,能够派遣目犍连尊者和阿难尊者,来跟我相见、开导我,解开我心中的愁忧。这时
候,作是语已,很悲痛的掉下眼泪,遥向灵鹫山来礼拜佛陀。
  这是韦提希夫人被关起来之后,内心的愁忧,引发对佛陀、对尊者、对法的一种皈依
乞求之心。
  佛慈往赴:
  未举头顷,尔时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韦提希心之所念,即勅大目犍连及以阿难,从空
而来。佛从耆阇崛山没,于王宫出。时韦提希礼已,举头,见世尊释迦牟佛,身紫金色,
坐百宝莲华,目连侍左, 阿难侍右;释梵护世诸天,在虚空中,普雨天华,持用供养。
  当韦提希夫人,向佛陀启请之后,很快就有感应了──未举头顷,韦提希夫人拜下去
,还来不及把头抬起来的时候,大慈悲的世尊在灵鹫山,就知道韦提希夫人心中所忆念的
事情,立刻教敕目犍连尊者、阿难尊者,从空而来。佛陀就从灵鹫山隐没,从王宫出。这
地方的两种神通力,我们先解释一下:
  阿罗汉的神通是一对一,所以是从空而来;阿罗汉从这个地方,飞到另外一个地方,
是用身体直接飞过去的,可以看到人从虚空而来,当然这个还是受业力的影响,还是有障
碍。比方说在飞行途中遇到树,就要闪开来,所以阿罗汉的神通是,如鸟飞虚空。佛陀的
神通是一对多,他可以在这个地方消失,在很多地方出现,不是用飞的,是此方没,彼方
出,这是不可思议的意生身──心念想到那里,就可以在很多地方同时出现。这是佛陀的
神通力跟尊者的神通力,不同的地方。
  我们看前面的经文,韦提希夫人很谦卑的想着:世尊威重无由得见,我只是一个卑贱
的众生,佛陀如此地威重,我不敢惊动您来,所以当时韦提希夫人并没有启请佛陀。但是
佛陀是不请而来,表示佛陀说法的因缘成熟了,所以佛陀亲自来到王宫,目犍连尊者、阿
难尊者也一起来。
  这里说到:韦提希夫人拜下去,刚抬起头来,就看到了慈悲的世尊。世尊在虚空之中
,三种庄严相:
  第一个正报庄严,身紫金色。看见佛陀在虚空中,端然安坐放大光明,现出紫金光身
  第二个依报庄严,坐宝莲华。佛陀坐在七宝所成的莲华上。
  第三个眷属庄严,左边是目犍连尊者,右边是阿难尊者在,还有看见释提桓因(欲界
的天王)、大梵天王(三界的天王)、护世诸天(就是四大天王)以为眷属。
  这时候在虚空中,普雨天华,持用供养,虚空中之天人,降下了天华,夫人就持天华
来供养佛陀、以及两位尊者、还有诸天等等。这是讲到佛陀的出现,现出三种庄严相貌来
安慰、鼓励韦提希夫人。
  伤叹请法:
  时韦提希见佛世尊,自绝璎珞,举身投地,号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
恶子?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
,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处, 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
恶声,不见恶人。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唯愿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