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界法师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导读03 下

楼主: creative88 (create)   2021-08-10 07:50:07
【21】具足这六种成就,就可以证明这部经是佛说的!
  看下一段,第三大段的随文释义,正式解释经文。
  甲一、序分。分二:乙一、证信序。乙二、发起序。
  乙一、证信序
  标闻说时处-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引大众同闻:声闻众-与大比
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众-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
  序分当中分两科:第一科正信序,第二科发起序。正信序又叫通序,是通于佛所说一
切的经典。每一部经为了取信于后人,都必须说明这部经的六种成就;具足这六种成就,
就可以证明这部经是佛说的。
  第一段标闻说时处: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这一段经文,先标出
五种成就:信、闻、时、主、处。
  一、如是是指信成就:如,意谓恒常不变,真实不虚。是说以下所说的道理,真实不
虚,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二、我闻是指闻成就:这个道理是怎么来的呢?我闻。闻是指阿难尊者亲耳所闻。标
出我闻的意思是说大乘佛法是有师承的,不像外道。注释<唯识三十颂>的<成唯识论>有说
到:外道有很多道理,是在打坐当中看到的境界。好比说在禅定当中,看到牛升天了,以
为牛能升天,就持牛戒、持狗戒…完全都是自己打妄想、想出来的。所以外道的道理没有
传承。佛法就不是这样了。佛法的真理,一定是由诸佛出世宣说,经弟子们的口耳相传留
下来的。所以如是我闻这句话,表达了大乘佛法是有传承的。
  三、一时是指时成就:这是指时间。因为来参加法会的人很多,有人、天人、鬼道、
蟒蛇…每一道众生时间都不同。所以以一时来表示一种师资道合──当说法者和听法者,
两个因缘成熟时。本经按古德的推论,应该是在释迦牟尼佛晚年时宣说的,也就是在七十
岁以后宣说的。
  四、佛这是主成就:我们的本师释牟尼佛,就是这部经的主讲者。
  五、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这是处成就:一般称做灵鹫山。佛陀有两个地方讲经次数
最多,一个是给孤独园,一个是灵鹫山。以上是五种成就。
  再看众成就,与会大众有哪些呢?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
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同闻的大众有两类:第一个是声闻众,第二个是菩萨众。声闻的比
丘有千二百五十人俱,这是固定听法的常随众,不论佛陀走到哪里,这些僧众都一直跟随
著佛陀。另外临时来参加听法的,就是菩萨众,有三万二千之多,以智慧第一的文殊师利
法王子,为最上的首领。
  本经的正信序──在六种成就当中,其中时和处,这两个成就很特别。其实,本经佛
陀同时宣说了两次。经文里面有讲到,因为韦提希夫人被关在王宫里面,没办法出来,佛
陀就带目犍连尊者、阿难尊者,到王宫为韦提希夫人说法。所以第一次的当机众,除了目
犍连尊者、阿难尊者、韦提希夫人,还有五百个侍女。佛陀第一次宣说是这样的因缘。讲
完之后,回到了灵鹫山,佛陀要阿难尊者,为这些大比丘众、菩萨众,再宣说一次,所以
本经总共说了两次。这是记载第二次说法,时间和空间的情况。
  【22】修行的一个增上缘-以苦为师!
  乙二、发起序。分二:丙一、正明杀父。丙二、明欲害母。
  丙一、正明杀父
  发起序又叫作别序。每一部经的说法因缘不同,它是发起佛陀宣说本经的个别因缘,
所以叫发起序。
  这一科有二段:第一段是正明杀父,第二段是明欲害母。因为阿阇世王想杀害父亲,
又要杀害母亲,这样恶逆的因缘,而发起本经的因缘。先看杀父的因缘,总共有四小段,
看第一段经文:
  为子幽禁:
  尔时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娑罗,幽闭置
于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
  尔时,就是前面说的一时,佛陀说法因缘成熟的时候。当时在摩伽陀国的首都-王舍
城,国王是频婆娑罗王。频婆娑罗王有一个太子,名字叫阿阇世。阿阇世翻成中文叫做未
生怨,就是他还没有出生之前,跟他的父亲曾结下了怨结。这是怎么回事呢?
  印度有一个习俗跟中国很像,小孩子一出生先算命;那算命看了阿阇世,就说这个小
孩长大之后,一定会杀害他的父亲,做出这样的预言。所以频婆娑罗王听了之后,非常害
怕,也非常生气,就叫人把阿阇世从楼阁上摔下来,要把他摔死。但是阿阇世是有大福报
之人,没被摔死,仅断了一根指头。他的母亲韦提希夫人,就不忍心,赶紧把他抱起来,
把他扶养长大。因为他从小被算命──他未生之前就跟他的父亲有怨恨存在,所以叫未生
怨。
  阿阇世在做太子的时候,发生一件事情,就是提婆达多出家之后,不修正法、不修止
观,喜欢修神通。但是目犍连尊者、舍利佛尊者…所有的比丘,都不教他。所以提婆达多
就去找阿难尊者。阿难尊者是他的亲弟弟,在他的请求之下,阿难尊者就起了慈悲心,教
授他神通。学会了神通之后,提婆达多尊者就起高慢心,认为自己可以取代佛陀了,于是
就运用神通力,去迷惑阿阇世,说:世尊已老应当退位,由我来做新佛;老王也是年迈,
应该由你来做新王。新王护持新佛,这样不是很好!所以就怂恿阿阇世太子,推翻他的父
亲,取得权位。
  这个地方,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缘,为什么他能够说服阿阇世去杀害他父亲呢?因为提
婆达多如实的告诉阿阇世,说他父亲在他刚出生的时候,就从楼上把他摔下来,准备要害
死他。阿阇世听了之后,起了怨恨之心,所以他就把他的父亲频婆娑罗王抓起来,关闭在
有七重的室里。所谓七重就是有七道门禁,非常严密的深宫之内,而且规定所有的臣子,
都不能去探视他,目的就要饿死频婆娑罗王。到底阿阇世王跟他的父亲频婆娑罗王,过去
生曾结下什么怨恨?我们说明一下:
  其实,频婆娑罗王前生也是一位大国王,有一天他在森林中狩猎,他的狩猎技术非常
的好,但是这一天,却没有狩到任何的动物,他就恼羞成怒,非常生气。刚好在树下,看
到一位修行人在打坐。他就把怨气,发在这修行人身上,就是你在这里打坐,所以我整天
都没有狩到动物!就叫士兵打这个修行人,把他给杀了。这个仙人临死之前说:王啊!无故
杀我。我来世必当报仇!他说我在这地方打坐,也没有招惹你,你无缘无故把我杀了,来
世我一定要报此仇。我们都知道:誓愿的力量是很大的,不管你是发好的愿,还是发坏的
恶愿。因为他的咒愿是来生要报仇的,所以有愿就有缘!
  我们讲诸法因缘生,其实你发了一个愿,就是一个缘,因此构成父子的因缘,也就构
成了未生怨。所谓内因外缘──提婆达多的挑拨,是一种助缘;但是他的内因,上辈子就
结下那个恶因缘。这是讲到阿阇世王杀父的过程,先把国王关闭起来,然后断绝一切的饮
食。
  接着看第二段:
  夫人奉食:
  国太夫人,韦提希,恭敬大王,浴清净,以酥蜜和𪎊,用涂其身;诸璎珞中,盛蒲萄
浆,密以上王。
  但是国王有一位夫人,就是他的王后叫韦提希,虽然国王被抓之后,已经失去了整个
大权,可是韦提希对于大王,不因为权势的关系,还是心存恭敬。因为她平常对大王很恭
敬,即便他现在变成了阶下囚,她内心对大王的恭敬,并没有改变。于是她就每天把自己
的身体洗干净,而且以奶酥、蜂蜜和炒𪎊熟的,涂在她的身上。也就是她准备了三样东西
:第一个就是酥,酥是牛奶煎成的乳酪,非常营养。第二个𪎊,这是五谷磨成粉,然后再
用乳酪把它炒熟,最后再用蜂蜜调和成面饼。涂在身上,衣服穿起来,别人就没有看到。
也打开她身上的璎珞挂饰,在这当中盛满了葡萄浆,秘密的送给大王食用。因为频婆娑罗
王被关起来的时候,阿阇世王命令一切的百官,不准会见大王,但是并没有禁止王后去会
见大王,所以王后可以自由出入,因此就私底下提供国王饮食。
  圣为说法:
  尔时大王食𪎊饮浆,求水漱口。漱口毕已,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遥礼世尊,而作
是言:大目犍连是吾亲友,愿兴慈悲,授我八戒!
  大王吃了韦提希夫人的𪎊和浆之后,为了表示恭敬,他就求水漱口。我们佛弟子要做
功课之前,吃了东西都要先漱口,表示恭敬。漱完口之后,合掌、恭敬,向灵鹫山遥遥地
礼拜世尊,而且讲出他心中的话,说:大目犍连尊者,他是我平日最亲近的善知识,希望
他能够以慈悲心,来为我授八关斋戒!他这个时候,想求受八关斋戒,心中有这样的期望

  时目犍连如鹰隼飞,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世尊亦遣尊者富楼那,为王说法

  这时候,频婆娑罗王被关在七重室内,只是想要求授八关斋戒,但事实上,有两位尊
者来,一位是授戒,一位是说法。那么,目犍连尊者如鹰隼飞,鹰隼就是老鹰,这是形容
尊者的飞行神通极速,很快就飞到王宫。天天来为大王授八关斋戒。八关斋戒是一天一夜
受持的戒法,早上受戒,隔天明相出来(天亮了),戒体就自然失掉,然后再重受一次,天
天如此。但是,除了天天为他授戒,世尊同时派遣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尊者,每天来为他说
法。
  从经文来判断,应该是为他说小乘的无常、无我道理。因为到后文,频婆娑罗王是证
得小乘三果阿那含。所以应该是为他说声闻人苦、集、灭、道的苦谛,是从苦谛切入无常
、无我。这是讲到频婆娑罗王被关之后,发心受八关斋戒,而且听闻无常、无我的道理。
使令他明白这个道理,思惟自己的色、受、想、行、识,都是无常变化,完全受业力的主
导,没有办法作主的。
  法食延寿:
  如是时间,经三七日,王食𪎊蜜,得闻法故,颜色和悦。
  这样的因缘,经过了三七廿一天。大王因为得到韦提希夫人的𪎊蜜,来滋养色身,又
有受戒、听闻佛法,来滋养他的内心世界。所以他的身心,特别地和顺,也非常的喜悦,
表示他的心情很欢喜。
  在这段序分当中,说明阿阇世王害父的因缘,启发了频婆娑罗王修道的善根。古德说
从这段经文,我们可以得到二个启示:
  第一个、显发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多诸恶缘。我们今天生长在末法时代,有一个很大
的问题,如果你想继续在三界中轮回流转,你要知道在正法时代、像法时代,修习善业,
一定是得到善的、快乐的果报,没有什么障碍,因为恶因缘少。但是越到末法时代,虽然
你的福报,会带给你快乐,但是你要注意一点:娑婆世界的福报,到了末法时代,多带有
业障,障碍特别多──快乐当中,有诸多的不如意!
  好比:以频婆娑罗王来说,身为国王,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想害他。所以这个地方
值得我们去留意:不要以为你福报大就没有事!因为末法时代,人跟人之间的问题很严重
,对立、仇恨心越来越严重。你的福报无法完全保护你,就是变成快乐中夹杂着障碍。末
法时代的快乐,是一种障碍因缘,正如佛陀说的一个甜美的食物,夹杂着毒药,越到末法
,毒药的比例就越来越重,因为人心都变得邪恶了,所以在五浊恶世,多诸恶缘。
  第二个、显发众生是以苦为师。这是说:身为娑婆频婆娑罗王,你看他学佛这么久,
也没有说要受八关斋戒,因为生活太安逸了。等到他儿子要去伤害他,他的第六意识跟苦
受一接触,让他对苦生起出离之心,才来求受八关斋戒。所以说痛苦的因缘,往往就是修
行的一个增上缘-以苦为师。如果没有受到这些痛苦的刺激,他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力量
,来受持这些戒法。这地方是讲到阿阇世王本来要害他父亲,结果反而使令他的父亲,因
为这个因缘而成就了三果,这是讲这部经的第一个因缘。
  【23】本经真正的发起因缘(一)
  再看第二段。真正的发起序,其实不是阿阇世王要害他父亲,真正发起本经的因缘,
是阿阇世王想害他的母亲,才启发佛陀说法。当阿阇世王要伤害他父亲时,佛陀并没有现
前为娑婆频婆娑罗王说法,佛陀是派富楼那尊者去为他说法。但是韦提希夫人不同,她有
大乘善根,所以佛陀亲自来说法。因此,本经真正的发起因缘,是在第二段。阿阇世王害
了父亲之后,接着想要害母亲,才引生佛陀说法。
  看经文:丙二、明欲害母
  欲害母:
  时阿阇世问守门者:父王今者犹存在耶?时守门人白言:大王!国太夫人,身涂𪎊蜜,
璎珞盛浆,持用上王;沙门目连及富楼那,从空而来为王说法,不可禁制。时阿阇世闻此
语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贼!与贼为伴;沙门恶人,幻惑咒术,令此恶王多日不死!即执利
剑,欲害其母。
  这时候,阿阇世来问守门人。这个时是什么意思呢?是说:阿阇世王把他父亲关了二
十一天之后的某一个时间。因为他想这个人二十一天没有吃饭,又没有喝水,一定会死的
。所以就问说:我的父亲寿命还在吗?再确定一下。这个守门人就如实地回答,讲出了二
个重点:首先说王太夫人,每天以身体涂面饼,还有在璎珞当中盛了葡萄汁,秘密的送给
国王吃。其次,目犍连尊者跟富楼那尊者,每天从虚空以神通力飞来王宫,为国王说法。
这二个人,我都没办法去阻止,为什么呢?第一个王太夫人,大王也没有说过,禁止王太
夫人进来;第二、沙门有神通力,我也没办法禁止。所以守门人,只好把这些事情,据实
的禀报阿阇世王。
  阿阇世王听了之后,非常生气,就对二个人生气:第一个骂她的母亲是贼。为什么她
是盗贼?因为他父亲频婆娑罗王是贼,她跟盗贼为伴,所以也是盗贼。第二个骂沙门是恶
人,用幻化的咒术,来迷惑人间,使令国王饿了二十一天,还没有死。他这时候一发怒,
就手持利剑,往他母亲的宫殿走去,想要杀害他的母亲。
  我们都知道前面的经文──当阿阇世王要害父亲时,并没有太多人反对,因为他们过
去生本来就结了恶缘,所以在二十一天当中,也没有人劝谏他。但是他要杀害母亲这件事
,就严重了!因为印度是一个父权的社会,母亲并没有任何的权力,所以父亲对于子女的
爱,是有偏私的。只要能够继承王位,能够为他打天下,父亲对这个子女,就有多分的偏
爱,所以父亲的爱,在古时候是有所偏私的。但是母亲不同,因为母亲什么权力都没有,
对子女的爱,是平等无私的,所以杀母亲极度不合理,因此引起朝野大众的共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